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诊断

张会;石利华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影像诊断.方法 综合笔者对11例1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或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等或略低密度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CT、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本病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医源性因素对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出现的各种失误和并发症与医源性因素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37例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出现的失误和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所作出相应处理的价值.结果 35例得到随访,采用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为94.3%.无骨折移位、畸形愈合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发生.结论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出现的失误和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术式的选择、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医源性因素有关.

    作者:方大标;王秋根;张平;张寅权;鲁扬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2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中,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治愈25例,手术后并发症:十二指肠瘘2例,胰漏1例,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脓肿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保证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是提高十二指肠损伤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廖泽飞;董少良;张诚华;姚清勇;张海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腰椎间盘术后腰椎间隙感染23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其中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8例.结果 随访7~36个月,23例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根据病史、体征及ESR、CRP、MRI检查可早期诊断椎间隙感染.多数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非术治疗无效、感染扩散、症状严重者,应行病灶清除术.

    作者:刘祥舟;刘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诊断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影像诊断.方法 综合笔者对11例1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或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等或略低密度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CT、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本病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会;石利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低渗与等渗对比剂对冠脉介入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渗及等渗对比剂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2008年7月于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98例,随机分为低渗组(A组)及等渗组(B组).其中A组202例[男130例,女72例,平均(60.4±12.6)岁],B组196例[男118例,女78例,平均(61.2±13.5)岁];A组中术前肾功能正常者157例(77.7% A1组),肾功能异常者45例(22.3% A2组);B组中术前肾功能正常者148例(75.5% B1组),肾功能异常者48例(24.5% B2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72 h 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结果 A1组及B1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A2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0.05);B2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等渗对比剂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作者:何松清;彭永平;王立军;宫剑滨;张启高;江时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非手术治疗胎盘植入临床观察

    胎盘植入产前很难做出诊断,一般均在分娩时胎盘娩出困难才能确诊,可伴有产时、产后出血,危及产妇生命.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流产刮宫次数增加,胎盘植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往治疗方法以子宫切除为主,术后丧失月经、生育功能,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生理创伤.我院采用非手术治疗36例,受得到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烧伤并发肾小球疾病11例

    烧伤患者,特别是中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情迁延、治疗过程漫长,治疗期间并发肾小球疾病并非罕见[1],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现将本院11例烧伤患者并发肾小球疾病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程莉;吴述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例

    病人,男,65岁.入院前1周单位体检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一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规则,有分叶及毛刺.入院诊断:右肺下叶占位病变:肺癌可能性大.入院后,完善心电图、腹部B超、全身骨扫描、头颅CT、肺功能、动脉血气及常规血化验等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08年8月1日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满意后,取左侧卧位,左侧单肺通气,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单后,首先取右侧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长约1.5 cm 打孔进镜,观察见胸膜腔内无粘连及积液,取右侧腋前线切口长约5.0 cm 经第5肋间进胸,作为主操作口,切口不用肋骨撑开器等任何撑开器撑开,另外取右侧肩胛下线切口长约2.0 cm 经第7肋间进胸,作为辅助操作口.

    作者:王述民;杨雪鹰;许世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某医院2005-2007年抗肿瘤注射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抗肿瘤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2007年抗肿瘤药物注射剂销售金额、药理分类及用药排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抗肿瘤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年度总销售金额的9.45%、12.75%、16.1%;其他类抗肿瘤药物、植物类抗肿瘤药物和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约占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的80%.结论 抗肿瘤药注射剂中其他类抗肿瘤药物、植物类抗肿瘤药物和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系抗肿瘤主要用药,其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在用药管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喆;俞士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误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例

    病人,男,49岁.于2个月前出现胸骨后轻度针刺样不适,进热食后明显,伴反酸.后逐渐出现频繁咳嗽、咳痰,咳嗽为刺激性,咳大量白色黏液痰,当地镇医院考虑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抗感染治疗数周,效果不佳.查体:体温36.3 ℃,脉搏8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9 kPa(1 kPa=7.5 mmHg).

