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硼替佐米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王慧涵;仲媛;廖爱军

关键词:硼替佐米,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摘要: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临床治疗中硼替佐米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然而,硼替佐米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却鲜有报道,本文将1例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改变、周身强直性阵挛,终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种不良反应的认识.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姜黄素与卡铂联合用药对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与卡铂联合用药对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T1、T2、T3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卡铂、姜黄素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增殖的影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K-RAS、PI3K、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各浓度卡铂单独作用于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T1、T2、T3的增殖抑制率<30%,与姜黄素联用后,增殖抑制率均>30% (P<0.05),对转染了AKT的T2、T3作用更明显.联合组T1、T2、T3细胞的K-RAS、PI3K (p-PI3K)、AKT (p-AKT)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低于卡铂单用组.结论 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T1、T2、T3对卡铂具有耐药性.姜黄素可逆转其对卡铂的耐药性,且对含有AKT的T2、T3作用更加明显.姜黄素的逆转作用可能与抑制K-RAS、PI3K、AKT的表达有关,其也可能直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作者:高英卓;孔令婷;齐亚飞;王劲欧;曹程程;吕庆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的药学实践

    目的 探讨精准用药门诊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方案调整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就诊于精准用药门诊的2例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为例,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降压药物,拟定佳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2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压控制良好.结论 药师通过精准用药门诊参与高血压患者的药物调整,为患者制订个体化药学服务,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鑫;崔向丽;刘丽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骨髓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体内CD11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肺炎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骨髓移植术后患者60例,依据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分组,同时选择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3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上述各组的CD11b表达情况,并计算CD11b在诊断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过程中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 本研究高活动性CMV感染组17例(28.33%),CMV活动性感染组29例(48.33%),阴性对照组(未感染CMV)14例(23.34%).高活动性CMV感染组CD11b表达率为39.11%±4.98%,与CMV活动性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1b在诊断骨髓移植术后高活动性CMV感染的佳临界值表达率为43.47%,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9.47%,ROC曲线下面积为0.631;CD11b诊断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活动性感染者的佳临界值表达率为69.34%,敏感度为86.92%,特异度为98.81%,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结论 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体内CD11b表达下调,可作为鉴别诊断骨髓移植术后CMV肺炎活动性感染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陈永春;王天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智能麻醉药房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智能麻醉药房的管理模式.方法 引进自动化设备,建立智能麻醉药房工作制度和流程.药师负责麻醉药房的日常运作,以加强药品储存与使用管理.结果 智能麻醉药房管理模式保障了药品的供应,简化了麻醉师的用药流程,为术中用药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的服务.结论 新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钱晓萍;张方明;周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以丙戊酸钠为基础的抗癫痫联合用药在病因不明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以丙戊酸钠为基础的抗癫痫联合用药在病因不明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式,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病因不明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8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丙戊酸钠治疗,两组均观察3个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 vs.88.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 vs.38.1%,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的血清FT4、TSH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评分分别为12.98±0.98、7.54±0.65、7.61±0.65,明显高于对照组(10.35±0.67、7.02±0.45、6.6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丙戊酸钠为基础的抗癫痫联合用药对病因不明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的甲状腺激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儿神经行为能力的改善.

    作者:李小亚;陈芳;付辉;张琰;高静云;王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后恶心呕吐是围术期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了医疗成本.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就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相关药物进行研究,并且在麻醉技术和防治PONV药物的应用上提出许多新观点.此文将综述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阳;李洋;郑文慧;董有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盐酸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 研究盐酸西替利嗪巴布膏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口服给药的药动学进行比较,考察生物利用度.方法 选用SD大鼠,分为巴布膏剂组和口服给药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剥取剩余的西替利嗪巴布膏剂,测定剩余药量.结果 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组的Tmax为2.35 h,Cmax为2.68 μg/mL,AUC为21.01 μg·h/mL,MRT为23.26 h;西替利嗪口服组的Tmax为1.11 h,Cmax为11.65 μg/mL,AUC为35.62 μg·h/mL,MRT为12.13 h.扣除巴布膏剂中的剩余药量,按照实际进入皮肤的剂量计算得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相当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30.81%;不扣除巴布膏剂中的剩余药量,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相当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4.75%.结论 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的血药浓度平稳而持久,具有缓释的特征.

