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华;李林静;马娜;冯百岁
目的 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护理方案及其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症状改善33例,有效率91.6%;所有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均得到纠正;脊髓空洞消失11例、缩小24例,无明显改善1例,脊髓空洞改善有效率97.2%.结论 加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改善症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增长迅速,目前,全球约 4.15亿人确诊糖尿病,还有大约1.93亿人患糖尿病而未得到诊断,据201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已成为全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1~2],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目前的治疗主要以饮食运动疗法及西药降糖为主,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Ⅳ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3~5].西药降糖效果显著,但并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外周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近年来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显示,中药降糖力度虽不及西药,但对自身免疫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机体代谢紊乱改善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植物中药降糖,有人参、黄芪、黄连、葛根等.动物中药降糖,有水蛭、蚕、蚂蚁、蟾衣粉等.现将常见的一些中药降糖及其机制研究做一介绍.
作者:赵晟珣;陈辉;刘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变可累及整个胃肠道,常呈节段性分布.CD的诊断缺乏金标准,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内镜、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1].由于内镜属于有创性性检查,CD病人的随访常依赖影像学检查,对于年轻患者,长期CT随访检查有潜在电离辐射的风险.在近10年间,MRI以其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等优点成为年轻CD患者优选的一种检查方式[2].目前,CD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的评估常依赖临床评分,常用的为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并常应用于临床研究中.但基于临床症状的CDAI常与内镜下病变的严重程度不相符,因此,还不能作为CD严重程度的结论性指标.多项研究表明,基于磁共振小肠显影(MR enterography,MRE)而形成的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和Clermont评分,在CD活动性与严重性评估方面与内镜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3~5].新兴磁共振技术如DWI、DCE-MRI、动态MRI序列、MTI等,不仅能够描述肠管形态结构的变化,还能够提供功能及微观结构方面变化的信息.本文旨在讨论磁共振新技术在评估小肠CD活动性及严重程度方面的作用.
作者:程静云;谢辉;徐国斌;吴光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1,2].UC的病因至今未明,研究普遍认为免疫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可以激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从而导致肠道炎症的产生.Th1和Th2细胞均参与、诱导了肠道慢性炎症,但主要以Th2型免疫为主.而在免疫反应中,炎症分子则占据重要组成部分[3,4].
作者:林雪;李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消化道疾病.成人IBD患者常伴有消瘦及特定营养缺乏.儿童IBD患者,尤其是CD患儿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此外,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降低,脓毒血症发生风险及病死率增加.该类疾病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治愈性措施.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结合药物及营养治疗可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营养在IBD患者的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其与IBD的关系较复杂,主要包括:为营养不良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活动性疾病的诱导及维持缓解;参与IBD的发病过程[1].营养支持治疗对于IBD患者非常重要,包括预防及治疗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预防骨质疏松,对于儿童患者则可以促进佳的生长发育.肠内营养被认为是儿童及部分成人活动性CD患者的治疗首选.本文旨在强调肠内外营养与IBD的关系,阐述肠内外营养在诱导及维持疾病缓解中的作用.
作者:赵美华;李林静;马娜;冯百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主要累及结直肠、回肠的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易感、肠黏膜组织免疫调节紊乱、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细菌改变、环境及精神因素等相关.慢性腹泻、腹痛、便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系其常见临床症状,但也有以肠梗阻、腹腔内脓肿和瘘管形成等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就诊者.除了胃肠道表现外,IBD尚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统,如骨骼肌肉系统、皮肤、眼、肝胆胰、血液系统等[1].本文结合近年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及相关治疗手段的研究,以期阐述IBD诊治的新思路.
作者:胡腾腾;林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LAM)联用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抗病毒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乙肝肝硬化患者300例:单用ETV组(对照组)和LAM联合ADV组(观察组),随访96周,收集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96周后:两组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肝功能和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耐药变异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肝细胞癌(HCC)发生率、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联用ADV与ETV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均能有效抗HBV.
作者:袁宇慧;程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一般认为是遗传易感者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肠粘膜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慢性肠道炎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体重下降,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BD一旦发生,便不可治愈,伴随一生,且其逐渐增高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难治性,使得IBD的药物治疗不断得以研发及更新.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夫利昔)自1998年投入美国市场用于难治性CD的治疗后[1],便在IBD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已有6种生物制剂被投入到IBD的临床治疗:4种抗TNF制剂(英夫利昔、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及2种抗整合素制剂(维多珠单抗、那他珠单抗),此外,各种针对炎性通路的生物制剂仍在大力研发中.本文就IBD生物制剂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做一简述.
