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进展

王星力;黄韵洁;陈晓隆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贝伐单抗
摘要: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引起的视力受损是现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其治疗方法.其中球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贝伐单抗(Bevacizumab)、激光治疗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都为研究的热点.基于当前的文献报道,文中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行综述及展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进展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引起的视力受损是现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其治疗方法.其中球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贝伐单抗(Bevacizumab)、激光治疗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都为研究的热点.基于当前的文献报道,文中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行综述及展望.

    作者:王星力;黄韵洁;陈晓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与利多-布比卡因在眼科手术中作为球后麻醉剂的对比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在眼科手术中作为局麻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120例择期行眼部手术的住院患者,男73例,女47例.年龄16~71岁,平均(43.39±5.37)岁.随机分为1%罗哌卡因组,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组,每组各60例,两组注射剂量均为3.5 ml.评估各组患者镇痛、运动阻滞效果及两种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麻醉满意所需时间,利多-布比组(5±3) min,罗哌卡因组(6±2) min (P =0.18).术中口头评估有无疼痛,罗哌卡因组2例(3%),利多-布比组8例(13%)(P=0.048).术后于1h、3h、6h口头评估有无疼痛,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术中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显微镜下角膜水肿情况,两组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术后第一天,非眼压高或血糖波动所引起,发生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罗哌卡因组7例(12%),利多-布比组24例(50%)(P<0.01).对比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布比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运动及感觉阻滞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麻醉剂应用于临床眼科手术时,术中球后麻醉起效时间相似,罗哌卡因组术中发生角膜水肿少、镇痛效果好,用于体质较差患者,术后较少有恶心呕吐发生,用于术后镇痛时间长.

    作者:蔡瑞珍;李秋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Adie综合征误诊误治二例

    例1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双眼视近不清至某县城诊治.眼部检查:双远视力0.8,双近视力0.6/25cm,矫正可至近1.0/25 cn,双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无异常,双瞳孔散大,约8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应均迟钝,双眼屈光间质及眼底均无异常,双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当地医院仅根据瞳孔散大,诊断为双眼压正常青光眼,右眼先行青光眼减压术,左眼择期仍嘱手术.适因回家乡于2005年4月6日来我院诊治,除右眼10点虹膜周边部缺损外,其他无异常,眼压复查正常.双远视力1.0,双眼滴0.1%匹罗卡品眼药水均可见瞳孔在20 min内缩小,双膝腱反射消失,从而诊断为Adie综合征.

    作者:童绎;杨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OZIL模式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OZIL模式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3例(65只眼)应用OZIL模式施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对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手术后随访3~39个月,平均(19.68±9.2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61只眼眼压稳定在10~21 mmHg,平均(15.84±3.18) mm Hg,4只眼眼压较术前下降,经药物治疗可控制在正常范围.55只眼呈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6只眼呈泡状滤过泡,4只眼滤过泡不明显.未出现严重不可逆性并发症.结论 应用OZIL模式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明显提高了手术效率以及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眼压的同时增进了视力.

    作者:刘艳秋;李效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渐进多焦点眼镜联合消旋山莨菪碱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研究

    目的 观察渐进多焦点眼镜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减缓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进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在嵊州市医院眼科诊治的156例中低度近视青少年(8~16周岁)按检查时间随机分成4组,A组为单焦点镜片组;B组为单焦点镜片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组;C组为渐进多焦点组;D组为渐进多焦点联合消旋山莨菪碱组.于配镜后6月、12月、18月复查屈光度、眼压、眼球前后径、角膜曲率、水平隐斜度,记录患者治疗感受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8个月,各组近视屈光度、眼球前后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各组治疗前后眼压、角膜平均曲率、水平隐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渐进多焦点眼镜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组青少年近视屈光度及眼球前后径的增长值不但小于单焦点镜片组,而且小于单用渐进多焦点眼镜组和单焦点镜片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相关治疗不良反应.结论 渐进多焦点眼镜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能安全有效地减缓大多数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进展.

    作者:陈炜江;杨亚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少年儿童屈光不正5174例弱视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3~16岁少年儿童屈光特征,斜视弱视及近视的致病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少年儿童(年龄3~16岁),采用屈光检测仪及客观验光检测其屈光度数,同时采用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法、交替遮盖法测定眼位,确定其屈光状态.结果 筛查出5174人少年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或伴有斜视弱视.其中单纯近视2396人、远视1360人,复性屈光不正1418人.有134人同时伴有弱视,所占比例为2.6%.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55人,屈光参差性弱视46人,斜视性弱视33人.各年龄段弱视屈光状态比较:7~12岁学龄儿童与13~16岁少年弱视的屈光状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学龄前儿童与7~12岁学龄儿童及13~16岁少年弱视的屈光状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年儿童弱视发病人群及屈光特征为:(1) 3~6岁儿童弱视主要表现为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2) 7~16岁少年儿童弱视主要表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3) 3~16岁屈光不正少年儿童中弱视的患病率为2.6%.根据少年儿童的屈光特征及早采取近视预防、矫正、弱视训练等干预措施,降低近视和弱视发病率.