    作者:陈长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下颌尖牙双根管1例

    病人,男,7 6岁.因左下前牙缺损就诊.检查:33为残冠,可探及根管口,探(-)、叩(-)、冷热刺激(-),无松动;X线牙片示:33根尖(-).初步诊断:33牙髓坏死.治疗计划:33根管治疗术.治疗中发现舌侧有第2根管,呈唇舌向直线排列,各自独立,两根管均通畅,清理扩大根管,暂封FC棉捻.1周后复诊,无自觉症状.根管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复合树脂修复.术后随访,无不适.

    作者:王新瑜;王新辉;于立君;王忠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红素氧合酶-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 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 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再灌注前使用CoPP 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 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陆卫华;邵素花;许喜咏;唐忠志;陈忠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种外科手臂消毒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为选择一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外科手臂消毒的有效消毒剂及方法.方法 对临床常用的聚维酮碘、氨己定消毒液洗手方法重新设计,并对其消毒效果进行了微生物检测,同时与传统快速洗手法(碘酊+乙醇)进行比较.结果 1.8%氯己定、0.5%聚维酮碘手臂灭菌率为l00%.而2.5%碘酊手臂灭菌率为63%,其手消毒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快速手臂消毒法,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组外科洗手消毒所用时间是相同的.结论 聚维酮碘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菌谱广的消毒剂,而且经济、省时、稳定性能好,适用于野战情况下外科手臂消毒.

    作者:周丽萍;徐冬梅;张?;陶红;佘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包虫残腔处理的探讨

    肝包虫病手术后残腔若处理不当,可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残腔的处理是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中预防并发症的关键[1].我院于1990年5月-2007年7月共收治肝包虫病306例,术中残腔处理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建勋;高志刚;李瑄;张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钠尿肽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利用美国德灵公司(DADE BEHRIN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水平,并参照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Killip 3~4级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也明显高于Killip 1~2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显著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凌侠;薛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初始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现状

    国外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在疾病的早期就积极的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延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对此新的治疗途径仍然缺少足够的认识和实践,本文就国外胰岛素尤其是胰岛素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旭;连小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宫颈病变环形电切除手术体会

    宫颈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由于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须常规作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筛查,或作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才能明确诊断[1],但繁琐的过程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应用宫腔镜匹配的半圆形电切环施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手术,既明确诊断又同时达到治疗目的.2005年11月-2006年5月我们行宫颈环形电切术18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志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军事训练致踝关节损伤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在军事训练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方法 通过某部队300名战士问卷调查方式,对他们在训练中踝关节损伤的人数,部位,程度,项目等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踝关节损伤占19.3%,损伤部位以外侧韧带受伤为主,发生于越野训练,步伐训练等项目,程度以轻伤为主. 结论在踝关节的训练伤中,用力不当是首要因素.科学训练,掌握相关的训练知识和医学知识可以避免和减少踝关节损伤.

    作者:彭光明;江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跌倒71例原因分析

    跌倒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而且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因为跌倒住院的可能性是他们遭受其他伤害而住院的可能性的5倍,而跌倒受伤过的老年人康复后,有20%~30%会引起身体灵活性下降,独立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过早死亡[1].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是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们近年来收集的71例老年跌倒事件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勇;尚雨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复合氧氟沙星对大鼠肠黏膜二胺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肠黏膜中的二胺氧化酶(DAO),来评价乌司他丁复合氧氟沙星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脓毒症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组(O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氧氟沙星加乌司他丁组(O+U组),每组再分为12 h 和24 h 两组.O组给予氧氟沙星8 mg/kg,U组给予乌司他丁15×104 U/kg,O+U组则同时给予氧氟沙星8 mg/kg 和乌司他丁15×104U/kg,2次/d,连续2 d,C组给予生理盐水4 ml/kg 作为对照.在治疗后24 h 和48 h 取大鼠肠组织检测DAO,观察肠黏膜DAO的变化情况.结果 肠组织DAO在治疗组中均明显升高, O组、U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U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O+U组与O组、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与U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肠黏膜中DAO的活性,与抗感染药物合用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张福清;陈国忠;吴晓智;刘韧;聂海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