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陈伟蓉;陈碧容;宋志杰;杨文辉

关键词:晶体, 人工, 二期
摘要:目的:探讨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优点.方法:用钻石刀在颞侧角膜周边血管弓中央的透明角膜上,做一深0.3mm,长3.2mm,宽1.75mm的角膜隧道切口,对50例53只眼的无晶体眼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曲率、人工晶体位置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15~40分钟,平均26分钟.术后第一天矫正视力≥0.5者20只眼(占37.73%);术后1周和3个月矫正视力≥1.0者分别为26眼(占49.05%)和35眼(占66.03%).术后一天和三个月平均散光为0.61±0.42D和0.51±0.37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后囊破裂(5眼),术后晶体偏心(2眼)和黄斑囊样水肿(3眼).结论: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二期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适应于绝大部分的无晶体眼患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下经鼻腔治疗泪囊瘘

    泪囊瘘由急慢性泪囊炎、泪囊囊肿或外伤感染等引起的泪囊皮肤瘘.传统大多采用泪囊及瘘道摘除或泪囊鼻腔吻合术,前者遗有溢泪,后者适应征及成功率不多.

    作者:易笃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原因分析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是一种视觉功能的发育紊乱,仅发生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幼儿期,常伴有斜视和屈光不正.

    作者:付玲玲;聂新焕;王星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垂直性斜视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垂直性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这类患者的病因、诊断特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的选择.方法:根据术前诊断分别采取斜肌断腱、斜肌断腱联合水平肌肉手术、下直肌缩短联合水平肌肉手术、水平肌肉移位联合水平肌肉手术等手术方式.结果: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手术成功获得了正位.大部分患者恢复了立体视.结论:对于垂直性斜视患者要诊断准确,正确选择手术术式和早期治疗.

    作者:刘克高;张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前房穿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眼科急症之一.人们用血管扩张剂、吸氧、抗凝剂、静脉溶栓疗法等促使阻塞血管再通.但预后仍不理想.

    作者:陈滨;董映;张惠成;徐永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10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眼内容剜除后,后极巩膜开窗直径10m~15mm,剪断视神经,取出后极巩膜及视神经残端,一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入肌锥内.结果:随访4-23月,3例发生义眼座暴露,经异体巩膜移植修补后修复,所有病例义眼活动良好,矫正外形满意.结论:改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眼眶美容术式.

    作者:刘文斌;孙思勤;温跃春;万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继发青光眼1例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继发青光眼甚为罕见,我院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杰;杨凤民;宫旭海;李冬梅;李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眼内骨化致反复眼痛1例

    患者唐××女性47岁2岁时右眼患角膜溃疡;7岁时形成右眼角膜葡萄肿,无眼外伤史.

    作者:邹红兵;范远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及光凝后的远期复明效果,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对我院5年来行白内障手术的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具有光凝指征的病人,将其分为两组,白内障术后行光凝治疗组53例,未行光凝治疗组45例.结果:白内障术后早期光凝治疗的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稳定,黄斑水肿消褪或减轻,视力保持稳定.未行光凝治疗的病人,视网膜病变加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结论: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病人行白内障手术后,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病人视力,提高这些白内障病人的远期复明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庆;刘兴芳;刘文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角膜蝇蛆寄生29例临床回顾

    一、一般资料1998年至2000年初共接诊角膜蝇蛆患者29例,29眼.其中男性11例11眼,女性18例18眼.40岁以下患者2例2眼(13岁女性1例,21岁男性1例),40岁以上患者27例27眼.发生于正常角膜者5例5眼.

    作者:迟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F6H8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氟己基正辛烷(F6H8)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例8只眼,行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及F6H8填充术,随访3月以上.结果:F6H8注入及取出方便,术中能顺利展平视网膜,促使视网膜复位.晶体后囊后出现白色碎屑样物质沉着,取出F6H8后可逐步消退.术后1月,8例中仅2例视网膜仍保持平伏,其余病人均发现上方视网膜脱离,并有视网膜新裂孔产生.术后36~58天取出F6H8.结论:F6H8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眼内液体操作工具,但对视网膜具有一定的机械毒性和化学毒性,目前尚不能用于眼内长期填充.

    作者:吕林;丁小燕;李春芳;李永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眼睑嗜酸性肉芽肿1例

    患者男22岁因发现右上眼睑肿物12年入院.1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眼睑皮下出现硬结样肿物,不伴疼痛、不红肿,皮肤无溃疡,视力无下降.

    作者:邓娟;夏小平;李群英;戚朝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角膜手术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及其修复

    近年来,在角膜上开展了不少手术,无论是何种手术,对角膜神经都是一种损伤.由于切口部位、范围、深浅和手术方法不同,其损伤程度也有差异.

