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少见食管裂孔疝误诊1例

徐林;余阳;邵永胜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 误诊
摘要:1临床资料87岁女性,因“上腹痛10d,呕吐咖啡渣样物1d”入院.有关节炎病史,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底部有较多的食物残留,胃腔明显变形,内镜不能到达幽门”;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提示“造影剂进入胃内受阻,未见造影剂进入胃窦部”.逐以“幽门梗阻”收住.入院后仔细阅读上消化道碘水造影X线片(见图1),发现横隔向胸腔膨出,右侧胸腔可见“胃泡”,考虑食管裂孔疝.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内镜甲状腺手术的配合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内镜甲状腺手术的配合及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内镜甲状腺手术2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内镜甲状腺手术136例,改良Miccoli手术110例.结果 246例手术均在内镜下顺利完成.改良Miccoli手术术后切口疼痛率明显低于完全内镜组,病人住院天数短,是真正意义的微创手术.而完全内镜术式大的优点是颈部无疤痕,是一种美容手术.结论 术前充分的器械及物品准备、术中手术护士熟练地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世艳;黄娟;田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胃肠疾病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前期病变称为癌的前兆变化,其又可分为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s)和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lesion)[1].这两个术语的意义是不同的,癌前状态是一个临床概念,指一些发生癌变危险性增加的临床疾病,故也可称作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易发生胃癌.癌前病变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指相应的病理变化比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易发生癌变,如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在一定条件下易转为癌.癌前状态之所以发展为癌,归根到底是因组织病理上出现了癌前病变.

    作者:时昭红;高晓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对于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等改变,玻璃体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院眼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77例(77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螺旋CT对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70例结节性病变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32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21例,肝局灶性结节病变10例,腰椎软骨结节7例.分析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螺旋CT能较准确地对结节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螺旋CT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可对结节性病变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作者:黄耀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江苏地区Barrett's食管患病率的内镜研究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接受内镜检查的人群中Barrett’s食管(BE)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同期同人群中食管腺癌的患病情况.方法 以我院近4年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内镜疑诊的BE患者取活检,病理标本见到真性杯状细胞确诊为BE.分别研究4年间BE的总体患病率、各年度病例患病率及各年龄组患病率,同时研究BE的内镜下形态和同期食管腺癌的患病情况.结果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69544例中,共检出BE105例,BE的总体患病率为1.51‰(95% CI 1.27‰~1.75‰),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5例及50例,两者在平均年龄和患病率间均无差异.近四年的年度病例患病率分别为2.15‰、1.23‰、1.41‰及1.39‰,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8,x2=4.92).随着年龄增长,BE的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各个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6.07,P<0.01).除典型的内镜下表现外,部分BE患者可表现为食管炎、食管溃疡等.BE的内镜下形态以岛形多见(51.35%),舌形次之(35.14%),全周形少(13.51%).食管腺癌占同期所有食管癌的比例仅为4.68%,且近四年该比例并未明显升高.结论 近4年江苏地区所有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者中BE总体患病率约为1.51‰,该比例在过去四年间并没有明显升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其患病率逐渐增加.食管腺癌占所有食管癌的比例仍很低且相对稳定.

    作者:张明;邹晓平;诸葛宇征;于成功;张晓琦;徐肇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及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的CT征象.结果 59例(44.70%)初诊时明确CT阳性征象,73例(55.30%)为回顾分析时在首次CT扫描上发现阳性征象;CT阳性征象包括32例(24.24%)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54例(40.91%)组织肿胀征,41例(31.06%)脑实质低密度征,48例(36.36%)岛带征.结论 CT是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占军;李坤炜;秦培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足舟骨缺血性坏死的显微外科修复

    儿童足舟骨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虽不常见,但每易误诊而延误治疗.1908年K(o)hler首先描述此病,故亦称为K(o)hler病.病因未明,可能与局部积累创伤有关.足舟骨介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位居足内侧纵弓之顶点,也是构成足弓凸面向上呈拱桥样结构的拱心骨,处于重心集中部位.再者,舟骨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是诸跗骨中晚之一.压力使骨化中心被挤压,将造成营养血管阻塞,导致缺血坏死.此外,本病或与舟骨自身发育障碍有关,有研究发现进入舟骨骨化中心的血管数量多少不一,有的仅有一支血管提供营养,此种情况则更易因损伤而引发坏死[1-5].本病多见于5~6岁男性儿童,临床表现为足内侧中部疼病及间歇性跛行,多利用外侧足着地,严重者则无法行走.