    作者:齐翠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8mm和3.0mm大小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泪膜影响的差异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pectral-domain OCT,SD-OCT)和传统泪液评估指标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术后泪液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44只眼分为A、B两组,A组(21只眼)行3.0 mm常规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B组(23只眼)行1.8 mm微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使用SD-OCT和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Ⅱ)、干眼症状评分(Sx)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泪新月及其他泪液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下泪新月面积(LTMA)、总泪新月面积(TTMA)在术后1d和1周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P <0.05); Sx在术后1天、1周要高于术前(P<0.05),tBUT、ST-Ⅱ在术后1周要明显低于术前(P<0.05).B组,Sx在术后1d和1周评分要高于术前(P<0.05),其余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B组术后1d的TTMA高于A组(P<0.05);在术后1周,TTMA、LTMA、tBUT、ST-Ⅱ的结果B组要高于A组(P<0.05),Sx B组低于A组(P<0.05):术后1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MA及TTMA与tBUT、ST-Ⅱ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5),与Sx有良好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1.8 mm微透明角膜切口对泪液的影响要小于3.0 mm常规透明角膜切口.

    作者:朱秋健;陈鼎;李瑾;瞿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额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去皱引起内斜视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额部皮肤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引起内斜视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斜视中心2011年1~6月就诊的因为美容目的额部皮肤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引起内斜视的3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复视出现时间、消失时间、斜视角度.结果 (1)注射后远处出现复视时间为(6±2)天.近处出现复视时间为(7±2)天.(2)视近处复视消失时间为(80±22)天,视远处复视消失时间为(120±20)天.(3)出现复视时斜视角度:33 cm:(+14±2)△,5 m:(+18±3)△.结论 A型肉毒毒素除皱如果出现复视会长时间影响患者生活.

    作者:杨积文;卜立敏;刘佳;张秀娟;赵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术后交感性眼炎一例

    患者男,22岁.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反复玻璃体术后50天,左眼视力下降10天入院.患者于2011年9月1日因右眼上方马蹄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行20G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术,术后视力右眼0.04,左眼1.0.半年后行硅油取出+眼内光凝术,术后5天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随即行眼内光凝+C3F8充填术,但视网膜未能复位.因并发白内障于2012年4月12日再次行晶状体切割+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术.术后4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入院检查:视力右眼手动,左眼0.1,眼压右眼11.4 mm Hg,左眼9.8 mm Hg.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羊脂状KP(+),前房见硅油泡,晶状体缺如,视乳头界清,视网膜平伏,黄斑区水肿(图1);左眼结膜充血,羊脂状Kp(+),前房Tyn(+),晶状体透明,视乳头界清,后极部视网膜渗出性脱离(图2).FFA检查示左眼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

    作者:江志坚;黄亮;朱茂丽;董健鸿;薛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汕头地区城乡中小学生间歇性外斜视患病现况及与健康行为间关联研究

    目的 调查汕头地区学生人群中间歇性外斜视的患病现况以及与健康行为间的关联.方法 横断面研究,分层整群抽样调查,自填式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在汕头地区分层抽取9所城乡中小学校,共7537人.眼位检查采用角膜映光法与交替遮盖法;记录结果并按不同特征进行归类,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间歇性外斜视学生与正位眼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调查人群中间歇性外斜视患病率为7.98%,占所有类型斜视的73.04%;初中学生的间歇性外斜视患病率低于小学和高中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中间歇性外斜视以男、高年级及乡村小学生多见,在中学生中,以男、高年级及城市中学生多见.问卷结果分析显示间歇性外斜视学生与正位眼学生在部分用眼、生活习惯及情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生群体中间歇性外斜视患病率较高;间歇性外斜视患病率在小初高中及城乡学生间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医疗条件及屈光不正患病率有关;间歇性外斜视学生多有不良生活、用眼习惯与情绪表现.