    作者:陈建苏;徐锦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在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的抗瘢痕化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15只,双眼行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术中随机选取一眼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术眼眼内反应、滤过泡形态和功能,并行角膜内皮活性染色、眼球组织切片及滤过区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0天时,全部术眼可见弥散隆起的滤过泡,第14天时,滤过泡存留有6眼;对照组术后5~7天开始出现滤过区局限,第10天时仅有3眼存留滤过泡,第14天仅有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组织学检查显示滤过区纤维组织形成少,但局部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滤过区见大量纤维瘢痕组织形成.所有术眼前房反应轻微,角膜内皮活性染色及眼球组织切片未见异常.结论:羊膜组织对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有抗瘢痕形成作用,且对兔眼组织无毒副反应.

    作者:冀建平;张秀兰;叶天才;高艺;马翔;郑湖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早期碱烧伤对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术在早期角膜碱烧伤治疗中对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作用的影响,并与保存羊膜作比较.方法:以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烧伤后48小时设立新鲜羊膜移植组、保存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每日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情况.并于术后14天、30天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新生血管和上皮愈合面积.结果:新鲜羊膜移植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小于保存羊膜移植组,两者均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新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愈合面积较保存羊膜移植组大,两者均较对照组愈合快(P<0.01).结论:在角膜碱烧伤早期治疗中,新鲜羊膜移植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和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其效果优于保存羊膜移植.

    作者:陈剑;丁琦;徐锦堂;吴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眼球爆炸伤的板层角膜移植治疗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眼球爆炸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眼球爆炸伤的病例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其适应症为异物及混浊斑块主要在角膜组织的中浅层、深层基本透明或深层混浊斑块不处在角膜中央的病例.结果:20例病人术后全部眼部刺激症状缓解,18例植片透明,17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眼球爆炸伤的有效方法,适用于爆炸伤所致的角膜中浅层异物及斑块状混浊.

    作者:张月琴;王丽娅;王印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泡溃疡期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手术策略

    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ex Keratitis-HSK)尤其角膜大疱期,以往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多次反复发病,久治不愈,当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后,多残留不同程度的角膜疤痕和新生血管,严重危害视力.

    作者:侯延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Ortho-K镜矫治近视161例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Ortho-K镜治疗近视眼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疗法治疗3个月后的161例316眼按年龄、治疗前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进行分组分析.结果:Ortho-K镜对年龄≤18岁、等效球镜度≤-6.00D的中低度近视、眼轴≤26.00mm疗效较好;对角膜曲率KH40~48之间各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Ortho-K镜在掌握适应证及严密监视下,可作为矫治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一种有效疗法.

    作者:张琪;潘以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蓝巩膜-骨脆综合征一家系

    蓝巩膜-骨脆综合征是一胶原形成障碍而发生的先天遗传性疾病,现将遇一家系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李希圣;李良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

    目的:探讨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66例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征,包括双眼视网膜血管阻塞的发生比例、阻塞分型与高血压病、症状与眼底的关系等.结果: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共计166例,占同期病例的4.46%,其中,男100例,女66例,年龄23~80岁,平均56.7岁.双眼中央静脉阻塞30例,双眼分支静脉阻塞84例,双眼半侧静脉阻塞6例,另有44例为混合型.双眼分支静脉阻塞较双眼中央静脉阻塞有较高的伴发高血压比较(89.3%比73.3%).65例患者仅因单眼有症状就诊.双眼发病的间隔时间平均为44.5个月.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需详细检查并随访双眼底的改变.

    作者:杨相泽;彭晓燕;熊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泪然和潇莱威滴眼液在LASIK术后泪膜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泪然(Tear NatuarleⅡTN-Ⅱ)和潇莱威(Celluvisc)滴眼液在LASIK术后泪膜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行LASIK治疗的363只眼,根据术后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48眼)、泪然组(78眼)、潇莱威组(137眼).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一日、一周、一月的干眼症状、荧光素(F1)和虎红(Rb)染色、BUT、Schirmer'sⅠ试验.比较三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一周时,TN-Ⅱ组与Celluvisc组干涩症状均较对照组轻(P<0.05),余时间点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物感各时间点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日,TN-Ⅱ组、Celluvisc组烧灼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周,TN-Ⅱ组烧灼症状较对照组明显轻(P<0.05),与Celluvisc组无差异.余时间点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三组间Rb染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月时,TN-Ⅱ组角膜F1点状染色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余时间点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周、一月时,三组BUT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一月时,Celluvisc组BUT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一周时,TN-Ⅱ组Schirmer'sⅠ试验结果较对照组高,与Celluvisc组无显著差异.余时间点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泪然和潇莱威滴眼液可促进LASIK术后泪膜的恢复.

    作者:吴君舒;杨斌;王铮;黄国富;许宗利;褟俭环;李春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