范军华;熊成
患者女,13岁.2014年10月27日以“左眼视力下降”为主诉来门诊就诊.专科检查:VOD:0.8,VOS:CF/50 cm,双外眼无异常,角膜透明,前房中深,双侧瞳孔呈梨形(图1),尖端指向角巩膜缘,右眼在4:00-5:00方向虹膜缺损,左眼在5:30-6:30方位虹膜缺损,在缺损方位可见一水平线性残膜,双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眼位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眼压:R:17 mmHg,L:16 mmHg.眼底彩照提示双眼脉络膜缺损,左眼视乳头右下方缺损(图2),OCT示缺损区域脉络层毛细血管层光带消失,视神经上皮脱离(图3、4、5).
作者:付何云;李才锐;孙曙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斜视V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济宁京华眼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外斜视V征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2~35(平均23.5)岁;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术前行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者12例.手术根据有无斜肌异常和V征的程度,在水平斜视矫正的同时,选择下斜肌断腱术加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同时倾斜、只做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同时倾斜二种术式.结果 有斜肌异常的采用下斜肌断腱术加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同时倾斜、无斜肌异常的只做水平直肌附着点移位及倾斜均取得满意效果;下斜肌断腱术加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同时倾斜适应于下斜肌亢进的外斜V征,垂直肌移位同时倾斜术适应因无下斜肌亢进的外斜V征.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68例,V征消失者64例,双眼视功能恢复者达32例.结论 A-V综合征是一种亚型水平性斜视,而外斜视V征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可根据病因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不仅可以矫正眼位,而且有利用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
作者:李井荣;程传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上泪点泪道探针法定位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收集56例(男42例,女14例)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并置管术.应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2组,术中分别以上泪点置泪道探针定位下泪小管鼻侧断端(A组,n=30),或直接寻找断端(B组,n=26).定位断端后以线型人工泪管环形置管支撑泪道.人工泪管留置3个月后拔管,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分析比较2组下泪小管断裂的位置,探查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56例患者术中均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并成功吻合.其中A组28例治愈(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好转(患者偶有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失败(患者溢泪,泪道冲洗自原泪点返流);B组24例治愈,1例好转,l例失败.A组下泪小管断裂处与下泪小点距离为(8.0±0.6) mm,与B组(7.9±0.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A组探查定位下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90±41)s,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78)s(P <0.05),A组1例下睑近内眦部轻度外翻,无内眦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合并内眦韧带断裂的下泪小管断端往往难以探查定位.应用上泪小点探针法有助于定位鼻侧断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陈犇;涂云海;施节亮;余波;吴文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男,28岁.主因右眼被砂轮片击伤后疼痛、流血、视物不见6h于2014年9月30日入院.入院时情况:右眼视力光感,上睑外侧可见皮肤撕裂伤口、长约7 cm、伤口内可见大量砂轮碎片,眼球突出固定,球结膜充血,角膜干燥,前房深浅正常,房闪(+),房水血性混浊,瞳孔欠圆、直径约7 mm、直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血性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视力1.0,前后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伟;范诒明;张卫红;贾金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42岁.右侧额部注射左旋聚乳酸时突发右眼失明2天于2015年5月3日人院.患者2天前在美容院右侧额部注射左旋聚乳酸美容,当注射到约2.5 ml时感右眼眶鼻上方酸痛,继而向鼻下方扩散.同时右眼前“发黑”,并很快失明.伴有轻度的头晕头痛,恶心,但无呕吐.停止注射后头晕头痛症状缓解,但眼眶酸痛症状无明显改善,视力未能恢复.在美容院治疗两天,头晕头痛症状消失,眼眶酸痛症状缓解,但视力无任何好转始转本院就诊.患者既往健康,无急慢性心肺疾病及传染病史.坚持注射美容约6年,先后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玻尿酸”、“左旋聚乳酸”.月经:15岁,4-5/30,LMP:2015-4-3,育一子,健康.
作者:于建春;于蒙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女,61岁.因左眼部阵发性疼痛5天,于2015年3月31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既往:有反复头晕病史10余年,在我院老年科随访诊治,诊断为陈旧性脑梗死、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椎动脉闭塞.来诊时患者同时伴左侧额部、颞部陈发性隐痛,查体示:视力右眼0.8,左眼0.8,左眼眶上切迹压痛明显,双眼无眼球突出,无斜视,眼球运动正常,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深,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淡红,杯盘比约0.2,视网膜平伏,黄斑反光点可见.诊断为左眼眶上神经痛,予营养神经治疗.