    作者:林世斌;马迪;黄育强;邱坤良;陈彬;李丽萍;张铭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原发性泪小管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原发性泪小管炎的特征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性泪小管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3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7例;就诊年龄36~84岁;发生在下泪小管者24例,发生在上泪小管13例.在这37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曾被误诊.主诉常见的为分泌物多;体征多见的是泪小点隆起,呈鱼嘴状,上面有黏脓性分泌物,挤压病变泪小管有脓性分泌物和结石溢出.采取泪小管切开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术中所有患者均发现结石,管壁扩张,肉芽形成.14例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泪小管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易误诊.泪小管炎治疗为泪小管切开,方法简便,效果满意.

    作者:李霞;朱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将56例(82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分为两组:多焦点组(MIOL组):26例(36只眼)植入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ZMA00;单焦点组(SIOL组):30例(46只眼)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ZA9003.术后随访3月,测量裸眼远、中、近视力、佳矫正远视力及佳矫正远视力下中、近视力、术后并发症、对比敏感度、焦点深度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脱镜率、满意度及视觉不良症状.结果 (1)术后3月,MIOL组裸眼近视力及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间视力及矫正远视力下中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月,MIOL组对比敏感度在暗光条件空间频率3 cpd低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MIOL组和SIOL组焦点深度范围分别为(+1.5~-3.5)D和(+1.0~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IOL组脱镜率为88.9%,而SI-OL组为2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程视力满意度,MIOL组80.6% (29/36)与SI-OL组19.6% (9/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数患者诉轻度光晕、眩光现象,MIOL和SIOL组分别为27.8% (10/36)和23.9% (1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诉这种现象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Tecnis ZMA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尤其是近视力,具有较高的拟调节力及脱镜率,有效地提高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作者:王蒙蒙;张凤妍;崔琨明;高航;任师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锡市50岁及以上人群高度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无锡市5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其视力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月至12月对无锡市滨湖区抽取了28个调查点、6150名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内容为问卷调查及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等.屈光不正用等效球镜度数(SE)表示.若受检者SE<-6.00 D,眼底表现有后巩膜葡萄肿、漆纹样裂纹、Fuchs斑、近视弧形斑等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灶则诊断为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按照WHO视力损伤分级:佳矫正视力≥0.05但<0.3为低视力,佳矫正视力<0.05为盲.结果 受检者中,高度近视眼227例,占3.69%.其中,162例表现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占71.37%.性别、有无高度近视家族史、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136.99,4.99,13.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高度近视眼家族史及饮酒是影响高度近视眼的因素,前者为危险因素,后者可能为保护因素.受检者中,双眼盲47例,单眼盲201例,双眼低视力84例,单眼低视力214例.162例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中,77例存在明显的视力损伤,占47.53%,其中双眼盲、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单眼低视力的患者分别为3例、20例、16例和38例,分别占总受检人群中视力损伤者的6.38%,9.95%,19.05%,17.76%.结论 无锡市5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度近视眼的患病率较高.高度近视眼家族史是影响高度近视眼重要危险因素,而饮酒可能为其保护因素.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引起的视力损伤不容忽视.

    作者:栾兰;姚勇;傅东红;朱靖;谢田华;殷丽;邵珺;储兆冬;禹倩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结外原发双眼眶Rosai-Dorfman病一例

    患者女,41岁.因右眼球突出1年半,左眼球突出半年,于2012年2月入院.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毒物接触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双眼视力1.0,眼压右眼16 mm Hg,左眼14 mm Hg,眼睑正常,眼眶未触及肿物,无压痛,右眼内转、上转受限,左眼内转受限.眼球突出度:右20 mm,左18 mm,眶距99 mm.CT显示双眼球上方占位,对称性分布的斑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右侧大小约26 mm×35 mm,左侧大小约30 mm×24mm,未见骨质破坏(图1).MRI显示双眼上直肌上方对称异常信号(团块状短T2信号),压迫双侧上直肌(图2).B超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结缔组织病系列检查结果正常,结核、梅毒、HIV检查阴性.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双眼眶肿物切除,术中见右眼眶肿物大小约3.5 cm×1.9 cm×1.1 cm,质偏硬,灰白色,累及眶上神经,与神经组织境界不清,左眼眶肿物大小约3.0 cm×1.2 cm×0.9 cm,质偏硬,灰白色,累及眶上神经,尚可与神经组织分离.切除两侧肿物,病理切片提示:ALK(-),VIM(+),SMA(+),DES(-),CK(-),CD68(+),S100(+),IgG4(+),IgG(+),KI-67(2%+),CD21(-),CD23(-)(图3),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符合Rosai-Dorfman病.术后3月复查眼眶CT未见肿物复发,复查全身浅表淋巴结B超未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付竞;罗琦;唐东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共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细胞的变化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角膜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用以激光为光源的眼科用HRT-Ⅲ共焦显微镜对55例(110只眼)DR患者(DR组)和20例(40只眼)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的中央角膜进行观察,依据国际DR分期标准,充分散瞳眼底检查将DR组患者分为五组:DR-1期(1组)、DR-2期(2组)、DR-3期(3组)、DR-4期(4组)、DR-5期(5组),记录角膜上皮基底层、基质层及内皮层细胞的图像,并对DR组与对照组及DR组之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R组与对照组以及DR组各组之间角膜各层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DR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角膜上皮基底细胞、浅基质细胞、中基质细胞、深基质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密度均有变化,内皮细胞变异率(CV)以及内皮细胞中六边形细胞比率(Hexagonalit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DR各组之间相比,角膜基底细胞密度除4组与5组之间(P =0.08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浅基质细胞密度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递减趋势.中基质细胞密度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递减趋势.深基质细胞密度各组间除2组与3组之间(P =0.086)差异没有统计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呈递减趋势.内皮细胞密度除2组与3组(P =0.595)、4组与5组之间(P =0.638)差异没有统计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皮细胞变异率除3组与4组之间(P--0.273)差异没有统计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皮细胞中六边形细胞比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能够对活体角膜组织进行无创、实时动态和四维(三维加时间)观察,DR患者角膜各层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率及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率均有变化.

