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邈;刘冬妍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从肾论治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7例,分为3组,肾阳虚组24例,肾阴虚组18例,肾阴阳两虚组15例.以补肾为主,辨证施治,中药汤剂与针剂同用,配合穴位贴敷及耳穴压籽,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 肾阳虚组、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总有效率分别为87.5%、50.0%、66.67%,肾阳虚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肾阴虚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三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 从肾论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苏晓琳;夏芸芸;陈苏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玄麦甘桔颗粒中指标性成分甘草苷和哈巴俄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超高效液相-质谱/质谱定量测定方法,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 色谱柱:菲罗门Kinetex C18柱(50 mm×3 mm,2.6 μm);柱温:20 ℃;流动相为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5 μL.采用ESI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各成分血药浓度.6只雄性大鼠灌胃玄麦甘桔颗粒药液后分别于给药后0.03、0.08、0.16、0.33、0.67、1、1.5、2、3、4、6、8、12 h,眼内眦取血0.5 mL测定血药浓度,并用DAS 3.0 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以芦丁为内标,甘草苷、哈巴俄苷的检测范围分别为0.78~50.0 ng/mL(r=0.997 9)和1.66~106.10 ng/mL(r=0.995 8).方法回收率>82.3%,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RSD均<8.8%.甘草苷、哈巴俄苷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3.46±2.08)、(3.28±1.17)h,Cmax分别为(27.55±21.12)、(16.28±14.53)μg/L,tmax分别为(0.31±0.19)、(0.33±0.18)h,AUC0~12 h分别为(48.82±11.35)、(64.85±46.70)μg ·h/L.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玄麦甘桔颗粒2种指标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吴茵;魏欣;刘洪涛;董占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肠道微生物对机体的健康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引起胃肠道疾病,还对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等造成影响.研究表明,用益生菌或其发酵产品干预后,可以调节肠道微生态,高血压状态也得以改善.关于益生菌降压的机制,有产生肽类等降压物质,改善血管氧化和炎症水平,短链脂肪酸的作用,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等.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的营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周玉虹;陈宇峰;党大胜;任天舒;王童超;邢海;史国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经过比较选择更优化的大片段PCR方法,应用到临床研究中对CYP2D6*5基因分型检测.方法 选择两种大片段PCR方法(传统和巢式大片段PCR)进行比较优化,并对329例健康男性人群进行CYP2D6*5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 本研究中传统大片段PCR方法分型检测率为92.6%,巢式大片段PCR方法分型检测率为100%;在研究群体中CYP2D6*5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为3.9%(n=26).结论 优化的大片段PCR方法使CYP2D6*5基因分型更高效明确,且巢式大片段PCR方法优于传统大片段PCR方法.
作者:柴琳;刘红;许莉;李一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对内毒素感染小鼠肾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C57 BL/6源性野生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帕立骨化醇组(P组)、脂多糖组(LPS组)、帕立骨化醇+脂多糖组(P+LPS组).比较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小鼠肾脏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一般状态比较,P+LPS组小鼠较LPS组小鼠不良反应减轻.各组小鼠肾脏形态学及血清肌酐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LPS组肾脏组织细胞因子IL-1β、ICAM、TNF-α、INF-γ表达比LPS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能显著减少内毒素感染小鼠肾脏组织中IL-1β、ICAM、TNF-α、INF-γ的含量,减轻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肾脏损伤,从而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樱溪;赵晴;孙灿;车千红;付瑜;丁丁;孔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CBZ)、丙戊酸(VPA)、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治疗初发癫痫患者的长期保留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846例于2005年11月至2016年3月入我院的新诊断癫痫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别选用卡马西平、丙戊酸、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托吡酯单药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CBZ组、VPA组、LTG组、OXC组、TPM组5组,并通过随访2年,记录所有患者的药物长期保留率、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停药时间和停药原因.结果 846例患者中,共有643例(76.00%)2年内一直保持单药治疗,其中,CBZ组、VPA组、LTG组、OXC组、TPM组的保留率分别为73.42%(174/237)、74.48%(251/337)、85.56%(77/90)、78.13%(50/64)、77.12%(91/118),CBZ组和VPA组保留率与LT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儿的抗癫痫药物长期保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成年患者的抗癫痫药物长期保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2年后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差是患者停止服药的首要原因.结论 在5种药物中,LTG治疗初发癫痫患者的长期保留率高,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并无显著差异,导致患者停药的首要原因是依从性差.
