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光熙;柳云恩;佟昌慈;金红旭
目的 探讨不同湿化氧疗方法对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人工气道脱机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RICU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人工气道脱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34例.人工气道脱机后,A组采用常规面罩湿化氧疗法,B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仪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氧疗前及氧疗后24 h的浓痰率、再插管率、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HR).结果 氧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浓痰率均下降、再插管率均上升,且B组的浓痰率、再插管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SPO2、PaO2/FiO2均上升,HR、PaCO2均下降,且B组的SPO2、PaO2/FiO2明显高于A组,HR、PaCO2均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对于RICU人工气道脱机患者的痰液稀释作用更为显著,可大幅提高SPO2、PaO2/FiO2,降低HR、PaCO2,减少再插管率.
作者:方天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容积调强放疗(VMAT)剂量分割方案的改变对靶区覆盖指数以及危险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照射治疗方案选择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39)和B组(n=42).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维近距离治疗;B组采用容积调强放疗联合三维近距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靶区剂量覆盖指数及危及器官(OAR)受量.结果 B组靶区适形度指数(CI)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区均不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膀胱、结直肠、小肠受量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容积调强放疗联合三维近距离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维近距离治疗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覆盖,使肿瘤得到良好的局部控制,但容积调强放疗联合三维近距离治疗的膀胱、结直肠、小肠等OAR受量更低.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张维帅;杨东明;贺蕾;吴雅晶;卢庆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壳寡糖对肺爆震伤小鼠氧化应激及凋亡作用影响.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爆震伤组及爆震伤+壳寡糖组,每组各10只.检测肺爆震伤小鼠生理指标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凋亡蛋白表达;活性氧(ROS)检测肺组织氧化应激的表达;蛋白印记(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壳寡糖可以显著抑制爆震伤导致的肺组织氧化应激蛋白ROS、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和肌醇依赖酶α表达,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1蛋白表达(P<0.05);壳寡糖可以显著抑制爆震伤导致的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P<0.05),促进Bcl-2和非活化Caspase-8蛋白表达(P<0.05).结论 爆震伤导致小鼠肺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和凋亡等改变,壳寡糖对爆震伤导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朴光熙;柳云恩;佟昌慈;金红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电切除术(TUPR)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前列腺TUPR后膀胱痉挛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5例.A组术后口服索利那新;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坦索罗辛.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 h、48 h后,B组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时间、排尿次数及大尿流量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OABSS、IPSS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程度较A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A组的80.0%(3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可有效减少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及过度活动等临床症状,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尹文利;王娟;李双辉;李永禄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及其活化性受体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理科收治的33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和细胞毒活性.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K细胞表面NKp30受体表达降低(P<0.05);NKp30受体表达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健康组比较,靶细胞刺激后观察组NK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弱(P<0.05).结论 原发性失眠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表面NKp30受体表达减少,NK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弱.失眠越严重,NKp30表达越低,脱颗粒作用减弱越显著.
作者:徐天朝;杨冀;王奇;张岩;韩菲;于卉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对孕妇耳聋基因常见突变位点筛查,探讨在表型正常的孕妇中开展耳聋一级预防的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沈阳市妇幼保健院遗传检验科行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且听力正常的113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孕妇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其次,当孕妇筛查结果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其配偶进行耳聋基因常见突变位点筛查,同时进行常见耳聋基因测序分析;后结合筛查结果对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遗传咨询,对同一基因上均有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夫妻双方建议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133例受检孕妇中,筛查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64例,占检测人群(携带率)的5.65%(64/1133);GJB2、SLC26A4、GJB3、mtDNA12S rRNA基因突变携带率分别为2.56%(29/1133)、1.50%(17/1133)、0.35%(4/1133)、1.24%(14/1133).其中,有4对夫妻双方均为耳聋致病基因携带者,两对夫妻二人为不同基因上耳聋致病基因携带者;另有两对夫妻为同一基因携带者.结论 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在正常人群中有较高的携带率,听力正常的夫妻在孕期、产前行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可极大预防和减少遗传性聋儿的出生.
作者:储穆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和诱导痰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表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31例.A组采用异丙托溴铵治疗,B组采用异丙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及诱导痰中MSP表达水平、肺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27/31),显著高于A组的71.0%(22/3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及诱导痰中MS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B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浆及诱导痰中MSP表达水平及肺功能.