作者:黄春联;沈咲;张美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波前像差仪OPD-Scan Ⅲ、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900和自动电脑验光仪KR-8100P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9例(118只眼),应用四种仪器分别测量角膜曲率、散光轴位,并计算J0(cylinderat 0-degree meridian)、J45(cylinder at 45-degree meridian)、平均角膜曲率Km、人工晶状体度数,所测数据间的差异性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性对比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四种仪器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四种仪器一致性较好,在散光的测量时OPD-Scan Ⅲ与Pentacam一致性较好,其余仪器间一致性较差.结论 在测量角膜曲率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四种仪器差异小,一致性好,可以相互替换,但涉及散光的测量或如果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与散光轴位有关时,OPD-Scan Ⅲ与Pentacam可以相互替换,其余仪器需结合临床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
作者:谭啸;徐静娴;于佳明;米倩倩;宁远;张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成县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18例(218只眼)挫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级和Ⅱ级挫伤性前房积血,无再出血及继发性青光眼者预后良好,Ⅲ级挫伤性前房积血,尤其是有再出血及继发性青光眼者预后较差.结论 对于不同程度的挫伤性前房积血,只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就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马晓玲;赵伍顺;陈晓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氧化苦参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M-106侵袭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实验室以不同作用浓度(12.5 μl/ml、25 μl/ml、50 μl/ml、100 μl/ml)氧化苦参碱处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M-106,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M-106细胞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 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SM-106细胞体外侵袭及迁移能力,下调MMP-2蛋白表达及MMP-9蛋白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M-106侵袭和迁移能力,调控MMP-2及MMP-9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邱海江;李佳;袁穗蓉;张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病理性近视是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致盲性眼病,可造成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甚至失明.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巩膜组织变薄及生物力学减弱,这主要与巩膜内胶原结构异常有关.近年来巩膜胶原交联法的出现,为近视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曙光,有研究证明该法可有效增强巩膜的机械强度及抗扩张作用,从而防治病理性近视的进展,已日渐成为眼科医生关注的热点.文中将对病理性近视的巩膜胶原特点,巩膜胶原交联法的类型,尤其是蓝光-核黄素交联的方法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邹迎;张丰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制一款适合门诊裂隙灯显微镜下睑板腺探通的睑板腺显微探针及睑板腺灌洗注药针.方法 用7号注射针头,去除针锋,从针座插入0.16 mm×35 mm/0.2 mm×35 mm的针灸针至针管穿出,外露4.5 mm,剪除针灸针柄固定于针管内,外露针芯作75°转折制成睑板腺探针,睑板腺扩张探针.用4号皮试针头除去针锋将前端管径缩小,研磨呈锥形钝头注药针.结果 睑板腺阻塞的患者经睑缘清洁、局部表麻后于裂隙灯显微镜下均能顺利完成睑板腺探查疏通、探查扩张,睑板腺微量灌洗注药的临床要求.结论 作者研制的睑板腺显微探针、睑板腺灌洗注药针是一款适合门诊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睑板腺探查、扩张、注药的器械,完全能满足各级医院需求及应用.
作者:吴庆藩;吴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IOLMaster测量眼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Haigis、SRK II、Hoffer Q、Holladay 1及SRK/T公式)在植入小于10D人工晶状体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工作中在此类情况下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屈光度的预留.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二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且术中植人人工晶状体度数均小于10.0 D的白内障患者36例(43只眼).所有患者术前眼生物测量应用IOLMaster完成.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植入同一种类型人工晶状体.根据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术后3个月以上验光明确实际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值定义为实际术后屈光度与预测术后屈光度的差值,其绝对值为绝对预测误差值.比较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的直线相关性,绝对预测误差分布以及预测误差值平均值.结果 共31例(38只眼)完成本研究.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直线相关系数分别是:Haigis公式r=0.936,SRK Ⅱ公式r=0.625,Hoffer Q公式r=0.891,Holladay 1公式r=0.925,SRK/T公式r =0.842.各个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绝对误差分布中Haigis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均在1.00 D以内,而其他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均较为分散,其中SRK Ⅱ公式甚至有34% (13/38)患者的绝对预测误差大于2.00 D.各个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误差值分别是:Haigis公式(0.53±0.29)D,SRK Ⅱ公式(1.56土1.47)D,Hoffer Q公式(1.24±0.39)D,Holladay 1公式(1.06±0.32)D,SRK/T公式(0.61±0.47)D.结论 在IOLMaster测量眼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Haigis公式是5种公式中准确性高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临床中可以根据Haigis公式预测误差平均值调整预留屈光度,以期达到佳的临床效果.同时应避免在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下选择使用SRK Ⅱ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5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在植入小于10 D人工晶状体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远视化偏移.