    作者:陈振光;谢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椎旁肌间隙人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人路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入路组及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obb角、术后VAS评分及腰背痛JOA评分.结果 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组,术后3天VAS评分及半年随访腰背痛JOA评分均优于常规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Cobb角均恢复较好,无明显差异.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长肌和多裂肌直达关节突,椎旁肌组织剥离较少,便于直接置钉,保留了后结构复合体,减少了手术损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作者:黄勇;徐峰;蔡贤华;胡昊;康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思密达延长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保留灌肠时间的效果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甚至可逆行到全结肠及回肠末端.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UC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使药物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通过肠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临床证明给药后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关,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佳[1].我科采取加用思密达灌肠可使药物保留灌肠时间短的病人得以延长,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1日~ 2010年6月30日在我科住院确诊为UC(按2007年济南标准)且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时,保留时间不足2h的1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例,女9例,发病年龄17 ~4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内镜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

    作者:解圣琴;黄梅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调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睑黄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调Q开关1064 nmNd:YAG激光治疗睑黄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Medlite C6激光治疗仪(美国悍马公司生产,波长1 064 nm,光斑大小3 mm,能量3.0~5.0 J/cm2)治疗36例睑黄瘤患者,间隔3个月做1次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36例患者经过多次治疗后,痊愈率为88.9%,有效率为100%,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采用MedliteC6 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睑黄瘤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作者:陈艳芳;芦玉慧;屈晓莺;陈亮;王菜花;方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附10例报告)

    胰肠吻合口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的发生率在10%左右.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学者们对胰肠吻合术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我科2005年11月~2010年5月对10例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式进行治疗,无1例发生胰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手术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5~67岁.临床症状:腹痛3例、黄疸5例、消瘦2例、贫血1例;临床诊断:胰头癌3例、壶腹部癌4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腹部外伤致胰头毁损1例,诊断均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

    作者:宋劲松;陈杰;张新民;郭辉;黎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若干问题

    小肠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等症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点,长久以来小肠病变的诊断一直是消化界的一道难题.随着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和双气囊小肠镜( Double - balloon enteroscopy,DBE)检查技术的相继问世,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以内窥镜的方式来观察整个小肠.近十年来双气囊小肠镜被广泛用于小肠病变的诊断、内镜下治疗,以及用于操作困难的大肠镜检查和胃肠道病变外科手术后的胃肠镜检查或治疗,业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准确性高的方法[1].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作者:丁一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IL -15、IL-18的生物活性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普遍认为,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免疫耐受或免疫抑制,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NK细胞和CTL细胞数量减少,同时能激活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FN -γ、TNF -α等表达下降,与此同时,肿瘤微环境中IL -4和TGF -β等细胞因子表达上升,TGF -β可以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协助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以及通过刺激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及细胞外基质合成而对肿瘤的生长起促进作用.IL -4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IL -4可使幼稚Th2细胞前体转化为Th2细胞,下调保护性IFN -γ反应,抑制IFN -γ,TNF -α产生,从而抑制由IFN -γ,TNF -α介导的抗肿瘤效应.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抗肿瘤的途径,打破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耐受,激活特异杀伤肿瘤细胞反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陈志芬;邓长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肾上腺素超声雾化吸人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喉炎是引起小儿急性喉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喉粘膜急性炎症,起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传统治疗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全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了减少全身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观察局部用药的临床疗效,2007年8月~2010年5月我院应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10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喉炎39例,年龄6个月~9岁,病程1h~2d,均有声嘶、犬吠样咳嗽、发热,以及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喉炎的诊断标准,1期无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史,并排除先心病、先天性喉部疾病、气管异物等疾病,以及3度及4度喉梗阻.

