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梅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医学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改革大潮中的发展如何呢?本文尝试从两个发面讨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规划,即结果导向教育和医学教育一体化概念的引入;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即模拟装置的应用和网络的广泛采用.医学院校应准确把握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了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动态,深入探索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医学院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作者:彭芳;毕清;郝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008年南海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相关资料,采用SAS 9.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意外死亡是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婴儿期首位意外死亡原因为意外窒息,1-4岁儿童首位意外死亡原因为溺水.结论:应高度重视儿童意外死亡问题,尽大努力杜绝儿童意外死亡.
作者:郭艳;马美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联合体检的形式筛查疾病,查找发现职业危害因素.方法:东两湖区疾控与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联合,进入企业进行卫生、职业性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及标准均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结果:2008年对某啤酒企业从业人员体检2200余人,整理后的有效人数为2038人,男性共计1150人,女性为888人.体检异常总数为931人,异常率为46.68%.其中男性体检异常人数582人(50.61%),女性体检异常人数为349人(39.30%).检出的主要病种及构成比依次为:脂肪肝343人(16.83%),胆石症170人(8.34%),高血压109人(5.34%),乙肝75人(3.68%),肝/.肾囊肿61人(2.99%),胆囊息肉33人(1.62%),其余为心电异常277人(13.59%).结论:该啤酒氽业员工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男性体检异常人数较高.建议:对疾病的某些不确定因素作进一步的研究;加强企业的健康教育和科学管理,推广提倡健康生活.
作者:张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医学与法学是不同的学科,医学原则与法律原则的冲突客观存在.无视医学科学的特殊性,仅从法学角度,运用法律原则理解和处理医患关系面临许多困惑.对医患关系的认定和处理,法律固然重要,但医学科学原则同样不容忽视.
作者:张小丽;牛春燕;武振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临床实习医学生对患者期望反应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医学教育和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和结论:临床实习医学生对患者期望的总体反应处于折中的水平,它与实习指导老师指导频率自我评价赋值、医学课程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赋值和合理用药行为得分正相关,与实习指导老师指导质量自我评价赋值负相关.
作者:徐小军;张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分析我国医疗纠纷仲裁解决的现状,提出构建医疗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设想,包括仲裁的原则、仲裁机构的性质与设置、仲裁工作的内容,以及仲裁与调解、诉讼的衔接等.
作者:曹杰;方鹏骞;高昭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确定温州市省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发现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能有效改进;方法:通过对温州市省属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经EXCEL和SA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服务总满意度较低,二级指标满意度中医疗质量选项高,而医疗费用选项低;结论:温州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还有待改进.
作者:李建仁;岑更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近年来,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而医德教育松懈,医疗体制僵化,医患矛盾日益尖锐,各类医院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医院危机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尝试从职能、人员构成、组织模式和权利配置4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一支科学、高效的医院危机管理团队,使医院在应对危机事件时能够抢占先机,有效出击,合理应对,成功地化解危机事件.
作者:周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与医保配套政策紧密相关.本文提出了基本药物报销政策不明确,不同地区、不同险种报销政策差距较大两个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是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确定,全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各险种筹资水平差距较大三个主要原因造成的.提出了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80%以上、设置封顶线.并给出了实现报销政策设计的主要三种途径,即: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减小各种医疗保险体系筹资水平差距,减少保险基金结余.
作者:夏俊;田昕;张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行为及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为完善我国高血压慢病管理和相应医保政策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结构式问卷法,调查北京东城区、南京秦淮区和杭州下城区1788名高血压患者,并从当地社保中心获取调查对象2008年医保资料.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高血压患者两周就诊率达29.08%;高血压疾病门诊以社区和三级医院为主,分别占58.8%和27.9%;患者对社区服务满意度为84.8%.不同城市和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门诊流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首选,慢病规范管理与医保政策对高血压患者就医分流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熊巨洋;傅家康;李健;姚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在新医改背景条件下,公立医院制定其战略管理方略,一方面要注重医院内涵的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出医院的公益性特性.本文通过对医院战略管理的概念及8种基本战略的介绍,提出了公立医院战略管理的品牌化营销模式、差异化经营模式、成本控制竞争模式、资源重组型运营模式和多元化扩张的发展模式等几种战略模式,旨在为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王玲;吴雯;张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湖北省2008年卫生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该省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湖北省和全国各地区卫生资源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湖北省卫生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不足,医院卫生资源利用率较高,应加强对农村和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
作者:蔡筱英;张晶;彭俊;曹艳清;易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广州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进行系统全面的测算,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小组讨论、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广州市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1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原始数据,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成本进行测算.结论:目前,广州市对常住人口财政补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25元/人年,年标准偏低,不能弥补实际成本,建议按照标准成本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政府购买.
作者:夏海晖;匡莉;王俊杰;尹丽婷;方鹏骞;杜玉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就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医学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一直是阻碍有效防治艾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歧视不仅根源于艾滋病本身的生物医学特性,还与特定的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粘连在一起.调查并研究艾滋病歧视的表现形式,剖析引起歧视的社会与文化因素,才能找到减少或消除歧视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人类学调查方法,对一个佤族农村社区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佤族社区艾滋病歧视不仅受本民族传统歧视文化、信仰文化、语言文化和性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政府政策、当地政治参与者的工作理念和媒体宣传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张源洁;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投资设立的非营利组织,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公立医院的服务宗旨不是利润大化,而是使群众共享医改成果.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既要强化政府责任,也要推行成本核算,提高运营绩效.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成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关键领域.本文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建构的若干战略重点及其发展策略,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化的社会基础.
作者:刘继同;孔灵芝;严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法医毒理学是法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法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合格的法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及经验,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法医毒理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推进法医毒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者:周亦武;李上勋;朱少华;陈新山;任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针对当前我国医学生的利他行为弱化问题,从伦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对社会层面、学校、家庭和医院层面以及个体层面等3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培养不仅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医术,而且还具有高尚医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医学生.
作者:周湘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笔者对长三角地区一个农村社区进行了详实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癌症高发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污染有毒废物通过食物、水、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通过2个村民小组的数据分析发现,受工业污染严重的甲小组的癌症死亡率是受工业污染影响较轻的乙小组的6倍,更是全国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的8倍之多.
作者:程鹏立;唐争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自1978年第1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后,全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所获得的婴儿已过百万.该技术日益扩大的临床应用引发了一些社会伦理学问题,本文就后代被告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尽管国内外后代知晓的现状、家长对于是否告知的选择、理由以及告知的时机、方式等均存在差异,但是多数已告知的家长认为告知的过程是积极愉快的,这对国内有意向告知孩子的家庭有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廖丹颖;路岳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