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RT治疗反复IUI失败病人的实验室结果分析

纪红;沙爱国;李萍;蒋晓明;刘巧斌

关键词:反复宫腔内人工受精失败, 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辅助生殖技术
摘要:目的 评价反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患者继续应用体外授精(IVF)方式治疗的实验室结果.方法 对2010年1-12月在本中心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反复IUI失败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92对IUI患者转入ART治疗,其中86个周期进行IVF治疗(对照组),共17周期进行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治疗,有6周期进行ICSI治疗.与同年其他原因进行IVF治疗的周期相比,86个周期反复IUI失败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以及受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N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IUI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R-ICSI与其他R-ICSI相比,卵子的成熟率,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以及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复IU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存在着受精失败的可能,采取短时授精联合R-ICSI可以有效的解决受精障碍和低受精的情况.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14例分析

    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对14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6~64岁.其中肱骨大结节骨折伴脱位8例,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6例.全部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患者均行肩关节正位、穿胸位片及肩关节3DCT检查.伤后急诊手术3例,7d内9例,8~14d2例.内固定材料为直径3.0、4.3 mm钛质空心加压螺钉.

    作者:刘鹏;王天胜;王法;郭利;丁海蛟;滕寿发;张英霞;郑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ART治疗反复IUI失败病人的实验室结果分析

    目的 评价反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的患者继续应用体外授精(IVF)方式治疗的实验室结果.方法 对2010年1-12月在本中心应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反复IUI失败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92对IUI患者转入ART治疗,其中86个周期进行IVF治疗(对照组),共17周期进行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治疗,有6周期进行ICSI治疗.与同年其他原因进行IVF治疗的周期相比,86个周期反复IUI失败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以及受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N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IUI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R-ICSI与其他R-ICSI相比,卵子的成熟率,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以及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复IU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存在着受精失败的可能,采取短时授精联合R-ICSI可以有效的解决受精障碍和低受精的情况.

    作者:纪红;沙爱国;李萍;蒋晓明;刘巧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儿科新生儿ICU收治的14例PSVT患儿,对其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转复治疗方法、随访结果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经食道调搏超速抑制后,口服药物转复成功,1例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转复成功,12例经药物转复成功,所有病例转复后都予普罗帕酮(心律平)或胺碘酮(可达龙)维持治疗3~6个月.随访6月,失访1例,治愈10例,复发3例(其中1例再次入院并治愈).结论 新生儿PSVT与年长儿不同,往往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赖体表心电图,药物转复疗效较佳,预后较好.

    作者:蔡惠美;陈光明;王承峰;陈新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ET-CT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临床肺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13例患者在行PET-CT检查的同时,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经皮胸膜活检、纤支镜活检或手术取得了肺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或通过脱落细胞明确诊断,并同期采取血样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分析PET-CT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与终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例患者的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相符率100%,没有假阳性或假阴性;肿瘤标记物与PET-CT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之间相关性不强;肿瘤的SUVmax,与肿块大小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 PET-CT对肺部疾病的诊疗有着重要的价值,严格掌握适应证可进一步降低假阳性或假阴性.

    作者:姚秋菊;王辉;王惠芬;季宏健;蔡晓英;柳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吲哚美辛搽剂治疗跟腱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跟腱周围炎是门诊常见的疼痛疾病之一,我院疼痛诊室采取外用吲哚美辛搽剂治疗跟腱周围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跟腱周围炎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7.5±15.8)岁,病程1周~6个月.纳入标准:符合跟腱周围炎诊断标准1:(1)有走路、跑步或弹跳过多的损伤史;(2)跟腱及周围肿胀、疼痛,上下楼时症状明显或加重,走路时因鞋的摩擦疼痛加重;(3)足跖屈抗阻力实验阳性,足过度背伸实验阳性;(4)X线检查:有时可发现跟腱周围的变化性钙化影;(5)排除其他病变如:结核、肿瘤、跟骨骨垢病、闭合性跟腱断裂等.

