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周慧芳;罗敏;范先群
我院自1997年10月~2001年10月对42例不伴有视网膜剥离的严重眼外伤病人进行晶体、玻璃体切割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峰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球后阻滞麻醉中使用透明质酸酶对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40例40只白内障术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添加150U透明质酸酶的麻药作球后阻滞麻醉,另一组则用添加生理盐水的麻药.分别测量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15、20和30分钟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值,做对比分析.结果球后阻滞麻醉后两组术眼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均较麻醉前升高,其中透明质酸酶组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在球后阻滞麻醉中使用透明质酸酶可以降低眼内压及间接眶压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作者:徐庆;周慧芳;罗敏;范先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泪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38例45眼泪腺肿瘤.结果38例45眼中,男17例17眼,女2l例28眼;年龄5~63岁,平均40.6岁;其中泪腺癌5眼,腺样囊性癌5眼,恶性泪腺混合瘤5眼,良性泪腺混合瘤14眼,炎性假瘤13眼,慢性泪腺炎2眼,泪腺潴留性囊肿1眼.42眼行前路或侧壁开眶肿瘤摘除术,恶性肿瘤中4眼行眶内容物剜除.恶性肿瘤患者全部于术后1个月接受放疗.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8年,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5眼,好转5眼,复发5眼.结论泪腺肿瘤为眼眶常见肿瘤,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绝大部分可以作出术前定性诊断,良性泪腺混合瘤预后较好,但易复发.恶性泪腺混合瘤及腺样囊性癌复发率、死亡率较高,应联合眶内容物剜除,放疗及化疗.
作者:戴玲;颜建华;于强;庞友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眼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诊疗现状,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703例眼表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10种,587例(83.5%),其构成依次为:结膜囊肿、色素痣、乳头状瘤、皮样瘤、血管瘤、皮样脂肪瘤、粘液瘤、角化棘皮瘤、错瘤、神经纤维瘤;恶性肿瘤4种,116例(16.5%),其构成依次为:鳞癌、恶性黑色素瘤、原位癌、淋巴瘤.恶性肿瘤的门诊首诊正确诊断率仅60%.另有242例临床疑诊为眼表肿瘤,经病理证实为淀粉样变性、肉芽肿等炎症、变性性疾病.并对容易混淆的常见眼表疾病的鉴别要点作了概述.结论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眼病,眼表肿瘤理应得到眼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唯此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钟新娜;钱江;陈荣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睑松弛症的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睑松弛症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分别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随访6月~5年,30例患者的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4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均得到满意矫正.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作者:林明;罗敏;徐乃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3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自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2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11例(11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三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佳矫正视力0.01~0.1共4眼,0.1~0.3共11眼,0.3~1.0共17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2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6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1眼.结论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海峰;邢怡桥;杨安怀;艾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种粘弹性物质Viscoat和透明质酸钠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49人68眼,其中透明质酸钠组25人34眼,Viscoat组24人34眼,两组患者无内眼病史、眼外伤及眼内手术史,无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采用超声乳化术摘出白内障同时植入折叠性人工晶体,术前术后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二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晶体核硬度及超声能量与时间的乘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质酸钠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5%,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coat组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普性差异(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粘弹剂Viscoat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能力强于透明质酸钠.
作者:赖宗白;闵寒毅;王造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公式为SRK(Sanders-Retzkaff-Kraff)Ⅱ公式,即P=A-2.5L-0.9K.其中,P是使白内障术后眼达正视状态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单位为D);A是常数,由人工晶状体的生产厂家和类型决定;L是眼轴长度(单位为毫米),通常由A型超声测得;K是角膜水平屈光度和垂直屈光度的平均值(单位为D),由角膜曲率计测得.
作者:陈明;肖伟;濮伟;赵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眼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武警总医院眼眶所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毛细血管瘤和静脉性血管瘤共26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组织病理学分类,毛细血管瘤7例,静脉性血管瘤19例,均行手术切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儿童时期的眼眶血管瘤需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术中术后应警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发生于眶深部的血管瘤,需与其他儿童时期易发生的眶内肿瘤相鉴别.