作者:武琰娇;张娜娜;柏少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诊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39例重症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血管内治疗组(n=24)与标准药物治疗组(n=15).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血管内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1.7%(22/24),显著高于标准药物治疗组的26.7%(4/1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8.3%(14/24),显著高于标准药物治疗组的26.7%(4/1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标准药物治疗比较,血管内治疗急性重症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降低患者严重致残率.
作者:陈新;李晓久;王健;陈晓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Toll样受体-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脑组织标本,将取自紧邻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标本纳入B组,将取自同一患者正常手术路径上距离脑出血血肿边缘>2 cm脑组织的标本纳入A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oll样受体-4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组标本Toll样受体-4表达明显增多,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明显,在神经元细胞少量表达;A组标本Toll样受体-4仅少量表达.B组标本的Toll样受体-4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ll样受体-4在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脑组织,其表达上调可能与血肿周围组织免疫反应导致的炎症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有关.
作者:冯;朱瑞;李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ME)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老年医院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CME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6例(16眼)为研究对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1、2、4周的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前比较,视力在治疗后1d及1、2、4周时均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4周时其厚度又稍有增加.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的CME,安全性高,起效时间短,可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提高视力.
作者:殷英霞;陈晓勇;吴香丽;陈冬军;赵慧英;刘彦;陈建华;张广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T淋巴细胞、锌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腹泻伴惊厥患儿体内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1例腹泻伴惊厥患儿纳入B组,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幼儿纳入A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T淋巴细胞、锌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 B组患儿的CD3+百分率、CD4+百分率、锌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发作次数≥2次患儿的CD3+百分率、CD4+百分率、锌水平均显著低于发作次数<2次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于发作次数<2次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的CD3+百分率、CD4+百分率、锌水平均显著低于持续时间≤5 min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高于持续时间≤5 min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腹泻伴惊厥时,患儿体内的T淋巴细胞和锌的表达水平会有所下降,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水平会上升.
作者:廖怡;向龙;顾星;陈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与乳酸(LA)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死组(n=35)与存活组(n=55),比较两组患者的RDW、PLT及LA水平.对存活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DW、PLT及LA对ACLF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病死组患者RDW、LA水平高于存活组,PLT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PLT及LA水平预测ACLF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95%可信区间:0.775~0.908,P<0.05)、0.833(95%可信区间:0.704~0.888,P<0.05)、0.642(95%可信区间:0.500~0.778,P<0.0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7.9%、78.3%、63.8%,特异性分别为84.6%、83.2%、74.7%.联合三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95%可信区间:0.800~0.944,P<0.05),敏感度为85.5%,特异性为70.3%.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与低RDW组、高PLT组及低LA水平组比较,高RDW组、低PLT组及高LA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生存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RDW、PLT及LA对ACLF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短期死亡及长期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应用的预测效果优于单一指标应用.
作者:冯楠;冯波;邢星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剥脱性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20例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本组患者面部左侧PRP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给予面部右侧单纯CO2点阵激光治疗,平均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个月,半年后随访.采用美国皮肤检测仪Visia软件对20例患者两侧面部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皮肤两侧毛孔值、纹理值.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大体观察可见面部左侧痤疮瘢痕明显较右侧平整光滑;两侧面部的纹理值、毛孔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面部左侧的纹理值、毛孔值改善更为明显,与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剥脱性CO2点阵激光可有效改善面部痤疮后浅表凹陷性瘢痕,缓解激光治疗产生的色素红斑水肿,使面部皮肤更加细腻光滑,瘢痕淡化平整,效果优于单纯CO2点阵激光治疗.
作者:卞媛媛;于浩;高兴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调强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微小RNA-93(miR-93)、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病毒核心抗原1免疫球蛋白A(NA1-IgA)、Zta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A(Zta-IgA)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并于放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miR-93、VCA-IgA、NA1-IgA、Zta-IgA水平,并记录卡氏评分(KPS).随访60个月,统计随访期间的病死患者例数,并分析血清miR-93、VCA-IgA、NA1-IgA、Zta-IgA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KP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治疗前,血清miR-93、VCA-IgA、NA1-IgA、Zta-Ig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而与其KPS评分呈负相关.调强放疗后患者的血清miR-93、VCA-IgA、NA1-IgA、Zta-Ig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血清miR-93、VCA-IgA、NA1-IgA、Zta-IgA高水平的患者,各指标低水平患者的存活率更高(P<0.05).结论 调强放疗可降低鼻咽癌患者的血清miR-93、VCA-IgA、NA1-IgA、Zta-IgA水平,并降低患者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降压+降糖+改善循环等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管舒缩张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及其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硝酸甘油所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 h PGB、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NO、VEGF高于A组,ET-1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FMD、NMD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A组的60.0%(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降糖、降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能很好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宋涛;刘静;戴继红;赵跃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08—2018年采用内分泌治疗的78例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1)与B组(n=47).A组采用常规双侧睾丸切除去势术联合比卡鲁胺治疗,B组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患者的中位PFS、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乳房胀痛、乳房发育、潮热、骨质疏松方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乏力、肝酶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方案可取得与手术去势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同样的疗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方案之一.
