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夹竹桃天蛾排泄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

王善书;杨涛;吴娇;梅文莉;戴好富

关键词:夹竹桃天蛾, 排泄物, 抗肿瘤活性, 化学成分,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摘要:目的:研究采食长春花叶的夹竹桃天蛾排泄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采食长春花叶的夹竹桃天蛾排泄物的抗肿瘤活性,并采用LC/TOF 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采食长春花叶的夹竹桃天蛾排泄物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根据精确分子量初步鉴定出22个生物碱成分.结论:采食长春花叶的夹竹桃天蛾排泄物的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对各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有较大差异.采用LC/TOF MS法分析鉴定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保留了液相色谱与质谱兼具的微量、快速的优点,结合了前者的高分离效能与后者的准确性及选择性的特点.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该排泄物的选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09-2011年门诊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口服乳酸亚铁片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亚铁片治疗.连续服用4周,观察各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化验RBC和Hb数值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分析表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用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服利肝隆颗粒;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纤维化4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临床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似.

    作者:朱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艾滋病病毒(HIV)传染“窗口期”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

    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血液都可以检测出HIV抗体,而该时期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的时间长短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性,并与检测方法及所采用的试剂敏感性相关.目前国际公认的窗口期是6个月,但随着检验方式的进步,窗口期已经大大缩短.缩短“窗口期”,严格筛选检测血液是提高输血安全的有力措施,搞好临尿血液质量控制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吕学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抗感冒药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由于其较为普通,所以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感冒药的错用、滥用等现象广泛存在,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从感冒药的分类和成分着手,通过分析其不良反应以及适用人群,对于感冒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有利于广大感冒病人安全、正确地用药.

    作者:黄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红芪和黄芪对老龄小鼠免疫调节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红芪和黄芪水煎剂对老龄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0只老龄小鼠用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编号,随机分成6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左旋咪唑,黄芪高、低浓度,红芪高、低浓度30日.观察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结果:红芪、黄芪水提物能提高老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P<0.05),可以增强老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0.05),但同浓度的红芪与黄芪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芪和黄芪水提物均能提高老龄小鼠的免疫作用,且两者作用相似.

    作者:崔芬芬;丁婷婷;蒙礼娟;蒋晓丽;张李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针对老年男性的特点,对18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局部护理至关重要.对于溶栓治疗及使用血管扩张剂的观察也是必不可少.

    作者:韩彩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肿瘤放疗增敏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人们健康的杀手,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之一——放疗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乏氧状态易引发放疗的敏感性问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临床经验对肿瘤放疗增敏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廖云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进CTAB法提取红豆杉毛状根DNA

    目的:寻求提取高质量红豆杉毛状根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发根农杆菌R1000诱导的红豆杉毛状根的基因组DNA,进行紫外分光检测、电泳分析及特异PCR扩增.结果:提取的DNA质量较好,纯度较高,可以满足进一步实验的要求.结论:运用改进CTAB法提取红豆杉毛状根基因组DNA,比传统方法更好地减少了基因组DNA中多糖、酚及次生代谢物的污染,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提取方法.

    作者:王颖芳;贾真;韩彬;李钟;戴王强;李军;陈艳芬;胡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特布他林、布地奈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8周后对所有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9.49%,而观察组患者71例有效,有效率为91.0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布他奈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缓解气促及喘憋等症状,缩短细支气管炎病程,极大地提高了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90例破伤风患者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对破伤风患者临床救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救治的90例破伤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痉挛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痉挛窒息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破伤风应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力西月对于破伤风痉挛能取得比安定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安化县甲型肝炎疫苗后时代甲型肝炎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安化县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程序免疫后甲型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安化县甲肝发病的分布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0-2006年甲肝发病率变动范围为(80.6~6.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0.9/10万,1990年发病高峰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发病地区2000年以前农村发病显著高于城镇(P<0.05),无明显季节特性,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5倍.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40岁以下约占72%,农民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P<0.01).结论:安化县甲肝防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家尚未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接种率尚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应将学生、农民等高危人群纳入基础免疫范围,以达到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作者:田灿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性脑病患者C型利钠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性脏病患者C型利钠肽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5例肺性脑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C型利钠肽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C型利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型利钠肽可作为肺性脑病患者防治研究的良好指标.

    作者:田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拟养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养容胶囊,对照组(32例)口服保肝药,疗程为6个月.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指标(ALT、TBil、Alb)及血清肝硬化指标(HA、LN、Ⅳ-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综合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容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刘建孟;姜良华;程显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关于直肠癌三种摆位方式误差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摆位方式误差对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8例.A组患者采取大真空袋固定,B组患者采取头架及小真空袋固定,C组采用体板与体模固定,测量并计算3种摆位方式误差.结果:A组摆位在X、Z轴误差为(0.53±0.46)mm和(0.46±0.33)mm与C组的误差(1.57±0.64)mm和(1.43±0.62)mm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用性强、精密度高的真空袋固定方式对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放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依从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诺和锐30,对照组30例用诺和灵30R,均采用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诺和锐为餐前立刻注射,诺和灵30R为餐前30min注射,观察12周.分别记录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②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结论:诺和锐30能更为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安全性好,依从性好.

    作者:王锁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甲磺酸酚妥拉明抗心律失常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甲磺酸酚妥拉明(PM)对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PM对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动物实验表明PM降低正常心室肌细胞INa电流密度峰值,钠离子通道失活加速,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迟.结论:PM对心室肌细胞0相动作电位快钠电流有抑制作用,能使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许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出血原因,对照组临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临床给予奥曲肽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上消化道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主要是由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原因引起的.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比较复杂,是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质量.

    作者:陈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替沙星联合普适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联合普适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加替沙星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加替沙星联合普适泰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果、治疗后NIH-CPSI、疼痛不适、排尿症状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变化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替沙星联合普适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白细胞个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张芬芝;宁群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加对症治疗,对照组周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加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颗粒.

    作者:陈永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0例骨科手术病人神经内分泌指标分析

    目的:了解及观察骨科手术病人心理的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对80例骨科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在住院前期手术前使用放免法来对病人的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肾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其肾素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余均差异较显著(P<0.01).结论:骨科病者在术前机体上有较明显的神经内分泌以及生化和生理的变化.

    作者:邢益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