    作者:陈建洪;吴桂红;吴志云;王永盛;邓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对照冠脉造影(CAG)结果,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可疑冠心病(CHD)患者,回顾性分析TET及CAG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TET阳性68例,CAG结果真阳性42例;TET阴性32例,CAG结果假阴性10例.与CAG对照得出TET检出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0.8% (42/52),特异性为45.8% (22/48),准确度为64% (64/100).结论 TET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作者:辛勤;王忠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亚硒酸钠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硒对成人桥本甲状腺炎(HT)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76例HT患者中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21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及亚临床甲减患者55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根据甲状腺功能给予不用药或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处置,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硒酸钠,观察亚硒酸钠对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 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中硒治疗组患者的TPOAb、TGAb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1,P<0.05),而甲状腺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及亚临床甲减组,随着TSH的下降,两组TPOAb、TGAb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硒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硒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硒能降低HT患者甲状腺的自身抗体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甲状腺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吕飞娟;杨燕玲;许景生;朱华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7月入住我科新生儿病房的PNAC早产儿4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儿均停止胃肠外静脉营养,并给予相同的基础支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UDCA 10 ~30 mg/(kg·d),分2~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5 ml/次,2次/d;对照组仅给予UDCA10~30 mg/(kg·d).治疗14d后分别比较血总胆汁酸、胆红素、肝酶等指标下降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AST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UDAC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PNAC经济、安全、有效,疗效好于单用UDAC治疗.

    作者:许波;王曼秋;曹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吡嘧斯特钾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吡嘧斯特钾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CV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吡嘧斯特钾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吡嘧斯特钾组给予吡嘧斯特钾(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商品名:艾欣益乐)1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8周;联合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葛兰素史克公司,商品名:舒利迭)50μg/250 μg,2次/d,口服吡嘧斯特钾10 mg,每晚1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后临床咳嗽症状改善明显,吡嘧斯特钾组总有效率为7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吡嘧斯特钾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诱导痰中相关炎性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减少明显(P<0.05)肺通气功能(FEV1,FEV1预计值和FEV1/FVC)改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吡嘧斯特钾组.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吡嘧斯特钾治疗CVA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柴若楠;谢华;林小平;宋薇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DC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记录NYHA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6MWT),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之比(E/A).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9.7%和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和25.9%(P<0.05和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VEDD、LVEF、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MWT距离明显延长(P <0.05,P<0.01);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目前在对DCM尚无明显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曲美他嗪、芪苈强心胶囊治疗DC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万强;于军;史丰庆;白玲强;杨瑞金;李永慧;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腹膜转运特性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评价腹膜转运特性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计算结果,将62例稳定的CAPD患者分为高转运(H)组和低转运(L)组.测定血浆和腹透透出液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并计算蛋白质分解率(nPCR)、标准化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瘦体质量%(LBM%).同时观察透析充分性指标:每周总肌酐清除率(TCcr/W)与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W)],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H组患者腹透液与血中肌酐比值(D/Pcr)和TCcr显著高于L组(P<0.05),而血肌酐(Scr)水平较L组显著降低(P<0.01),H组每日经腹透液丢失的总蛋白质、Alb均显著高于L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比较:H组的Alb、TF水平和SGA评分显著低于L组(P<0.05),其他营养指标也低于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及经腹透透出液丢失的白蛋白与转运类型相关.结论 高转运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较低转运者差,故应加强对高转运CAPD患者的营养管理及饮食指导.

    作者:朱文龙;贾莉;孟令杰;王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皮性卵巢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上皮性卵巢癌是第二常见的妇科恶性瘤,死亡率却居于首位.卵巢癌因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故难以早期诊断,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到晚期.虽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和系统的放化疗治疗,但卵巢癌复发转移病人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40%.近年来,卵巢癌的生物学治疗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已经成为卵巢癌继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给卵巢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纪巍;王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准确性.方法 用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全自动血型仪对4 500例患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并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聚凝胺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 (1)20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三种方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完全相符;4 28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全自动血型仪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完全相符;(2)20份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20例不相容,聚凝胺法16例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18例不相容,结果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达亚美Techno TwinStation血型仪用于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可靠,实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实验结果可永久保存,便于查询和医疗举证.

