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读WHO(2002)软组织肿瘤新分类的体会

赖日权;王卓才

关键词:WHO, 软组织肿瘤, 分类
摘要:介绍WHO(2002)软组织肿瘤新分类的特点及其变化,探讨软组织肿瘤分级与分期的原则.WHO将软组织肿瘤生物学行为重新定义为4类:良性、中间性(局部侵袭性)、中间性(偶有转移性)和恶性;强调了免疫组织化学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客观评价和合理选择抗体的问题;并对当前软组织肿瘤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及应用作了概述.
诊断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腿小细胞型骨外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研究骨外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对1例罕见的小腿骨外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 巨检:为灰白色牛角样肿物.镜检:肿瘤由大小一致的小细胞构成.瘤细胞的胞质甚少,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不见核仁,或有2~3个小核仁,核分裂多见.肿瘤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小结节状,伴有结节周围骨化及钙化,并可见到瘤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及大量互相吻合的编织骨小梁形成.免疫组化:vimentin、CD99、CgA和S-100(-),Syn散在(+),NSE(±).电镜:瘤细胞胞质内见微丝,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但未见神经分泌颗粒;细胞外有胶原.结论 小细胞型骨外骨肉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易与骨化性肌炎相混淆.

    作者:翁阳;牛海艳;邓仲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介绍本例的病理与临床特征,结合国内已报道的39例临床资料及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治及预后.结果 本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CD56和Syn.行膀胱全切术及化疗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要症状,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凶险.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屈峰;肖亚军;郑金榆;肖传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胎儿横纹肌瘤1例

    患儿男性,22个月.发现其背部有一小肿块2个月,约蚕豆大小,近来逐渐增大,无不适.查体:右背部条索状肿块,约5 cm×2 cm×2cm大小,质地中等硬、活动差、无压痛,肿块较表浅,患儿弯腰时肿块明显向表面突起.患儿营养发育正常,血液学检查无特殊.术中见肿块无包膜,边界清楚,肿块切除送病理.

    作者:张忠德;奚政君;吴湘如;殷敏智;张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4例临床与免疫组化病理观察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指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ML),是常见的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其在临床症状、体征、X线及内窥镜检查等方面与癌肿、溃疡、炎症等很类似,因此术前确诊较困难.CD44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分子,主要参与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特异性黏连过程.肿瘤细胞表面CD44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24例PGML做了详细的临床病理研究,并探讨CD44s、CD44v6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和远期生存率的关系.

    作者:叶兴安;徐道辉;陈元英;陈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食管复合癌1例报道

    复合癌是发生于同一部位的两个不同类型肿瘤的结合.大多数为腺癌和肉瘤或腺癌和淋巴瘤的复合;两种癌的复合少见.原发于食管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极少,ACC与其他类型癌复合者罕见[1].现报道本科在活检中遇到的1例食管ACC与高分化鳞癌的复合癌.

    作者:陈琛;何春年;石卫东;翟金萍;张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CD56阳性与CD56阴性的临床病理意义

    主要介绍CD56阳性与CD56阴性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共同点与不同点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朱梅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读WHO(2002)软组织肿瘤新分类的体会

    介绍WHO(2002)软组织肿瘤新分类的特点及其变化,探讨软组织肿瘤分级与分期的原则.WHO将软组织肿瘤生物学行为重新定义为4类:良性、中间性(局部侵袭性)、中间性(偶有转移性)和恶性;强调了免疫组织化学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客观评价和合理选择抗体的问题;并对当前软组织肿瘤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及应用作了概述.

    作者:赖日权;王卓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种新的癌瘤侵袭模式——扩张性侵袭

    扩张性侵袭是近被认识的一种新的癌瘤侵袭模式,其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均不同于破坏性侵袭(浸润性侵袭).对扩张性侵袭的认识为腺癌,尤其为卵巢黏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等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标准.本文主要论述这种侵袭模式的概念、形态表现、鉴别诊断及生物学意义.

    作者:张彦宁;黄受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混合抗体标记法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及价值

    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技术是在一张组织切片上同时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可同步检测和观察两种不同抗原的表达情况,通常需要专用的试剂盒,而且操作过程复杂,染色时间长,即耗时又费力.我们用p63+34βE12、p63+SMA混合抗体法分别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及乳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既增加了单抗体标记法的敏感性,又达到了双标记法的染色效果,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免疫组化标记技术.

    作者:李雯;赖日权;杜洪;张静;田野;梁颜笑;刘国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收集18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8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34~75岁,平均55.9岁.病变主要发生于鼻腔,或鼻腔和鼻窦同时受累.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通常血管周围细胞呈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标记瘤组织HMB45、S-100和Vim均(+).结论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与皮肤黑色素瘤相比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通常诊断较困难,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有助于与鼻腔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作者:邓元;张学斌;张群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2例报道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鳞癌)是一种罕见的病变,约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075%,只有当鳞状细胞癌仅存于乳腺标本中,并且排除转移时,诊断才能确定[1].目前,文献报道的病例已有近100例,但国内报道罕见.本文就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作者:张晋夏;崔全才;叶大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室管膜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19例发生于儿童的室管膜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儿童室管膜瘤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5岁,平均7.9岁.位于幕下者13例,位于幕上者5例,其中4例位于脑室外的大脑实质;发生于脊髓者仅1例.根据WHO分级Ⅰ级1例、Ⅱ级15例、Ⅲ级3例.常见的病理表现为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形成,瘤细胞放射状排列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周围无细胞核区.部分病例还可见室管膜裂隙和室管膜菊形团.9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大部分瘤细胞GFAP、S-100和vimentin(+),部分瘤细胞EMA(+),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室管膜菊形团的腔面,呈线、点状分布.结论 室管膜瘤是儿童颅内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血管周围形成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