作者:王蔚;王毅;黑砚;肖利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长期硅油充填引起的眼部变化以及带来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间的18例患者的18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充填时间平均6.2年,对其眼部情况及终的硅油取出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经过5~10年的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17例(94.4%),部分复位1例(5.6%).并发症包括:角膜变性3例(16.7%),硅油乳化9例(50%),继发青光眼4例(22.2%),低眼压3例(16.7%),视乳头颜色变淡者6例(33.3%),黄斑视网膜前膜9例(50%),晶状体混浊2例(11.1%).硅油取出术后,经过6~32个月的随访,视网膜保持复位者16例(88.8%),部分脱离者1例(5.5%),全脱离者1例(5.5%).随访中视力均保持在取硅油以前的水平之上.正视力达到0.05以上的有12例,0.1以上者有7例,0.3以上的有4例.其中1例充填10年的病例术后视力达1.0.结论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硅油可以在眼内可长期充填,从而降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率.
作者:张少冲;李松峰;刘恬;乔利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 26岁 2000年5月发现左眼视力下降,在我院按屈光不正配镜治疗,1个月后,两眼视力下降及左眼痛和轻微头痛.遂于2000年6月12日以双眼球后视神经炎收住院.全身检查无异常.视力:右眼0.8,左眼0.15.左眼瞳孔扩大,直径4.5mm,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眼底未见异常.
作者:余金龙;董永章;乔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4.0×1.0)mm2,不完全切除而保留左端,其右端光滑面朝上扭转90度,缝线固定于左侧巩膜床下.使巩膜瓣之间形成了空间,支撑了滤过口,利用这一特点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治疗组43例(43眼)眼压从术前42.91±20mmHg降至手术后19.5±4.7mmHg.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43例(43眼)眼压从术前43.75±19mmHg降至手术后28.15±14.1mmHg,治疗组成功率62.8%对照组39.5%.结论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对提高小梁切除远期效果有益.
作者:赵全良;佟艳秋;刘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报道1例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就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姜严明;窦宏亮;吴永强;孟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眼部血管瘤的临床及其病理学分类.方法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1958~2000年经本院确诊及手术治疗的516例眼部血管瘤标本进行HE和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37例(45.9%),静脉性血管瘤113例(21.9%),毛细血管瘤60例(11.6%),血管平滑肌瘤42例(8.1%),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0.2%),血管内皮瘤18例(3.5%),淋巴管血管瘤29例(5.6%),血管外皮瘤4例(0.8%),血管外皮肉瘤1例(0.2%),混合性血管瘤5例(1.0%),血管内皮肉瘤6例(1.2%).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为眼部常见的血管瘤.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同.
作者:张平;冯官光;李永平;林健贤;郑健梁;郑湖铃;易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在直视显微镜下自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4月至2002年1月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黄斑部视网膜前膜56例5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56眼均一次成功,术后视力提高51眼,不变5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有效方法.由于手术较为复杂精细,如果对手术适应症选择不正确和手术操作不当,可引起不应有的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峰;王继群;徐锦堂;崔浩;苏颖;陈剑;刘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铅中毒时可导致弱视[1],但日常工作中诊断儿童弱视一般极少考虑有慢性铅中毒的情况.本文报道我科近2年来所遇6例,报告如下.
作者:计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例1 字××女19岁不明原因右眼视力下降1月余,伴有眼前类圆形黑影来院就诊.既往史,有食生猪肉病史.体检,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好,左眼5.2.右眼角膜透明,KP(-),前房深浅正常,房闪(-),瞳孔3×3mm,光反射正常,晶体透明.右眼扩瞳检查玻璃体混浊(++)为灰白色,视乳头正常,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一半透明灰白色球形囊体,珍珠样色泽,有金黄色反光边缘,囊壁光滑,大小约4.5PD,有一定节律的蠕动.
作者:蒋云海;肖云皋;郭一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3.3%;②糖尿病、眼部合并症、劳累和早期过度用眼为发病主要影响因素;③本病对皮质类激素治疗敏感,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结论本病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术前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晶体皮质;术后局部不可过早停药、监控糖尿病人血糖变化、早期避免劳累和过度用眼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李越虹;郭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视网膜脂血症(retinal liooidemia)是不同原因产生的高脂血症时视网膜血管的表现[1].尽管高脂血症并非罕见,但视网膜脂血症却很少发现,其多发生于年轻伴有严重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少数发生于非糖尿病原发性血脂过多或高脂血症患者[2].作者观察l例治疗前、后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同血脂浓度的相关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孙二丹;张天资;李漫丽;王锐;庞利民;崔极哲;张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后天麻痹性斜视为临床常见病,往往发病急骤,常以复视为典型主症状就诊.由于导致眼外肌麻痹的病因较多,故寻找病因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989~2001年临床所见的51例眼外肌麻痹报告如下:
作者:初培莲;赛自金;张丽彩;刘状昌;马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