    作者:蒋天舒;周晔;陈波;刘银;唐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腺性膀胱炎患者38例,选用硬膜外麻醉,行经尿道电切术(TUR)切除膀胱内病灶至浅肌层;术后行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出院后门诊随访临床疗效.结果 38例均获随访6~36个月.30例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其中3例术后5~16个月复发,38例均无恶变.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高且易于开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关维民;徐衍盛;杨宝龙;赵豫波;刘萃龙;鹿尔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内倒转术在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内倒转术在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4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术中出现出头困难的180例产妇行改良内倒转术.结果 180例产妇行改良内倒转术均成功.未出现子宫下段切口延裂,无输尿管及膀胱损伤,无新生儿极重度窒息或死亡,产后出血量无增加.结论 剖宫产术中出现出头困难时,改良内倒转术是行之有效的,且手术方法简单、安全.

    作者:曹清;卢昆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23例,将其分为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20 mg/(kg·d),连用5~7d.治疗组应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2 b注射液,疗程5~7d.观察两组体温消退时间、腮腺及睾丸肿痛消退时间及有无发生睾丸萎缩.结果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痛消退、睾丸肿痛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照组1例发生睾丸萎缩,治疗组无睾丸萎缩.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色玲;陈世伟;刘焜;万金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CS诊断和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3例,以同期、同年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MP-2的浓度.结果 AMI组和UA组患者血清MMP-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与UA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中MMP-2水平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MMP-2水平是有价值的冠脉损伤指标,可作为ACS的重要预测和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才东亮;赵英男;吴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垂体泌乳素微腺瘤1例

    病人,女,33岁,已生育.间歇性腹痛、大便干结1年余,加重伴记忆力减退、失眠3个月.病人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隐痛,以左下腹为甚,呈间歇性发作,疼痛与进食无关,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大便干结,近3个月来,自感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乏力等症状.入院查体: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头颈正常,心、肺检查正常,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胃镜示:糜烂性胃炎、HP+;肠镜示:慢性结肠炎;血常规:Hb:105 g/L;甲亢五项示:游离T 3:2.58 pmol/L,游离T 4:3.14 pmol/L,促甲状腺激素100μIU/ml;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余(-).

    作者:雷丝丝;王为;唐齐林;蔡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海拔环境对军人认知能力和军事操作的影响

    目的 比较驻守不同海拔地区士兵的认知能力及军事操作的变化,为提高军事训练水平提供心理保障.方法 分别对长时间驻守海拔3 700 m的108名士兵和驻守海拔1 700 m的100名士兵进行认知功能测试.采用选择反应时间、数字广度、数字符号、视觉记忆、目标追踪5项测验,并收集被试的射击成绩.结果 高海拔组被试的选择反应时间较中海拔组延长(t =4.80 ~7.69,P<0.01);数字符号、目标追踪2项测验的成绩则高海拔组较中海拔组降低(t=4.11和4.61,P<0.01);数字广度成绩两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z=5.53,P<0.01);视觉记忆成绩则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57,P>0.05);射击成绩则高海拔组低于中海拔组(=2.49,P<0.05).结论 长时间居留高海拔环境的军人心理知觉和心理运动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军事操作能力也有影响.

    作者:汪洪;刘诗翔;刘枢晓;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41种微量元素定量检测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改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灵敏度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与原子发射光谱仪定量检测了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41种微量元素含量,并与126例正常人做对照,结合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病程进行了分组比较.结果 患者组硼、铝、锶、锂、镍、锑、铬、锰、钾、钠、磷11种元素血清含量显著升高;钛、锗、砷、钴、镉、锡、铋、钍、铀、铊、镧、铈、镨、钕、钆、铜、硫、锌18种元素血清中含量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性别差异相关的元素有磷、砷、铷、钛、锑;与不同年龄段相关的元素有硼、铜,不同病程比较血清元素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多种微量元素广泛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及病理过程,多种元素的丰缺或多元素的综合作用可能是造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元素基础.

    作者:郭静;曾静;闫赖赖;邱锦云;冯方波;王京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