    作者:韩璐;原永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外治联合综合消肿治疗技术在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药内服外治联合综合消肿治疗技术治疗中老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老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综合消肿治疗技术,治疗组予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综合消肿治疗技术,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83.3% vs.7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周径相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3.28±2.12 vs.4.71±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外治联合综合消肿技术治疗中老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马跃海;胡莹;李秋华;刘兆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替格瑞洛预防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价值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率、D-二聚体、患肢周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血肿、淤斑、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8% vs.16.67%,P=0.014).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和患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7 d D-二聚体和患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肺栓塞、血肿、淤斑、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显著降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跃华;周凯;陈锋;黄永清;赵巧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青蒿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青蒿素组和PBS处理组,每组10只,经高脂喂养8周,与对照组小鼠(C57BL/6J标准饮食小鼠,10只)比较,通过血管大体油红O染色评价斑块面积;HE染色观察病变形态及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BS处理组及青蒿素组均可见动脉硬化斑块,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青蒿素组的动脉硬化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PBS处理组.结论 青蒿素可以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作者:曹乾;杜洪姣;史瑾;李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杏花中阿魏酸、芦丁和异槲皮苷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杏花中阿魏酸、芦丁和异槲皮苷.方法 色谱柱为YMC-Pack ODS-A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3 nm;柱温为30 ℃.结果 阿魏酸、芦丁和异槲皮苷分别在0.029 08~0.290 8 μg (r=0.999 9)、0.548 4~5.484 2 μg (r=0.999 9)、0.033 07~0.330 7 μg (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1%、98.93%、100.25%,RSD分别为1.0%、0.9%、1.1%.10批杏花样品中阿魏酸、芦丁、异槲皮苷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105~0.554、3.080~6.933、0.258~0.974 mg/g.结论 该方法多种成分同时测定,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杏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慧玉;闫伟伟;曾春萍;徐鹏;査建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机制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具有致病力强、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使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率大幅度增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造成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徐辉;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局麻药切口局部浸润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是将局麻药单次或者持续注入切口处,阻断切口附近神经末梢的疼痛信号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这种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能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对局麻药切口局部浸润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阴俊;张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五倍子软膏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考察

    目的 建立五倍子软膏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在常温和加速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鉴别五倍子软膏中的没食子酸;采用显微镜法检查五倍子软膏的粒度;采用HPLC法测定五倍子软膏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 TLC法及HPLC法鉴别没食子酸专属性强且重复性好.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在0.153 2~0.612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23%,RSD=1.85%.三批中试样品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第6个月性状发生变化;在常温下放置6个月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 五倍子软膏在常温下贮藏6个月质量稳定,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五倍子软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雪花;杨祎蓂;杨君;杨跃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利格列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格列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早期(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并选择40例健康人作对照.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降糖、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循环、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等治疗,干预组给予二甲双胍+利格列汀降糖、羟苯磺酸钙胶囊+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循环、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前记录三组观察对象的血糖及肺功能等.T2DM患者连续治疗24周后,记录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T2DM患者的FBG、PBG、BMI均高于健康人(P<0.05),肺功能各项指标低于健康人(P<0.05);治疗后,T2DM患者的FBG、PBG均降低(P<0.01),且两组FBG、PBG、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改善(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Es),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恶心不伴呕吐)与皮肤瘙痒感,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早期即出现肺功能低下,控制血糖的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方法安全可靠,且对体重无影响.

    作者:李雨鹏;王应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硼替佐米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临床治疗中硼替佐米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然而,硼替佐米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却鲜有报道,本文将1例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改变、周身强直性阵挛,终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种不良反应的认识.

    作者:王慧涵;仲媛;廖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中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与拔管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osed-loop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CL-TCI)技术在中老年患者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与拔管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拟行开腹胃肠手术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年龄55~70岁,男22例,女18例.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环组(O组)和闭环组(C组),每组20例.O组采用常规TCI技术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丙泊酚初始浓度设为3 μg/mL,C组采用CL-TCI技术,以BIS值45±5为反馈指标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进行反馈控制.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MAP、HR、诱导时间(诱导开始到BIS值达到45±5)、诱导期和整个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诱导前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后BIS值达到45±5时,MAP和HR均显著下降(P<0.05).C组在插管和拔管后即刻以及之后3 min的MAP和HR稳定性比较中均好于O组(P<0.05).C组在诱导期和整个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O组(P<0.05),但诱导时间长于O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老年患者开腹手术中,丙泊酚CL-TCI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循环功能稳定方面优于常规TCI,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黄世伟;陈莹;高婷婷;王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西那卡塞联合帕立骨化醇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观察西那卡塞联合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治疗的19例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600 pg/mL,根据iPTH水平使用帕立骨化醇和西那卡塞治疗,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测定患者的i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水平.结果 治疗后第2周,19例患者的血清iPTH水平开始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第4周开始,iP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时,下降至(841.78±730.17) pg/mL.治疗后,血钙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AKP、血磷、钙磷乘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安全、有效.

    作者:刘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保妇康栓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栓改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镜检查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在阴道镜检查前应用保妇康栓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栓治疗对阴道镜检查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2015年1-12月来我院宫颈病变门诊的150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实行硝呋太尔制霉菌素栓与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实行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7% vs.82.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7%和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期患者在阴道镜检查前使用保妇康栓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栓治疗萎缩性阴道炎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阴道镜检查的满意度.

    作者:张晶;魏恒;张慧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对患儿血浆和尿前列腺素E2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对患儿血浆和尿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出生的患有sPDA的84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纳入42例给予布洛芬进行治疗(A组),另外42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B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浆和尿PGE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在各时段的关闭率以及总关闭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血浆PGE2和尿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降程度稍大于B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略有上升(P>0.05),血小板(PLT)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ALT及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胆红素血症比例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疗效相当,其对血浆PGE2和尿PGE2水平的影响略强于对乙酰氨基酚,但对乙酰氨基酚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低于布洛芬.

    作者:吴东平;朱璐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