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科;童绎;吴正正;接传红
白内障术后并发大面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在临床上少见,我院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波;蒋爱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确切病因不清,一般认为本病男性多见,治疗以巩膜切除或切开术为主,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玻璃体切除治疗的报道.我院曾收治1例青年女性患者,经多次巩膜切开术治疗无效,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焓;董晓光;杨侠;彭春霞;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2%匹鲁卡品诱导不同设计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光学面的移动,探讨伪凋节(pseudoaccommodation)产生的机制.方法 收集43例IOL眼患者,应用移近法测量其调节幅度,使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Chambe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COCT)测量患眼佳远视力矫正下和2%匹鲁卡品诱导状态下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移近法测量的SA60AT、MA6CBM和Akreos三种IOL平均调节幅度分别为1.98±0.64D,2.07±58D,2.16±0.5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OCT测量的佳远视力矫正和2%匹鲁卡品诱导两种状态下SA60AT、MA60BM和Akreos三种IOL平均前移幅度分别为(0.35±0.25)mm(t=6.25 p=0.00),(-0.02±0.04)mm(t=-1.65 p=0.12),(0.28±0.10)mm(t=8.37 p=0.00).三种IOL调节幅度与药物诱导下的IOL移动幅度不相关(r=0.087,0.337,0.428 p=0.722,0.342,0.218).结论 药物诱导下板状襻(Akreos)和一片式(SA60AT)设计的IOL光学面可以发生前移,三片式(MA60BM)设计的IOL光学面没有前移.
作者:李永华;林振德;曾阳发;陈秀琦;蔡小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应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设备和IntraLase飞秒激光仪,对屈光不正患者109例209眼施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前检查包括佳矫正视力(BCVA)、验光、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术后第1天、1w、1m和3m检查裸眼视力和验光.对其中20眼在术中测量角膜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对20眼在术前和术后1w、1m、3m和6m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19眼在术前和术后1w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结果 术后3m的平均等效球镜为-0.35±0.66D(-2.75D~+1.25D),196眼(93.8%)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178眼(85.2%)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BCVA.术中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切口出血、前房气泡、角膜基质内微小气泡和掀瓣困难.手术前后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未见明显差异.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角膜基质细胞和神经纤维愈合.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可预测性好,但也具有一些不同于微型角膜刀的独特并发症.
作者:李海燕;孙同;余克明;谭勇;杨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摘要Graves眼病又叫甲状腺相关眼病,浸润性突眼,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眼部表现,尤其是与Graves甲亢有关,发病率占甲亢的5%~10%,男性多于女性.对该病的治疗尽管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十分棘手,尚不能取得完全的功能和外观的改善.严重Graves眼病的治疗更是一个临床难题,因此人们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希望攻克Graves眼病这一课题.本文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途径和个体化治疗的现状做简要综述,并展望Graves眼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作者:许薇薇;程金伟;蔡季平;魏锐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 男 52岁 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颞上方清亮角膜切口,注入和透明质酸钠针(爱维),2点钟辅助侧切口,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囊袋内拦截劈裂超声乳化晶状体核,自动注吸系统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针,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
作者:刘彦才;刘庆华;刘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公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形式,共列出15个相关问题,征询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人群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 年纪较轻者多能接受手术及其手术并发症.文化程度较高者易于接受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接触医学知识相对较多的职业,如医务工作者,更愿意接受手术,但普遍不认可手术意外,担心术后效果;被调查人群中对白内障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愿意接受的白内障手术价格远低于现有的实际价格.多数人倾向选择综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提示应加强白内障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讲解.结论 人群中对白内障病的了解还很少,部分人群对其手术治疗还缺少正确认识,多数被调查者不能从整体出发正确认识白内障的手术并发症.提示应加强白内障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作者:马瑛娜;高维奇;刘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exudative Vitreoretinopamy,FEVR)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主要表现有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异常和新生血管、黄斑异位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首先由Criswick和Schepens于1969年报告,国内于1992年和1995年有陆续报告[1-3].我们近年来收集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曰忠;时冀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唐× 男 37岁 深圳某医院骨科医师,因双眼视物逐渐模糊、颅内肿瘤术后3个月于2006y 6mon 5d来我院诊治.患者从小嗅觉障碍,于多家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均诊断为慢性鼻炎、鼻窦炎,经治疗无效,未作进一步诊治.去年3月初开车时突觉视物模糊伴头晕.视力:右眼0.3,左眼0.4,矫正视力:右眼0.5,左眼0.6.
作者:谢立科;童绎;吴正正;接传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固定羊膜在治疗早期眼表化学性烧伤中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其在促进眼表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27眼)Ⅱ-Ⅳ级眼表化学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10例(13眼)采取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将羊膜固定于眼表面,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更换羊膜,对照组为12例(14眼)行常规羊膜遮盖术眼表化学伤患者.从手术时间、羊膜下积液发生率、结膜肉芽组织形成发生率、睑球粘连的发生率及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进行观察比较,观察患眼眼表组织稳定性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6.5±5.2)min,术后未出现羊膜下积液(0/13),未出现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0/13),睑球粘连的发生率为23.1%(2/13),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为(27.2±15.6)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49.7±15.8)min,术后羊膜下积液发生率为21.4%(3/14),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发生率21.4%(3/14),睑球粘连的发生率为57.1%(8/14),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为(42.5±18.5)d,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例(3眼)出现睑内翻倒睫,1例(2眼)因角膜进行性融解穿孔而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对照组有5例(5眼)出现睑内翻倒睫,有2例(3眼)因角膜进行性融解穿孔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结论 与常规羊膜遮盖术比较,采取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固定羊膜,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治疗死角小,可以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羊膜等优点,可达到尽快恢复眼表血液供应、角结膜上皮化,形成较稳定眼表面的目的.