    作者:马山;孙先勇;张杰;刘秀花;吴国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LASIK术后角膜膨隆的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经过近20年临床验证,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继发的角膜膨隆是其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损害.文中就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王若馨;周文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矫正方式近视患者调节参数对比

    目的 分析分别使用框架眼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SCL)两种方式矫正时近视患者调节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3~6月在天津眼科医院取30例有过SCL配戴经历的近视患者作为受试者,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测量两种矫正方式下单眼和双眼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值.结果 框架眼镜矫正时单眼调节幅度明显大于SCL矫正时单眼调节幅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MEM法和FCC法测得的SCL矫正时单眼的调节滞后量均明显大于框架眼镜矫正时单眼的调节滞后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MEM法和FCC法测得的SCL矫正时双眼的调节滞后量均大于框架眼镜矫正时双眼的调节滞后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矫正方式对近视患者的单眼和双眼调节因素存在影响,使用SCL矫正时近视眼表现出较大的调节滞后.

    作者:徐统帅;赵堪兴;王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治疗眼球震颤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无中间带型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施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双眼视功能等指标,以及术后患者主观视物的清晰度改善情况,综合评价该手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其效果.结果 共有39例患者(92.8%)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时视力提高≥2行者有12例(28.6%),但术后所有患者双眼视功能及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上均有提高.结论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对比敏感度检查可用于评价眼球震颤手术的效果.

    作者:布娟;司山成;杜伟;庞宏蕾;林淑芳;王乐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与A型超声测厚仪测角膜厚度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新型Scheimpflug/Placido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测量健康人群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以及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36名志愿者右眼作为研究对象,由同一检查者依次使用Sirius系统和A超进行测量.将Sirius系统获得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薄点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分别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一致性.结果 Sirius系统测得的CCT、TCT和超声测厚仪结果的均值分别为(533.06±34.21)μm、(526.25±34.21) μm和(525.94±34.51) μm.CCT和TCT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6%,Cronbach Alpha系数、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Sirius系统测得的CCT、TCT具有很高的重复性.CCT与超声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与超声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仪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CCT和TCT与超声角膜厚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和0.987 (P <0.05).CCT和TCT与超声角膜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的一致性界限分别为(-5.2 μm,19.4 μm)和(-10.9 μm,11.5 μm).结论 Sirius系统获得的中央角膜厚度、薄点角膜厚度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与A型超声测厚仪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相互替代.

    作者:杨凤;黄锦海;徐真;成拾明;王勤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上睑下垂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矫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采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对28例32只眼术前检查额肌功能正常的复发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再次手术矫正,利用额肌SMAS瓣的提上睑作用,恢复上眼睑的正常功能.结果 患者28例32只眼,手术均采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睑缘弧度无畸形,双重睑自然,睁眼时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1~2 mm或与健眼基本对称,无上睑下垂复发.结论 上睑下垂手术失败后,眼睑局部手术造成的瘢痕粘连严重,再次手术矫正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若患者术前检查额肌功能正常,采用额肌SMAS瓣悬吊术进行再次手术矫正,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作者:曹余亮;王志强;黄冶飞;刘德全;孟庆红;李晓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