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EGF、PCNA、Ki-67及p5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战雪梅;王家银;孙崇伟;王继合;王丹

关键词:胶质瘤, 人脑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性肿瘤, 肿瘤分级, 随访结果, 检测, 基础
摘要:人脑星形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我们在肿瘤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随访结果,通过检测VEGF、PCNA、Ki-67和p53在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胶质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诊断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腔黏膜黑变病伴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性,46岁.因进行性左侧鼻堵8月余,有时涕中带血就诊.术中可见左鼻中隔中后段黏膜有一1.5 cm×2.5 cm大小黑色区域,稍隆起,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黏膜粗糙,触之易出血.左颈部及颌下未触及淋巴结.

    作者:何春燕;杜江;卢志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细胞学诊断天疱疮1例

    细胞学首诊天疱疮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报道,国外文献也只有个案报道 [1,2].近我们遇到1例口腔天疱疮,首先由细胞学作出诊断,并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证实.

    作者:杜俊;贺青;杨丽;马正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与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CD20,CD79a,CD45RA,κ,λ,CD5,CD10,bcl-2,cyclin D1)和T淋巴细胞(CD3ε,CD8,CD45RO,CD56,Gram B,TIA),同时进行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EBV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结果60例中,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性淋巴瘤48例(80%),T细胞性淋巴瘤12例(20%).EBV-EBER原位杂交40例中6例阳性表达,均为T细胞性淋巴瘤,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30%~80%,34例B细胞性淋巴瘤EB病毒检测阴性.结论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并以惰性的黏膜相关性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多发,与EBV无相关性.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侵袭性较强,且与EBV相关性较高.

    作者:刘淑云;顾依群;李宁;李敏;钟博南;高子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阑尾乳头状腺癌1例

    患者男性,47岁.右下腹反复疼痛1年余,疼痛时伴恶心、呕吐.入院前1天,右下腹疼痛加剧,伴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增高,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入院,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巨检:灰白、灰黄色椭圆形包块1个,6 cm×3 cm×2 cm大小,可见部分阑尾包裹其中,阑尾长6 cm,直径1.5 cm.

    作者:任玲淑;张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阴道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

    患者女性,30岁.孕2产1,因发现阴道肿物2个月,近日增长较快入院.查体:阴道后壁下1/3可触及直径5 cm肿块,质较软,活动差,无触痛.B超示子宫颈、子宫和双侧附件正常.CT扫描、X光片及同位素检查示全身各内脏器官和骨胳系统未见转移灶.肿物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辛秀霞;吕晓红;纪常生;张义昌;廖晓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初论免疫组化标准化(二)

    2.2.2抗原修复液的选择加热抗原修复缓冲液有多种,如柠檬酸盐缓冲液(pH6.0)、Tris(pH7~8)、EDTA(pH8.0)等,目前首选柠檬酸盐缓冲液(pH6.0),优点是染色背景清晰,适合于大多数抗体.Tris和EDTA两种修复液对部分抗原修复效果较强,但其染色背景同时加深,如使用不当易造成假阳性结果.

    作者:王丽;张秋金;林齐心;王小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子宫胎盘部位超常反应4例报道

    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是一种少见的与妊娠有关的滋养叶细胞疾病,常发生于分娩后.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少患者因产后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误诊.我们于2000-2002-07间发现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淑;李祥周;乐美兆;张佃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乳腺转移性肺小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34岁.右乳腺包块2个月.查体:右乳腺外上象限可扪及结节状肿块,质硬.肺部未见阳性体征.临床诊断:右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组织病理学诊断:转移性小细胞癌图像,提示临床详细查体并做相关影像学检查.于术后第8天详细查体时发现胸壁、背部、右上肢数处 0.5~1.5?cm皮下结节,穿刺细胞学示小细胞癌.X线胸片示右肺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诊断:小细胞癌.

    作者:屈传贵;李大印;邴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附壁肉瘤样结节1例

    患者女性,33岁.因下腹部渐膨隆1年,增大迅速2个月入院.

    作者:卢海英;姜支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数码相机在病理工作中的应用

    我院从2001年开始使用华海图像分折仪,配以NIK0n(COOLPIX885)数码相机,将大体标本形态通过数码相机照相记录,并存入电脑,制成大体标本和显微镜采集图像合为一体的病理图文报告.使图文报告成为一份珍贵资料,比文字记述或绘图更真实可靠.

    作者:胡清涛;胡雅芸;周杏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分子遗传学技术在诊断病理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技术愈来愈多地进入常规病理诊断.美国Georgetown大学医院病理科常规分子诊断实验室在分子遗传学技术对诊断病理学中的应用较具特色,现结合近期参考文献简介如下.

    作者:王鲁平;张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柱状纤毛上皮囊肿并发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男性,42岁.进食梗噎1年余,加重伴胸痛3天.胃镜活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查体: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5~29 cm处食管后壁及左侧壁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污秽,质地脆,接触出血明显,蠕动差.

    作者:朱红波;张健;谢伦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53与bcl-2表达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组织中p53与bcl-2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朱东兵;陈正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组织芯片的基本应用范围

    目的探索组织芯片的基本应用范围.方法将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组织芯片,了解这些技术应用于组织芯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这些检测技术在组织芯片中均有清晰、定位明确的着色.结论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组织芯片,因此,组织芯片可用于组织形态观察、组化特性分析以及蛋白和核酸(RNA和DNA)在组织细胞中的定位性研究.

    作者:周小鸽;王鹏;刘金香;张彦宁;张淑红;张长淮;黄受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软组织肉瘤诊断中的应用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是在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础上,结合消减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快速、全面分析染色体基因组获得和缺失的分子遗传学方法.它不需要特殊探针,能进行全基因组检测,并可在正常中期染色体上定位.目前CGH技术是对整个染色体扫描分析常用的技术,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燕;孙保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胃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胃的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及大体病理无特征性;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特征,异型性明显,表达CD31、CD34、Vim.结合文献,消化道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0.4岁.结论消化道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预后差,转移率高,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主要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癌等鉴别.

    作者:冯绍平;卢国秀;向德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VEGF、PCNA、Ki-67及p5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人脑星形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我们在肿瘤分级的基础上结合随访结果,通过检测VEGF、PCNA、Ki-67和p53在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胶质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战雪梅;王家银;孙崇伟;王继合;王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小叶性或终末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对1例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细胞形态较单一,但组织结构具有多样性.上皮膜抗原(EMA)呈阳性.结论这是一种不常见的肿瘤,多发于小涎腺,尤其是腭部,腮腺少见.尽管其具有浸润性生物学行为,但仍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彻底切除病变,可防止肿瘤复发.

    作者:侯慧;景士兵;魏智博;聂军;徐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乳腺癌c-erbB-2、bcl-2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c-erbB-2、bcl-2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陈桂秋;杨华;王连有;钟艳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卵巢交界性表面上皮-间质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

    卵巢交界性表面上皮间质肿瘤为1999年版WHO卵巢肿瘤分类提出的,有关诊断标准如何掌握是临床和病理关注的一个难点.本文将近几年卵巢交界性表面上皮间质肿瘤的基本概念、形态学特征、病理诊断标准以及诊断中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惠延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主管: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