作者:曹玉华;黄带发;赵成民;车海龙;张丽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3—8月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编码信封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入A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10.00 ml组,n=40)和B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0.75 mg/kg组,n=46).记录并比较主要终点[靶血管矫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和次要终点[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纳入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78.43±36.62)、(85.10±3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2.5%(29/40)、82.6%(3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1.43±16.62)、(27.10±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30.0%(12/40)、34.8%(1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包括支架后扩张全部完成)即刻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4.16±19.22)、(20.90±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27.5%(11/40)、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24.16±22.62)、(17.95±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5%(3/40)、2.2%(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分别为85.0%(34/40)、87.0%(4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5/40)、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状动脉无复流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安全性高.
作者:梁振洋;徐凯;王斌;刘海伟;关绍义;赵昕;李毅;荆全民;王效增;韩雅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胱抑素C(Cys C)在慢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力衰竭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GDF-15、Cys C以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血尿素(BUN)、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常规心力衰竭指标.将以上因子作为自变量,6个月内发生不良事件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将GDF-15、Cys C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6个月内发生不良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GDF-15、Cys C、NT-proBNP、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LVEF显著低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F-15、Cys C、LVEF、NT-proBNP为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DF-15、Cys C水平均随着NT-proBNP升高而升高,呈现正相关(r=0.813,0.887;P<0.05),和LVEF呈负相关(r=-0.795,-0.816;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DF-15、Cys C均有较高敏感度,但特异度一般.结论 GDF-15和Cys C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徐建波;吴玉国;高斐;高俊峰;任进平;汤克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清醒拔管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浅麻醉拔管这两种不同的气管拔管方法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为制定患者满意度更高、更个体化的拔管方案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气管拔管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两组,A组(清醒拔管组)患者80例,B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浅麻醉拔管组)患者20例.记录患者在麻醉前(S0)、手术结束时(S1)、脱离呼吸机时(S2)、拔管时(S3)、拔管后5 min(S4)、拔管后10 min(S5)及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S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镇静程度评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脱机耗时、拔管耗时、拔管后记忆评分、术后1d记忆评分、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 B组在S3时的心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S2、S3、S4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S3时的心率明显高于S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S2、S3、S4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S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S1、S2、S4、S5、S6时的镇静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3时,A组镇静程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S2、S3、S4、S5、S6时的镇静程度评分均高于S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6时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脱机耗时为(60.72±16.12)min,B组为(61.26±13.3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耗时为(87.20±14.06)min,明显短于A组的(104.73±19.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后记忆评分和术后1 d记忆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和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浅麻醉拔管能够缩短拔管耗时,减少关于拔管的不良记忆,且不会增加疼痛感,是一种安全度和舒适度均较高的气管拔管方法.
作者:全燕;刘忠玉;李刚;杨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CAU)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5例高度怀疑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TCD与CAU检查.以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TCD联合CAU诊断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TCD联合CAU诊断狭窄程度与CTA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TCD联合CAU诊断左侧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0%(32/41)、87.0%(29/33)、82.4%(61/74);诊断右侧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0%(34/40)、90.9%(30/33)、87.7%(64/7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7%(30/35)、95.0%(38/40)、90.7%(68/75).CTA诊断轻度狭窄49条、中度狭窄39条、重度狭窄22条、极度狭窄6条;TCD联合CAU诊断轻度狭窄44条、中度狭窄36条、重度狭窄20条、极度狭窄5条;TCD联合CAU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CTA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283).结论 TCD联合CAU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与对狭窄程度的判断均有较高准确性,且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好.
作者:赵冰玉;郭丽苹;文婧;吕慧娜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