作者:徐丽丽;王云甫;王娜;丁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黄斑区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42例(142眼),根据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5~7 d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记录两组视力与黄斑区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68.34±22.19)、(267.35±34.11)μ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6.35±45.20)、(522.14±23.01)μm(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瞳孔区膜性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能减轻黄斑水肿,缩小黄斑区域,从而促进术后视力的提高,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作者:林再雄;李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七氟烷等吸入麻醉药物的使用,躁动的发生率日益增加.躁动可造成小儿自身伤害,增加复苏室护理人员的负担,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引起躁动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手术类型、疼痛的影响、术前焦虑状态以及吸入麻醉药物的使用.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预防性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充分的术后镇痛和安抚,均可降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吴佳腾;崔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文报道1例患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20岁男性患者,初始激素治疗有效,但由于不遵医嘱突然自行停药后复发,并且出现激素和环磷酰胺抵抗,在使用利妥昔单抗2次后病情很快缓解,即使CD19细胞恢复,患者的完全缓解时间亦达到35个月.文献回顾和总结提示,在CD19细胞恢复后,利妥昔单抗仍然对部分儿童和成人的复发和难治性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有作用.
作者:陈东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阿戈美拉汀及其代谢产物7-去甲阿戈美拉汀和3-羟基-阿戈美拉汀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LC-MS/MS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以非那西汀为内标、Phenomenex ODS-3为色谱柱,A(0.2%甲酸铵+100%水)-B(甲醇)=30∶70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采用ESI(电喷雾电离源)和MRM(多反应监测)的方式进行正电荷检测,用作定量分析的阿戈美拉汀、7-去甲-阿戈美拉汀、3-羟基-阿戈美拉汀和非那西汀的离子反应对m/z分别为244.1→185.1、230.1→171.1、260.1→201.1、180.1→110.1.结果 阿戈美拉汀、7-去甲-阿戈美拉汀、3-羟基-阿戈美拉汀分别在0.045 7~100 ng/mL、0.137 2~300 ng/mL、0.457 2~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检测限分别为0.045 7、0.137 2、0.457 2 ng/mL;所有待测样本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相关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且RSD<10%.在稳定性试验中,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4 h、在4 ℃放置24 h、经历3 次冷冻-解冻循环及在-80 ℃中放置3个月等条件下均可保持稳定.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及灵敏性好等特点,能够用于临床相关药动学研究.
作者:曹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西洋参总皂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西洋参总皂苷低剂量组[低剂量组,50 mg/(kg·d)]、西洋参总皂苷中剂量组[中剂量组,100 mg/(kg·d)]、西洋参总皂苷高剂量组[高剂量组,200 mg/(kg·d)]和β-萘黄酮阳性药对照组[阳性药组,80 mg/(kg·d)],预处理11 d后,观察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CYP1A2 mRNA表达和CYP1A2酶蛋白表达情况,研究CYP1A2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在预处理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结果 预处理后,大鼠肝微粒体CYP1A2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随西洋参总皂苷剂量升高有增加趋势,非那西丁在预处理大鼠体内代谢速率加快.结论 西洋参总皂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活性有一定诱导作用.
作者:鲍珍贝;杨青;胡敏;童静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选择均质法从侧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方法 采用比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建立了含量测定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比超声、微波、回流和均质提取法,并利用正交试验,以均质时间、甲醇浓度、料液比和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总黄酮浓度在0.008 96~0.053 7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2.07,RSD为2.77%.正交试验结果:均质时间15 min,甲醇浓度为70%,料液比1∶10,提取1次.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法简单易行,均质法比其他方法更为简便,省去对物料粉碎的步骤,且正交试验确定的试验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工业生产.