    作者:李晓玲;邹典定;翟敏;张玮;吴维平;李先青;兰安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0例小儿非典型哮喘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小儿非典型哮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典型哮喘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茶碱类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60例非典型哮喘患儿全部治愈.其中52例患儿治疗2d后症状明显改善,3~5d后咳嗽、发热、气促、胸闷症状消失;5例7~10d后症状消失;3例症状未改善者,继续给予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半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过程中,55例患儿无复发,5例在定期随访中有典型哮喘发作,经上述治疗并长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小儿非典型哮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用糖皮质激素、茶碱类及β2受体激动剂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李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患者按屈光矫正方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充分散瞳验光,其中观察组(A组)68例108只眼配戴RGP(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B组)52例98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按遮盖、增视等综合训练方案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为38.2%,配戴RGP无急性结角膜炎发生,安全有效.B组治愈率为11.5%,无并发症发生.比较两组治愈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配戴RGP等综合治疗较配戴框架眼镜对青少年屈光参差性重度弱视治疗安全高效,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邱晓华;徐永城;曾秋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US对其他影像学检查阴性的消化系疾病诊断价值

    内镜超声(EUS)是将超声与内镜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检查方法[1].它是将微型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通过内镜直视到达消化管特定部位进行扫查,既可通过内镜观察黏膜表面情况,又可通过超声从黏膜面向外扫查,获得消化管壁各层次结构及邻近器官图像,兼有内镜和超声的优点.通过引导超声探头靠近病变部位,避免了体表超声(US)受肠道气体及腹壁脂肪等干扰,从而获得较清晰的图像,大大提高了对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特别是利用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 needle aspiration,EUS - FNA)对可疑病灶及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不仅进一步提高深部病灶诊断的准确性,还能避免普通胃镜下盲目活检或挖掘式取材的危险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他常见检查方法有:胃肠X线、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部超声(B型超声)、CT、MRCP(磁共振胆道成像)、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双气囊小肠镜等.不同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特点及优势.然而,内镜超声检查在某些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无可替代的优势.本文对此做一简要评述.

    作者:李明;谭诗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快呼吸指数对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意义

    目的 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的预测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 27例结核性呼吸衰竭患者达到临床撤机条件后,监测其浅快呼吸指数.结果 撤机成功组( 23例)和撤机失败组(4例)患者在撤机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RSB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撤机失败组的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和R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动态观察RSBI对结核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简单、可靠、重复性好且与呼吸做功相关性好,预测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胡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对糖尿病并轻度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个例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1例糖尿病并轻度高血压个体患者所能达到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收集其健康信息,分析其健康危险因素,并对疾病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健康教育调动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对其不良的膳食和运动习惯给予量化干预指导,改善其不良习惯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半年.结果 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并发的高血压也恢复了正常.结论 通过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控制体重,有效控制血糖,也可以使患者并发的轻度高血压得到控制.

    作者:韩艳萍;王桦;周秀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B超监测下放置不同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育龄妇女采用的普遍的长效避孕方法,占已采取避孕节育措施育龄妇女的45%以上[1].但放置IUD会给一些妇女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因此为受术者选择适当的IUD十分重要.现对我院使用Tcu380A与MLcu375两种IUD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08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就诊要求放置IUD的育龄妇女376例,年龄23 ~ 42岁,月经规律,经量正常且无痛经,性生活正常,愿意在B超下以放置IUD为唯一避孕方法,并愿意接受定期B超随访.经检查无安置IUD禁忌证者,安置Tcu380A组IUD 200例,MLcu375组IUD 176例.两组妇女的年龄、孕次、产次、官腔深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管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