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波;李平;解建军;白艳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技术愈来愈多地进入常规病理诊断.美国Georgetown大学医院病理科常规分子诊断实验室在分子遗传学技术对诊断病理学中的应用较具特色,现结合近期参考文献简介如下.
作者:王鲁平;张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性,48岁.子宫肌瘤切除术后3年,下腹疼痛2年余,症状逐渐加重伴尿频、尿急.查体:阴道上1/3狭窄、溃疡,触之易出血,黏膜粗糙发硬,阴道顶端可扪及5 cm×4 cm×3 cm质硬包块,双侧盆壁明显增厚,弹性差;MRI见宫颈残端有软组织肿块3.1 cm×4.9 cm×4.9 cm,边缘不整,突向膀胱内;膀胱镜见膀胱三角区有数个新生物,约2 cm×2 cm.分别做阴道残端及膀胱活检.
作者:吴晓华;高奉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性,33岁.因下腹部渐膨隆1年,增大迅速2个月入院.
作者:卢海英;姜支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讨论癌伴引流区淋巴结结节病样肉芽肿反应(SGR),避免诊断为结核及其他肉芽肿病变.方法对2例肺癌、3例食管癌和2例乳腺癌伴引流区淋巴结SGR和癌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并与典型肺门和颈部淋巴结结核进行组织学对比.结果7例淋巴结SGR中,伴食管鳞癌2例、腺癌1例,肺腺癌、腺鳞癌各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引流区均无结核、结节病及其他肉芽肿病变.SGR结节均无干酪样坏死.结论癌伴引流区淋巴结SGR可见于鳞癌及腺癌.此病变为机体对异源性抗原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
作者:孙和国;薛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人脑星形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我们在肿瘤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随访结果,通过检测VEGF、PCNA、Ki-67和p53在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胶质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战雪梅;王家银;孙崇伟;王继合;王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取同时有术前FNAC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54例,其中资料完整者140例.分别对其组织学切片和细胞学涂片进行亚型诊断.结果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经典型91.6%,滤泡型75%,高细胞型90%,高级别型85.7%.结论经典型、高细胞型和高级别型乳头状癌的亚型诊断准确.滤泡型和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容易低诊断为滤泡性肿瘤和嗜酸细胞肿瘤,实体型、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亚型诊断有待进一步总结.
作者:任玉波;李平;解建军;白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骨髓组织活检常用塑料包埋法制片.塑料块由两种有机化学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凝固而成,如若凝固不好,已包埋的组织就不能像石蜡包埋制片那样,再进行溶解后重包埋处理.
作者:孙德刚;鹿伟;孙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儿男性,1岁9个月.腹胀、体重不增3个月.查体:腹部胀满,左上腹隐约触及包块,边界不清.CT示左侧腹膜后类圆形肿块,大小约8 cm×7.5 cm×6 cm.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肾下极,包膜完整.手术完整切除.
作者:王凤华;张美德;夏健清;曾荣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c-erbB-2、bcl-2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陈桂秋;杨华;王连有;钟艳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性,46岁.因进行性左侧鼻堵8月余,有时涕中带血就诊.术中可见左鼻中隔中后段黏膜有一1.5 cm×2.5 cm大小黑色区域,稍隆起,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黏膜粗糙,触之易出血.左颈部及颌下未触及淋巴结.
作者:何春燕;杜江;卢志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是一种少见的与妊娠有关的滋养叶细胞疾病,常发生于分娩后.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少患者因产后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误诊.我们于2000-2002-07间发现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淑;李祥周;乐美兆;张佃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性,29岁.因腹股沟包块来院就诊.查体:右腹股沟包块大小3 cm×1.5 cm,经穿刺抽出陈旧性血性液体0.1 ml,提示包块为囊肿,后行右腹股沟包块切除术.
作者:齐雪;岭于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性,47岁.右下腹反复疼痛1年余,疼痛时伴恶心、呕吐.入院前1天,右下腹疼痛加剧,伴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增高,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入院,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巨检:灰白、灰黄色椭圆形包块1个,6 cm×3 cm×2 cm大小,可见部分阑尾包裹其中,阑尾长6 cm,直径1.5 cm.
作者:任玲淑;张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性,42岁.进食梗噎1年余,加重伴胸痛3天.胃镜活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查体: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5~29 cm处食管后壁及左侧壁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污秽,质地脆,接触出血明显,蠕动差.
作者:朱红波;张健;谢伦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小叶性或终末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对1例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细胞形态较单一,但组织结构具有多样性.上皮膜抗原(EMA)呈阳性.结论这是一种不常见的肿瘤,多发于小涎腺,尤其是腭部,腮腺少见.尽管其具有浸润性生物学行为,但仍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彻底切除病变,可防止肿瘤复发.
作者:侯慧;景士兵;魏智博;聂军;徐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性,39岁.腹胀不适2周.查体:甲状腺未见明显增大.妇科检查:左附件触及一拳头大、形状不规则包块.B超示左附件混合性包块,右卵巢增大,大量腹水.肿瘤标记物CA-125 308.14 u/ml(正常<35 u/ml),CA50、CEA和CA199均正常.
作者:高玉平;朱建善;林维;郑文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胞毒蛋白TIA1和Granzyme B在鼻NK/T细胞淋巴瘤(NK/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NK/T淋巴瘤35例石蜡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10例和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为对照.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5例NK/T中CD45RO阳性 32例, CD3ε 30例,CD56 16例,TIA1 29例、Granzyme B 21例、CD30 10例、CD117全部阴性.10例面部B细胞淋巴瘤上述抗体染色均阴性.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5例均TIA1(+),3例CD3ε(+),1例Granzyme B(+).背景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常表达TIA1,但不表达Granzyme B;肿瘤细胞异型性和CD30/Granzyme B表达显著相关.结论TIA1和Granzyme B对NK/T的标记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ranzyme B的特异性大于TIA1;NK/T的常规诊断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D45RO、CD3、CD56、细胞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确定;Granzyme B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CD30表达密切相关,其意义尚待深入探讨.
作者:李挺;王军;尹洪芳;冯园终;张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与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CD20,CD79a,CD45RA,κ,λ,CD5,CD10,bcl-2,cyclin D1)和T淋巴细胞(CD3ε,CD8,CD45RO,CD56,Gram B,TIA),同时进行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EBV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结果60例中,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性淋巴瘤48例(80%),T细胞性淋巴瘤12例(20%).EBV-EBER原位杂交40例中6例阳性表达,均为T细胞性淋巴瘤,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30%~80%,34例B细胞性淋巴瘤EB病毒检测阴性.结论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并以惰性的黏膜相关性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多发,与EBV无相关性.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侵袭性较强,且与EBV相关性较高.
作者:刘淑云;顾依群;李宁;李敏;钟博南;高子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已较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作者:范尔钟;王津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骨形成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大的亚群.研究表明,BMP能够调控前列腺的发育和生长.前列腺和前列腺癌组织中有BMP及其受体的表达,提示BMP在前列腺行使正常生理功能、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BMP特别是BMP6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成骨性骨转移有密切关系.研究BMP与前列腺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的结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为研究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诊断和治疗途径提供基础和思路.
作者:司晓辉;成继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