作者:詹会;刘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及HR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 50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HRCT常见影像征象为磨玻璃密度影.影像学表现可分为7型,即单纯磨玻璃型、实变合并磨玻璃型、间质合并磨玻璃型、结节型、气囊型、混合型及其他.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双肺弥漫、对称分布的磨玻璃影,伴或不伴有斑片实变、网状影、结节和肺气囊.HRCT可以发现肺内细微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李航;张建军;汪明月;张在鹏;鲁植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子宫内膜癌(EC)晚期患者术前行CT、MRI及CT联合MRI检查,分析对EC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经手术取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晚期EC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作为终诊断,判断并分析CT、MRI及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所有患者经CT诊断准确的有46例(56.10%),经MRI诊断准确的有57例(69.51%),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有73例诊断准确,诊断准确率为89.02%.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MRI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MRI及CT检查对于EC晚期患者的分期准确性更高,可为晚期EC患者提供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信的依据.
作者:张梦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前,包括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胆固醇管理指南[1]、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2014年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血脂异常管理建议[3]、201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成人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指南[4]、2014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IAS)全球血脂异常管理建议[5]在内的各种指南陆续发布.各指南繁多的内容和复杂的数据可能给临床医师带来困惑,为更好地理解这些指南的内涵,本文参考相关文献,概述其要点和区别.
作者:马建林;王海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护理配合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处理,输液速度由快至慢;对照组以较大量补液来维持血压,进行容量复苏.对两组患者平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及护理配合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显著减少患者的平均输液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鲍勇;戴坤鹏;胡坤;于广艳;王枫;董兰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对肱骨干中段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有肱骨干中段骨折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统计并计算两组总有效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后酶学指标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75±1.68)周,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时间为(88.54±10.7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93±1.71)周和(116.38±2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7%(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DH、CK、CK-MB等酶学指标水平、PIC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LP、BGP、CTX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唐月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青光眼手术前后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青光眼患者,均接受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96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A组使用典必殊眼药水治疗,B组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和典必殊联合治疗;C组术前1天使用普拉洛芬眼药水,术后采用联合用药方法;D组术前3天使用普拉洛芬眼药水,术后联合用药治疗.比较4组患者在术后第1、3、7、15和30天的疗效.结果 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D组综合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术后第7天A组评分高于其他组,术后第15天和第30天,4组综合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对于治疗青光眼可以减轻炎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智勇;李秀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1].大量研究表明,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癌前病变.数据显示,BE患者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性是正常人30~40倍,而在食管腺癌中,超过50%来自BE[2].在西方国家,近30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生率上升了8倍,上升率超过任何一种实体肿瘤;而在亚洲国家,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BE及相关腺癌发生率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作者:汪腊梅;张亚飞;房殿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门冬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患者血脂代谢及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接受门冬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代谢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LDL-C、TG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 PG、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T2DM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血脂代谢情况,降低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水平.
作者:鲁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8例高钾血症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与实验室诊断的符合率达到89%,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高耸的T波段,且其振幅高低程度与患者血清钾离子浓度并不呈平行关系;随着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增高,T波改变的导联数也逐渐增多.结论 心电图具备操作简单、无创且便捷等优势,在判断高血钾方面比血清钾检测更具临床价值,可以帮助患者尽早诊断并接受治疗.
作者:王江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脓毒症(sepsis)是指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状态[1].随着人口老龄化,每年全球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其中超过1/4的患者死亡,成为当今世界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是在脓毒症的基础上,发生循环衰竭及细胞代谢方面的异常,大幅度升高了脓毒症的病死率[1].脓毒性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过度兴奋[2],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出现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损伤、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不利影响.而β受体阻滞剂通能够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结合,减少其过度激活对器官的多重副作用.近期研究发现,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传统治疗相比,不但不增加不良事件,反而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代谢紊乱、调节炎症反应、改善预后,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旭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调查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128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实习生43.75%,护士33.59%;危险因素以针刺伤为主,占64.07%;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2.19%.结论 实习生和护士是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和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是高危因素.医务人员应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做好标准预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金学兰;李源;谈宜斌;张克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肿、水肿体积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程度,减少血肿及水肿体积.
作者:韩永强;付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