作者:李兴育;王从毅;喻磊;陈宇;肖津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羊膜眼片治疗早期眼化学灼伤的可行性,初步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病例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就诊的36例39只眼重度眼表化学灼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21只眼采取常规羊膜遮盖手术治疗,实验组16例18只眼采取生物羊膜眼片进行羊膜遮盖治疗,根据病情随时更换眼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羊膜下积液发生率、结膜肉芽组织发生率、睑球粘连发生率以及眼表上皮化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5±2.3) min;术后未发生羊膜下积液(0/18);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率5.6%;睑球粘连发生率5.6%;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22.1±10.6)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6.6±5.4) min;术后羊膜下积液发生率19.0%;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发生率为33.3%;睑球粘连的发生率47.6%;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34.6±12.4)d.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羊膜眼片安装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形成储备,能满足批量眼灼伤患者的救治需求.
作者:范军华;熊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男,68岁.因老年性白内障约2年入院.入院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高血压病史10年,术前心电图报告:心房颤动,心率:90次/min,患者无自觉不适症状,心脏彩超未见室壁凝血现象,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其他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手术当日术前:BP125/80 mmHg,HR90次/min,RR18次/min,拟表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约20 min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心电监测基本同术前记录.
作者:方大泉;李永乐;王学美;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可导致机体形态和功能异常.这类变异常导致胚胎夭折,部分胎儿即使能够存活,也可能具有特殊表型.本中心近期接诊一例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除了有常见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异常外,还合并固定性内斜视.
作者:周水莲;金涵;徐洁;许小毛;李岚;肖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病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眼病感染性样本2 345份,对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与鉴定,统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在2345份送检样本中,培养阳性674份,阳性率为28.7% (674/2 345).其中,细菌培养阳性496份,占73.6% (496/674);真菌培养阳性178份,占26.4% (178/674).在49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5.5% (325/496),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为76.6% (249/325);革兰阴性杆菌占25% (124/49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8.7% (48/124),肺炎克雷伯菌占33.9% (42/124);革兰阳性杆菌占9.5% (47/496).178株真菌以丝状真菌为主,占98.9%(176/178),常见的丝状真菌为镰刀菌属(143/176,81.3%),其次是曲霉菌属(24/176,13.6%).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庆大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完全耐药,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57.1%),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细菌性眼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致病真菌中常见的是镰刀菌属.定期对地区感染性眼病的致病菌谱和药物敏感性进行追踪,有助于指导感染性眼病预防和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作者:刘春林;徐红云;李红;任玉玲;刘海;陈弟;杨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MicroRNA (MiRNA)是一种真核生物内源性非编码短链RNA,能够在特定条件下上调靶基因的翻译和转录水平,也可以导致特定基因沉默.近年来已有研究指出,MiRNA在眼部组织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有特定的表达.MicroRNA-155(MiR-155)是一种多功能的MiRNA,与眼部组织的生长、发育、功能调节、发病机制等方面密切相关.研究MiR-155在眼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眼病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玲;苏颖;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蛋白尿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Ⅲ、Ⅳ期的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检查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检查.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两组中与糖尿病及肾功能有关的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卡方检验;组间有差异的因素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与黄斑视网膜厚度有关的因素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并做出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含量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线性正相关(r>0);这些患者黄斑的水肿从形态上可分为视网膜海绵样肿胀、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以及三种形态的混合.结论 蛋白尿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廖丁莹;吕莎莎;郑玉萍;刘子瑶;程磊;王肖华;姚静;范雅致;姚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领域的引入为安全精准智能化白内障手术目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主要用于前囊膜截开、晶状体碎核、角膜切口及矫正散光的弧形切口制作等关键环节,在临床应用的转化率逐年增高.文中拟对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在晶状体前囊膜截开、晶状体碎核、角膜切口及矫正术前散光的弧形切口制作、术后屈光效果、角膜内皮细胞反应及对黄斑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静;赵江月;马立威;秦宇;张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患者男,21岁.2015年5月因“右眼突发眼前黑影飘动伴视力下降1天”来院就诊.既往双眼近视.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否认眼部外伤或病前有屏气、剧咳等可使胸、腹腔压力增加等情况.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6,戴镜矫正0.6(-4.50 DS),左眼裸眼视力0.12,戴镜矫正1.0(-4.50 DS);N CT:双眼14 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玻璃体腔下方可见血性团状混浊漂浮,左眼玻璃体未见混浊.眼底(图1):右眼视盘表面火焰状鲜红出血覆盖及鼻侧视网膜下半月形暗红色出血,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黄斑中心反光存,视网膜平伏,周边视网膜未见出血.
作者:王琛;李东豪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