作者:杨振楀;李瑞海;贾天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医学科患者超滤液中莫西沙星的含量,反映滤器对莫西沙星的清除情况,为其给药剂量调整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40∶60),设置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3 nm;柱温25 ℃;进样量10 μL;运行时间6 min.结果 莫西沙星在2.000~60.00 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4%(n=9),RSD为0.76%.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超滤液中莫西沙星的含量测定,能够反映滤器对莫西沙星的清除情况.
作者:黎春彤;李翔;周亮;王心慧;张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路路通酸(BTA)对乳腺癌MCF-7细胞及宫颈癌C-33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BTA作用不同时间后对MCF-7细胞、C-33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TA处理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BTA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24、48、72 h后的IC50分别为(37.62±1.72)、(27.32±0.99)、(19.19±0.90)μmol/L.BTA作用于宫颈癌C-33A细胞24、48、72 h后的IC50分别为(34.55±0.88)、(27.20±1.03)、(16.74±0.79)μmol/L,BTA对2种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结果显示,BTA将MCF-7细胞阻滞在S期,并诱导其凋亡;BTA将C-33A细胞阻滞在G1-S期.结论 BTA对乳腺癌MCF-7细胞和宫颈癌C-33A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穆晓婷;钱平;蒋璐璐;王玥;靳鑫;张东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益生菌作为人体肠道正常菌群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益生菌也随之在胃肠道疾病、肥胖与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抑郁症的防治等许多方面得到应用.益生菌在肾结石和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可能为我们攻克癌症难题提供新思路.与此同时,应用益生菌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也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施昕琦;杨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仅具有促红细胞生成作用,还是一种在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近年来已有大量EPO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试验,但研究结果不一.本文概括了EPO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珠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脑损伤、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帕金森病、不宁腿综合征、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中的神经保护方面的临床作用及机制研究,并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前景,旨在对EPO在神经系统保护临床研究现状有一个系统认识.
作者:鞠飞;赵海苹;罗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临床路径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对我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所有临床路径病种进行药物合理性审核.结果 临床药师在医嘱审核中发现了临床用药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及时反馈,督促整改,提高了全院合理用药率,降低了临床路径治疗费用.结论 临床路径用药模板审核可以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促进全院合理用药的平台.
作者:魏丽娜;李恩泽;李娅娟;刘雅丽;程成;马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β-EP、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术前10 min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对照组术前10 min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2、12、24、48 h的镇痛效果;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术后24 h(T1)和术后72 h(T2)检测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以及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12、24 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T1时CD3+、CD4+、CD4+/CD8+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时CD3+、CD4+水平基本恢复至T0时水平,而对照组CD3+、CD4+水平明显低于T0时水平(P<0.05);两组T2时CD4+/CD8+水平仍低于T0时水平(P<0.05或P<0.01);观察组T2时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1、T2时血清β-EP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对照组T1、T2时血清β-E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血清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对照组T2时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观察组T1、T2时HMGB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β-EP、HMGB1水平增高幅度有关.
作者:苏喆;张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术前非那雄胺应用时间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2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前服用1周非那雄胺5 mg的80例患者纳为1周组,服用2周的78例患者纳为2周组,未服用非那雄胺的68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冲洗液量、术后冲洗时间、出血指数及强度等.结果 226例TURP术均获得成功.与对照组比较,1周组和2周组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冲洗液量减少,出血指数均显著降低,2周组术后冲洗时间、出血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周组比较,2周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失血量、术中冲洗液量减少,出血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术前2周服用非那雄胺可有效缩短TURP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失血量.
作者:谭书韬;吴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脱髓鞘性疾病,以髓鞘的损伤和修复,同时伴有轴索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以往研究指出,除常见的白质受累,多发性硬化常常累及皮质和深部灰质核团,且深部灰质核团的铁沉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多发性硬化患者颅内铁代谢情况及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卢金婧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