    作者:郭双平;李青;马福成;徐玉乔;郭玲;李擒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的评估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WHO(2003)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分类标准,应用HE、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894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重新诊断、分类及与原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各级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与浸润性癌的关系.结果 894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普通导管增生(UDH)650例,导管上皮内瘤变(DIN)1A 36例、1B46例、1C 57例,DIN 2 54例、DIN3 51例.随着DIN级别的增高,其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型性逐渐明显,乳腺浸润性癌的危险性逐渐增高,部分免疫标记逐渐丢失;达到DIN 1C时,CK5和CK34 βE12几乎完全丢失.根据细胞和组织学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重新诊断与原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82%以上.结论 WHO(2003)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分类同时采用DIN分类和传统分类系统.分类主要根据细胞核的间变程度,同时考虑病变大小、有/无微灶钙化、坏死、组织结构和免疫表型等.它的诊断标准明确,比较容易掌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对临床预后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阮秋蓉;刘聪;李力;葛晓娜;邓仲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支气管黏膜脂肪瘤1例

    患者男性,49岁.活动后胸闷气促1个月伴干咳,休息后可缓解.胸部CT示两肺纹理紊乱,右肺上叶近肺门见细条状密度略高影,并见小点状结节影,右肺上叶见肺大泡,右主支气管内见结节影,CT值约28Hv,内见钙化;右主支气管腔狭窄;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①慢性支气管炎;②右肺上叶肺大泡;③右肺上叶感染、纤维化;④右主支气管占位(隆突下2 cm左右)肿瘤?异物?建议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示右主支气管外侧壁见一息肉样隆起,阻塞上叶支气管口,基底窄,周围黏膜有浸润征象,表面尚光滑.

    作者:董春鸽;朱扬丽;陈璟;章杰;赵志;李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5例阑尾GCC的组织切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2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6岁,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巨检:阑尾无明显肿块.镜检:GCC由形态一致的杯状细胞形成巢状结构,呈浸润性生长,5例均侵及阑尾浆膜层,2例侵犯神经.GCC瘤细胞形态上类似于肠腺杯状细胞,无异型性和坏死,缺乏核分裂.瘤细胞AB、PAS、NSE、CgA、Syn、CEA和CK8(+).随访3例,各为14、156和165个月,均存活,其中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 GCC是一种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肿瘤双重特点的肿瘤,较经典类癌更具侵袭性.患者经阑尾切除+右半结肠切除预后良好.

    作者:郭坚;文国英;张根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AM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系统复习文献,讨论其病理分型、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及其发病机制.结果 4例均累及单侧单叶肺,其中CCAM Ⅰ型3例,Ⅱ型1例.除1例为胎儿行引产外,其余3例行部分肺切除或肺叶切除术.结论 CCAM是一种少见的肺先天性畸形,影像学是发现该病的有效手段,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CCAM患者有一定的恶变风险,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键平;常晓燕;陈杰;杨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研究进展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s)是一种少见的通常位于幕上的良性胶质神经元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并伴有长期局灶性癫癎发作.组织学上具有特殊的胶质神经成分,并需与胶质细胞瘤相鉴别.DNTs可能起源于胚胎皮质发育不良,其佳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如果肿块不能被完全切除,必须随访.

    作者:樊祥山;孟凡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肌性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报道1例肌性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习近年来血管周肌样细胞来源肿瘤的概念.方法 对1例肌性血管周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肌性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为具有嗜酸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围绕血管腔形成的典型的同心圆状结构,可伴有间质透明变性、骨化和巢状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血管周同心圆状排列的肌样细胞平滑肌SMA、actin(+),desmin部分(+).CD34、CD99和bcl-2(-).结论 肌性血管周细胞瘤是新列入WHO软组织肿瘤病理分类的肿瘤,其特点是嗜酸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围绕血管腔形成典型的同心圆状结构,瘤细胞常表达肌源性标记.它和血管球外皮细胞瘤及成人的婴儿型肌纤维瘤病均属于血管周肌细胞瘤的范畴.

    作者:王璐;王哲;黄高昇;王娟红;张伟平;王文清;李袁飞;王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乳腺腺肌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前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内层,后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外层以及实性区域.两种细胞成分的免疫组化表达不同,前者表达CK、EMA、GCDFP-15,后者表达SMA、S-100、p63、calponin.结论 乳腺腺肌上皮瘤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病变,属于良性肿瘤,诸多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定宝;戴林;宋秋静;阚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相梭形平滑肌细胞分化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男性,45岁.体检发现左肾肿物25天.无腹痛、腹胀、腹泻、尿急、尿频、尿痛以及排尿困难,近期无进行性消瘦,无肉眼血尿.B超示左肾下极探及回声结节.CT示左肾肿物,与周围分界不清,考虑左肾肿物.行左肾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下极6cm×6 cm大小实性肿瘤,切面棕褐色、实性,肾被膜受累.

    作者:战忠利;张爱丽;林建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主管: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