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23例临床分析

陈薇

关键词:腹腔镜, 输卵管吻合术
摘要: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输卵管绝育术后因生育需要而要求复通者进行输卵管吻合术.结果 23例术后第一次月经干净后输卵管通液均显示通畅,术后18个月内复孕16例(69.57%),其中异位妊娠1例,自然流产5例.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较开腹有一定的优势,亦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与评价

    1 背景全世界结直肠癌每年发病数超过100万人,即便在发达国家其病死率也高达33%[1].结直肠癌与西方生活方式密切相关[2],近年来亚洲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有增加趋势[3].在亚洲,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60%,然而若早期发现则5年生存率可达90%,目前仅有39%的结直肠癌被早期诊断[4].

    作者:刘梅;曾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益肾活血助孕汤对排卵障碍不孕大鼠卵巢组织ER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益肾活血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的具体机制.方法 建立30只不孕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排卵障碍不孕性动物模型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中药治疗组给予益肾活血助孕汤灌胃,正常组、排卵障碍不孕性动物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每组大鼠卵巢组织ERK1和ERK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卵巢ERK1/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益肾活血助孕汤干预能增强ERK1和ERK2激酶表达,从而达到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的目的.

    作者:张春雷;占葆娥;曾学辉;侯智辉;黄涛;梁广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输卵管绝育术后因生育需要而要求复通者进行输卵管吻合术.结果 23例术后第一次月经干净后输卵管通液均显示通畅,术后18个月内复孕16例(69.57%),其中异位妊娠1例,自然流产5例.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较开腹有一定的优势,亦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作者:陈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2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2008年12月~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2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照合并症分成三类,所有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后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治疗,停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有效21例,无效3例(均为合并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Q-T延长为显著.结论 盐酸胺碘酮能有效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

    作者:丁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上世纪90年代初,慢性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发病机理上的地位开始确立,而人体容易形成慢件感染的疾病即为牙周炎.牙周炎是由菌斑诱发的局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破坏牙周的结缔组织和骨组织为其特征[1].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2],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现就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并依据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和牙周病学杂志编辑的共识给出临床建议[4],希望口腔科医师和内科医师共同关注这两大类疾病.这不仅对维持口腔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维持机体其他脏器的健康,尤其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丹;孟焕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慢性便秘的治疗措施

    对于年龄较大,活动量较少且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慢性便秘往往是一个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问题.慢性便秘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症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人身上出现.可惜与其他疾病相比,慢性便秘往往被视为不太重要,因为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其治疗目标[1],尽管国际社会调查显示,20%和50%的社区老人有便秘症状[2,3].在英国,初步估计80%的居家人士患有慢性便秘[4].

    作者:孔浩;侯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我科自2009年4月将风险管理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从识别风险因素入手,采取相应对策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魏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

    目的 观察托拉塞米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组(54例)和单一甘露醇组(54例),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14 d,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治疗前后的尿量变化和脑水肿情况,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的疗效、尿量变化和脑水肿分级均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无增加,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发生骨转移.大约有30%~40%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发生骨转移[1].骨转移会引起疼痛和运动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对肺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癌骨转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终达到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骨转移可分为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肺癌多表现为溶骨性骨转移.本文对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调脂治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国民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2].虽然,CVD可怕,但积极努力,它又是可防可治的.重视和强化CVD的一级预防,降低死亡率,为我国人均健康寿命的提高做出贡献,我们医务工作者任重道远.

    作者:张克俭;倪道枝;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关节病性银屑病24例临床分析

    关节病性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PsA)是一种发生于银屑病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性疾病.作者回顾性分析24例PsA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红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突变研究的新工具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进行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基因组多样性的变异,可以表现为:突变、插入、缺失、串联重复数目的变异,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其中的SNP在基因组中分布十分广泛,是基因组多样性的主要表现.现在,SNP已经取代了限制型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短串联重复(STR)多态性等成为新一代的分子遗传学多态性标记.SNP的鉴定与筛查在疾病易感性、疾病相关基因诊断、药物遗传学、系谱学等诸多研究领域中的价值已经逐渐体现.

