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艳艳
目的:研究超早期小翼点锁孔切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侧裂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按传统常规骨瓣皮层造瘘口直视下清除血肿,对两组的术后2d内血肿清除情况、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及术后12个月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d内患者血肿清除情况,侧裂组血肿大部分清除率81.2%,皮质组56.3%,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评定,侧裂组优良率56.3%,皮质组28.0%,术后12个月远期疗效评定,侧裂组优良率71.0%,皮质组41.4%,侧裂组均明显高于皮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损伤小,脑内血肿清除率高,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减少并发病及后遗症,改善预后.
作者:庹秀均;余海浪;林建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医推拿在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常规用药和推拿康复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运动评分(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对两组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2个月后两组的评分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分数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有助于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适用于对患者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曲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应用曲美他嗪后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曲美他嗪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常规治疗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曲美他嗪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7.6%,且曲美他嗪组治疗后LVEF、SV也较治疗前以及常规组治疗后有显著提高.结论:曲美他嗪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发面发挥了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心肌保护作用,临床上他们比单纯的基础药物治疗更进一步改善了心功能,提高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支向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扶正通窍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扶正通窍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片治疗,14天为 1 个疗程,一般进行 1~2 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通窍方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且疗效优于口服左西替利嗪片.
作者:李敬夷;何天有;严兴科;杜小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股骨髁骨折的X线表现,探讨诊断方法及报告的描述规范.方法:分析19例股骨髁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资料,分析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平片表现,结合临床对放射科报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X线平片诊断股骨髁骨折29例,单髁骨折11例,髁间骨折9例,髁上骨折6例,骨骺骨折3例,均可以明确显示骨折部位,骨折断端移位情况;临床科室对29份报告反馈情况:1例报告未能提示骨折类型,1例报告未能提示术后愈合情况,1例报告描述及诊断结果措辞不当.结论:X线平片价格低廉,实用性强,对股骨髁骨折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影像科医师的报告内容应符合临床医师的需要,避免报告内容的措辞不当.
作者:陆建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通过对1例口服左氧氟沙星致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病例的详尽记述,将其临床表现分别归于不同系统,并进行病因学和病理机制的探讨,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叶华;张慧;虞洋洋;包正英;李家垒;陈洁;秦桂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探讨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和系统,探讨年龄、性别、给药速度、药物联用等因素的影响.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与高龄或低龄、给药速度过快、药物联用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详细询问过敏史、控制给药速度、单一用药等预防措施.结论:完善生产工艺,坚持辨证施治,使用前进行过敏试验,注意监测不良反应,避免诱发因素,做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王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伴有软骨和骨质破坏.中药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对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章华伟;柯蓓蕾;柳润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针对医疗中出现的逐利行为,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透过医疗逐利行为,剖析了中医药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加强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思路.
作者:黄妮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肝性脑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中表现为急性的有38例,为慢性复发性的有25例,亚临床型的有32例,肝炎肝硬化脑病的有13例,原发性肝癌脑病10例.患者病情为轻型的有42例,中型的有48例,重型的有17例,处在昏迷状态的有1例.经及时治疗后康复的有2例,好转的有68例,无效的有38例,无效率为35.18%.经过半年随访,出院时病情好转的患者中复发的有24例,复发率为34.28%,其中脑炎肝硬化脑病的复发率高60.00%,其次是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率为50.00%.108例患者中出现死亡的有21例,死亡率为19.44%,其中原发性肝癌脑病死亡率高100%,其次是肝硬化脑病53.84%.结论:目前肝性脑病尚未有特效疗法,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采取有效的临床经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贾长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例间质性肺炎并发严重肺动脉高压(mPAP>40mmHg)的病人,其中2例患者均静脉注射前列环素治疗,而引起低氧血症.结果:静脉注射前列环素治疗,短暂临床症状减轻以后,病人的呼吸困难逐渐加重,2例病人在1年左右死亡,2例在治疗后5年内死亡.结论:间质性肺炎继发肺动脉高压临床恶性程度高,应尽早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张云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表征葛根素与大豆磷脂形成的复合物.方法: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旋光度测定法来表征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DSC曲线和旋光度.结果:DSC结果显示葛根素的特征峰消失,磷脂复合物的相变温度降低.旋光度测量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旋光度低于葛根素与大豆磷脂的物理加和.结论:初步确定葛根素与大豆磷脂间的复合是一种弱的相互作用.
作者:张立;崔名全;尹蓉莉;朱双燕;陈柳钦;李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山竹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其果实的外果皮是泰国、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医药,被当地人广泛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白血病、败血症等疾病.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抗炎及抗过敏的功效,日益受到医药学界的重视,其提取物在国外已被产业化并应用于化妆品行业.现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对山竹外果皮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王新雨;胡明月;王丽;李中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乳酸中残留溶剂甲醇限度检查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外标法,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毛细管色谱柱Elite-WAX(Crossbond-PEG) 30m×0.25mm,2.5μm.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方法的线性较好,甲醇回收率分别为98.8%,RSD<2%.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测定乳酸中甲醇残留量.
作者:许琦;张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了解发病情况、超声所见、化验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腹痛急性期静点抗生素5d,后服桂枝茯苓丸3个月.结果:168例复查超声肿瘤均痊愈,且无复发.结论:桂枝茯苓丸对卵巢良性肿瘤有良好治疗效果,复发率低.
作者:王其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虎杖提取物对实验性痛风的作用及机理,为临床治疗以及预防痛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8只家兔.连续给药8d之后,取家兔的足关节将尿酸钠溶液注射至其中后进行复制建造模型,在后一次给药20min之后分离家兔后腿膝关节的滑膜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PPAR-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RT-PCR法对PPAR-γmR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能够显著地提高PPAR-γ在家兔滑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使PPAR-γmRNA复制得到增强.结论:虎杖提取物治疗实验性痛风效果显著,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PPAR-γmRNA以及增强PPAR-γ蛋白表达等途径来完成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金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技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优势.方法:对80例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0例患者共实施手术105项,其中子宫粘膜息肉电切除术1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除术28例,子宫内膜切除术12例,子宫不全纵隔电切除术 7例,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5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术11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8例,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粘连松解、造口术及美蓝通液术21 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宫腔镜、腹腔镜可联合应用于妇科临床手术,同时实施宫腔内与盆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了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冉隆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北柴胡为临床镇痛方剂的组成药味之一,经前期文献调研及药效学实验,确定北柴胡镇痛的有效物质组为多糖类成分,实验以多糖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探讨北柴胡多糖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多糖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指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提取工艺的提取温度、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以多糖纯度为指标,对影响纯化工艺的浓缩指数、醇浓度、静置时间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柴胡多糖组分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15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佳纯化条件为提取液浓缩成1g/mL,80%的乙醇沉淀,静置6h.结论:确定北柴胡镇痛有效物质组的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该优化工艺条件合理、可靠,在此工艺下得到的多糖组分纯度为30.69%.
作者:王帅;包永睿;孟宪生;杨欣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100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特点.方法:选择100例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修复前,医生对其均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同时治疗了患者的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病、牙髓病、龋病,拔除松动的牙齿,根据情况对残根残冠给予保存治疗或直接拔除.结果:15例(15%)为固定义齿修复,85例(85%)为活动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的85例患者共缺失723颗牙齿,平均每人缺失8.5颗.结论: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教育,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使用一日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慢性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抗精神药物处方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①单一用药占主导地位;②与2005年、2006年比较,氯氮平的使用仍处于第1位;③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已大幅升高,占58.11%,传统抗精神病药已退居二线.④丙戊酸钠大量使用值得关注.
作者:江昆伙;罗晓炜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