作者:梁轩伟;王智崇;陈家祺;黄挺;刘祖国;李乃洋;刘敬波;马萍;王凌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 男 62岁 右眼突然胀痛,视力下降伴头痛恶心20余天收住院.在家曾用抗青光眼药物,好转后又复发.原有糖尿病史5-6 y.视力:右眼0.08,左眼1.2.右眼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水肿,前房浅,瞳孔药物性缩小2mm,对光反身消失.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LASEK术中乙醇对兔角膜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指导LASEK术中选择适宜的乙醇浸润时间.方法 1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正常对照组、20s组、30s组、40s组、50s组,20% 乙醇浸润时间为20s、30s、40s、50s.角膜标本行锥蓝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20%乙醇浸润兔角膜上皮细胞20s,细胞活性无明显降低;浸润时间一旦超过30s,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LASEK术中20%乙醇的适浸润时间为20s左右,不要超过30s.
作者:马义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运用眼前段分析系统获得Scheimpflug图像,对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后人工晶体的位置进行客观定量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14例24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根据术中观察的晶状体半脱位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完成手术和人工晶体固定.术后12月通过Scheimpflug图像,测量人工晶体偏中心距离、倾斜度数和前房深度.结果 人工晶体偏中心距离:折叠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组(A组):(0.27±0.21)mm,折叠人工晶体双襻固定,光学区置于囊袋内组(B1组):(0.70±0.33)mm;折叠人工晶体双襻固定,光学区置于囊袋外组(B2组):(0.49±0.20)mm;硬性人工晶体双襻固定组(C组):(0.54±0.16).人工晶体倾斜度数:A组:(1.10±0.69)度;B1组:(3.30±2.71)度;B2组:(2.14±1.03)度;C组:(3.39±0.77)度.前房深度: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眼为(4.38±0.25)mm,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眼为(0.40±0.86)mm.结论 Scheimpfiug图像可客观、定量地运用于分析人工晶体位置,评估各种人工晶体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并有助于指导术后人工晶体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吴文捷;郑丹莹;郑颖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 女 37岁 左眼被车把撞伤半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半小时前在工地起重架上推装混凝土的斗车,当时起重架突然起动,斗车翻转,车把上翻,从外下往内上撞伤左眼,当时无昏迷,无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出血不止,急送本院救治.
作者:赖飞明;刘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至2005年2年间经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51例53眼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5例5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6例48眼.手术采取显微玻璃体切除联合剥离视网膜前膜、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对于合并前部PVR者同时行环扎及视网膜切开,术毕玻璃体腔填充长效气体或硅油.结果 随防1y至3y.随访时视网膜复位20眼占94.34%,视力提高者46眼占86.79%,其中≥0.1者36眼占67.92%,好视力为0.8.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病变复杂,容易导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可使视网膜有效复位,挽救患者视功能.
作者:王兴荣;董卫红;毕宏生;刘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 男 72岁 右眼视物模糊半年余入院.右眼10y前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后未监测眼压,不规律自行用1%pilocarpine点眼,左眼半年前渐失明.视力:右眼0.12,左眼无光感.眼压:右眼9.8mmHg,左眼42.9mmHg.右眼滤过泡扁平,角膜透明,前房浅,虹膜12点可见根切孔,3点~6:30点处虹膜自瞳孔缘至根部基质层劈裂,浅层基质纤维断裂,游离飘浮于前房,部分与角膜内皮相贴,可见放射状深层基质纤维及色素层.
作者:张秀娟;季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分析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K)矫治老视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加州Refractec公司研制的ViewPoint CK系列设备对65例老视患者进行单眼(老视)或双眼(老视及远视老视)CK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的远近视力、角膜曲率、屈光、角膜地形图等改变,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60例术眼近视力提高3~4行,5例近视力提高2行;41例远视力提高1~2行,其中9例远视力提高4行以上,2例远视力有下降1~2行.早期术后屈光改变主要表现在散光和球镜的转化,但1个月后基本稳定达预期效果,3例6个月后出现回退与选择病例不当有关.术眼角膜地形图均显示有多焦改变.术中术后无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CK手术矫治老视疗效肯定、简便安全、预测性较好,但还需作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萍;黄吉昌;宁诗薇;李马号;汪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因小梁切除术后发生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而行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干扰素α-2b结膜下注射的患者25例(27眼),随访时间在12m以上.结果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3.85±10.6)d(9d~60d).针刺分离前患者眼压为(22.51±5.30)rnmHg(10~32 mmHg),分离后2d,眼压下降至(11.57±4.82)mmHg(4~21 mmHg),在随访终点眼压为(17.26±7.72)mmHg(7~20.3 mmHg),与分离前眼压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55.56%(15眼),条件成功率为37.04%(10眼),总有效率为92.6%.针刺分离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滤过泡被动渗漏和低眼压,短期内可恢复,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裂隙灯显微镜下针刺分离联合滤过区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是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杏;毛真;钟毅敏;黄晶晶;王涛;曾阳发;肖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俞×× 女 77岁 因右眼睑反复红肿伴间歇性头痛5个月加重2天入院.入院时Vod0.2 Vos0.25.右眼睑皮肤肿胀发红,眼球轴性突出、外展受限,球结膜螺旋状紫红色血管纡曲扩张,角膜透明,瞳孔扩大,直径4.5mm,直接对光反应迟钝,眼底视盘界清色正常,静脉无怒张,无出血.未闻及眼部血管杂音.
作者:杜新华;吴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