    作者:习华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商环包皮环切术与包皮环扎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商环包皮环切术与包皮环扎术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227例包皮患者行商环包皮环切术,另对201例患者行包皮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疼痛评分、术后24 h疼痛评分和术后去环时疼痛评分等.结果 商环包皮环切术组和包皮环扎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90±1.50)min、(7.60±1.60)min;出血量分别为(0.98±1.14)ml、(1.01±1.20)ml;手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0.25±0.54)、(0.26±0.57);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63±0.87)、(1.70±0.92);去环(脱环)时疼痛评分分别为(2.59±1.42)、(4.25±1.86).其中,手术时间和去环(脱环)时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商环包皮环切术是对传统包皮环扎术的简化和改进,具有手术时间短、去环疼痛轻、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作者:卫超;付桥;张景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artery steal syndrome,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住院治疗,经相关检查及临床确诊的34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肱动脉、桡动脉、椎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特点以及狭窄程度与窃血的关系.结果 本组34例SSS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2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9例,先天性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完全性窃血20例,不完全性窃血1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准确率为94%,检出率为100%.二维超声表现为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强回声、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斑块,部分后方伴声影,患侧椎动脉血流反向,患侧上肢肱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异常,流速减低,峰值加速时间(ACT)延长.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SSS的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它是诊断SSS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袁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茶碱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中茶碱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ODS-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 5 nm,测定茶碱的血药浓度.血浆中的茶碱用氯仿-异丙醇(95:5)提取.结果 茶碱在4.0~24.0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06%;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2.0%.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胡静;万雄飞;梁美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化疗后手术成功率.方法 选择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54例行新辅助化疗,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和手术成功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92.6%;与疗效有关的因素为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新辅助化疗后50例患者可以手术,术后病理降级的有17例,术后淋巴结阳性者7例,随访中1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5例复发,其余患者均健在.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好,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程少华;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源性腹痛的诊疗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c pancreatography,E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再发胆源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8例LC后再发胆源性腹痛患者行ERCP明确病因后,对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胆总管中段狭窄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或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ER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胆管癌行ERBD治疗;对胆道蛔虫予以内镜下取虫术.结果 191例(96.4%)ERCP获得成功.其中,胆总管结石102例,98例(96.0%)内镜下取石成功,平均取石1.3次.乳头狭窄35例,行EST 14例,EPBD 21例,其中20例行ENBD,症状改善后11例行ERBD治疗.胆总管中段狭窄12例,有10例行ENBD,后有7例行ERBD,其中3例置入2根支架.胆道蛔虫病9例均经内镜下取虫成功.胆管癌、壶腹癌行ENBD或ERBD,其中各有2例在黄疸减轻后转外科手术治疗.医源性肝胆管损伤1例行ERBD治愈,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ERCP能及早查明LC术后再发胆源性腹痛的确切病因,并予相应有效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准确性高、治疗效果好的诊治手段.

    作者:郭庆斌;何正在;江应平;郭良忠;陈杰;陈友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膀胱异位节育环并结石继发腹腔积液1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已婚,因恶心、呕吐4天伴下腹痛3天入院.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呈喷射状,3天前出现下腹部胀痛,呈阵发性,无肛门坠胀感,无尿频、尿急,无便秘,不向他处放射,无头痛头晕不适,在当地卫生院予以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不佳,B超示腹腔中量积液,来我院住院.平素身体健康,无手术外伤等特殊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月经婚育史:13(7~8)/30,呈中量,末次月经2011年10月30日.21岁结婚,孕2产2存2,配偶身体健康.2007年上节育环.

    作者:毛柳;胡啸天;范红莉;陈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且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趋向老龄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除与免疫、遗传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外,许多环境因素诸如饮食、生活习惯、体重及激素等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以前的手术、化疗、放疗等基本治疗方法,到如今的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方法.以下就几种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作者:李瑾;闫文凤;邓长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影响因素及发病风险的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上升[1].结直肠癌在西欧、北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多见,在发展中国家少见.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日益西化,发展中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所增长.据调查, 2000~2005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人数增加12万,其中男性增加19.1%,女性增加17.7%.与食管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和宫颈癌等传统多发肿瘤一起,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的八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2].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全球大肠癌的治愈率却改变不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高危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阻断、干预措施,争取早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田霞;刘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