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诊眼科白血病1例

于浩;王正华

关键词:眼科, 现报告如下, 白血病患者, 治疗, 诊治, 右眼, 疼痛, 农民, 病变
摘要:我院于2004年11月收治1例首诊眼部病变的白血病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45岁农民因右眼疼痛,畏光伴视物不见1月余,经外院多次治疗无效,来我院眼科诊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晶体取出37例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取出病例原因分析,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我科1999年1月~2004年5月37例(37眼)人工晶体取出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7例人工晶体取出病例中,视网膜脱离15眼,人工晶体脱位10眼,大泡性角膜病变4眼,继发性青光眼3眼,人工晶体度数错误2眼,眼内炎3眼.其中人工晶体脱位行缝线固定术后视力恢复0.1~0.2有5眼,0.3~0.5有5眼;人工晶体度数错误置换人工晶体后视力恢复0.4和0.7;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体取出术后无晶体眼视力为光感、手动或数指,矫正视力好0.1,复查时视网膜复位,眼压正常;大泡性角膜病变人工晶体取出术后矫正视力0.1~0.3.眼内炎人工晶体取出术后矫正视力为0.1~0.3.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人工晶体取出的直接原因.减少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可有效避免术后的人工晶体取出,使患者无晶体眼得到较好的屈光矫正.

    作者:何春燕;郑汉;阴正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矫正眼镜对远视性弱视儿童屈光演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屈光演变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248眼)4~5岁复性远视散光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散瞳验光,配镜处方根据检影验光度数分别减低不同球镜度数.第一组减+0.50~+1.00DS(44例);第二组减+1.50~+2.00DS(42例);第三组减+2.50~+3.00DS(38例).连续观察3年的屈光演变.结果各组患儿的远视屈光度均逐年降低,但第一组的平均每年递减度数明显低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正视化过程有影响.适量欠矫有利于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正视化过程.

    作者:钟兆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渐进多焦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

    目的了解渐进多焦镜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 -1.00D~-5.00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96例;其中一组配戴近用附加度数为+1.5D的渐进多焦点眼镜,另一组配戴普通单焦点眼镜;定期进行验光、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检查共2年.结果 2年后,渐进多焦镜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67±0.30)D,普通眼镜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1.36±0.60)D,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001).而角膜中央水平曲率,垂直曲率,眼轴长度经两组比较后无统计意义.结论渐进多焦镜能有效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作者:张红;龚向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结膜囊吸吮线虫1例

    患者男 12岁于2003年6月中旬来诊.当日上午在自家门前玩时,右眼被飞虫叮咬.患者自觉眼痛,痒,有虫爬感,流泪来诊.裂隙灯检查: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光泽,Kp(-),Ty(-),虹膜及瞳孔均正常,晶状体透明.结膜囊内有白色线状小虫蠕动,并且蠕动速度较快,不易拿出.诊断:石眼结膜囊吸吮线虫.

    作者:郑玉芝;祁立子;董庆红;周长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首诊眼科白血病1例

    我院于2004年11月收治1例首诊眼部病变的白血病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45岁农民因右眼疼痛,畏光伴视物不见1月余,经外院多次治疗无效,来我院眼科诊治.

    作者:于浩;王正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及发生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 PDR患者42例48眼,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6~40个月,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结果在42例48眼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9眼(18.8%);玻璃体出血,术中6眼(12.5%),术后8眼(16.7%);角膜水肿10眼(20.8%);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眼(10.4%);视网膜脱离5眼(10.4%);并发白内障21眼(43.8%);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2眼(4.2%).结论 PDR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病变程度、手术技巧、术中术后是否正确彻底处理眼部每一个病灶有关.术中、术后正确处理眼部病变,同时术前、术后兼顾全身情况,可不同程度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桂云;左玲;刘茂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或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同时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20例29眼,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丙烯酸酯(Acrysof)折叠式IOL植入同时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5例1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视轴混浊情况、前房反应、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夹持及眼底情况.结果脱盲率为90%,脱残率67%,4%IOL后出现纤维膜,6%无晶体眼及4%植入IOL眼后囊边缘出现珍珠样的上皮组织增生,植入IOL组6%出现虹膜后粘连,没有出现虹膜夹持、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结论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或超声乳化吸出联合Acrysof折叠式IOL植入同时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以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负压吸引大限度清除残留的皮质和晶状体上皮细胞,一期PCCC使后囊保留了晶状体上皮细胞无法移行的区域,手术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岩;姜岩;蒋莉;刘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特点,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19例(1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者常规行裂隙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晶体脱位范围、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 19例19眼均被手术结果证实,晶体全脱位3眼,半脱位16眼.晶体脱位范围90度~360度,11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晶体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悬吊人工晶体.术前眼压大于21mmHg者17眼,术后眼压大于21mmHg者1眼.术前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5眼,0.1~0.3者11眼,0.3以上者3眼;术后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1眼,0.1~0.3者6眼,0.3以上者12眼.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可能由于急性发作期眼压骤然升高或应用降眼压药物引起眼压波动过大所致;也可能是患者年龄较大,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致晶体位置异常、瞳孔阻滞而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作者:赵春梅;高捷;赵志惠;景晓彬;石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干眼颌下腺移植术后泪液蛋白分析

    目的分析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治疗严重干眼术后分泌的泪液蛋白成分及其与正常泪液的异同.方法收集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成功后的8例患者的泪液,测定其总蛋白含量及淀粉酶、表皮生长因子(EGF)、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等主要蛋白成分的含量,同时通过不连续的SDS-PAGE蛋白电泳观察其形成的蛋白电泳条带,并与正常人的泪液对比.结果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后分泌的泪液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泪液(P<0.05),SIgA含量接近正常泪液(P>0.05),EGF含量高于正常泪液(P<0.05),而其所含的淀粉酶浓度则远高于正常泪液(P<0.05).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颌下腺移植术后分泌的泪液与正常泪液具有相似的电泳条带及相近的蛋白成分.结论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术后分泌的泪液具有与正常泪液相近的蛋白成分,但其总蛋白含量较低,淀粉酶含量较高.

    作者:沙翔垠;陈家祺;廖贵清;许扬滨;王智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观察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4岁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108例(175眼),随访3~5年,观察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年,单眼患者术眼和健眼平均眼轴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眼患者平均眼轴长度与单眼患者健眼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眼患者术眼和健眼术后5年屈光状态均向近视漂移,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不影响患儿眼球的正常发育,人工晶体的选择原则应结合患儿年龄术后形成屈光欠矫.

    作者:许孝义;李镜海;霍伟;李凤;曲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双眼眼压波动趋势的不对称性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双眼眼压波动趋势是否一致,以指导临床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方法以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11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19名正常人的日眼压波动情况,测量5点,7点,10点,14点,18点,22点的双眼眼压.利用SPSS 10.0软件的广义线性模型中的Repeated Measures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双眼眼压波动趋势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双眼眼压波动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在科研及临床工作中应将双眼区别对待.

    作者:贠洪敏;傅培;黎晓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后发性白内障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其手术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白内障是世界各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后囊混浊是导致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的并发症.尽管近几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人工晶状体设计方式和材料的改良,使得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混浊)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据调查,ECCE术后5年内仍约有43%的病人会发生后发性白内障[1].因此,如何防治后囊混浊,提高手术质量仍是眼科医师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后囊混浊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手术防治现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溪;高富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直径折叠人工晶状体眼波阵面像差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直径人工晶状体眼波阵面像差的差异,探讨其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96人(104眼)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并植入不同直径的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观察术眼波阵面像差及其它相关的变化.结果 1、瞳孔4.0mm时,两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分别为(0.16±0.05)μm,(0.13±0.05)μm;瞳孔5.0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29±0.05)μm,(0.20±0.06)μm;瞳孔6.0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36±0.10)μm,(0.28±0.05)μm;瞳孔7.0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59±0.21)μm,(0.38±0.11)μm.2、瞳孔5.0mm时,两组的RMSh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增大亦增高;2.在瞳孔5.0mm时,植入5.5mm光学直径的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比植入6.3mm光学直径的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大.

    作者:夏园玲;张丰菊;于芳蕾;鲁智莉;杨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保留睫状前血管的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

    我们对7例由于颅脑或眼部外伤引起的外直肌麻痹保守治疗6个月仍无改善者,行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的上下直肌部分移位、内直肌后徙术,术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唐恺;荣运久;刘菲;武少杰;张巍;侯忠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目的评价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7例7眼采用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导管介入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或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行造影后,用尿激酶10~30万u直接灌注行溶栓治疗.结果 7眼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荧光造影示视网膜动脉再通.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CRAO的有效方法,视力恢复与阻塞部位、程度、时间有关.

    作者:白俊业;韩燕;赵世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Usher综合征2例

    Usher综合征是一种以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神经性耳聋,有时累及前庭功能为特征的综合征.我们近诊治两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冰;冯绍鸿;王月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滤过泡瘢痕形成,在青光眼领域早期的抗瘢痕研究中人们关注于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如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胶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伤口愈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细胞因子,多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之间互动的的网络作用.细胞因子的释放、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在伤口的愈合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青光眼领域中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建新;乔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童混合散光眼屈光演变的临床分析

    为了解儿童混合散光眼的屈光变化规律,现将我院门诊初诊追踪4年以上的混合散光眼46例(88眼)进行屈光状态的演变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云;谭星平;刘双珍;杨昌全;周明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有晶体眼前房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视度数在-8~-23D的110眼行有晶体眼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房角镜、人工晶体及透明晶体情况.并对上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12月.结果 110眼均成功植入前房人工晶体.裸眼视力术前0.01~0.1,术后82.73%≥0.3,33.64%≥0.6.术前眼压(13.54±2.64)mmHg,术后眼压(14.23±2.79)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108±297)个/mm2,术后(2877±301)个/mm2;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超高度近视.手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可逆性.

    作者:赵广华;何洪林;史建江;赵丹丹;苏小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硅油填充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硅油填充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在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手术的疗效,探讨该手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观察19例(19只眼)硅油填充术后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保留硅油的条件下,做常规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三切口,原灌注口接硅油灌注管,在导光纤维的导引下行膜剥离、视网膜增殖疤痕切开松解、内排液、补充硅油、眼内光凝等手术使视网膜复位的手术治疗.结果 19只眼中,术后视网膜基本复位,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4例,前房、玻璃体出血2例,视网膜创伤疤痕增殖病灶过大,周边局部牵引性脱离复发2例.结论有硅油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在硅油填充下的膜剥离松解手术,具有方法简便、节省时间、剥膜止血容易等优点,是严重增殖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终获得成功的关键过程.

    作者:黎明;赵铁英;秦波;姚茂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