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周奕;王叶丽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 对比剂肾病, 抗炎
摘要:近年来,对比剂肾病( CIN)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良好的循环改善制剂,在预防介入后CIN有确切的疗效. 本文就丹红注射液在抗氧化、调节NO 合成分泌、抑制炎症因子等途径预防CIN的机制进行综述.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VSMC)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成分. 在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病变中,VSMC在病理状态下凋亡失平衡引起血管重塑,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目前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发病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inhibitor,UPI)能够促进 VSMC 凋亡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本文对泛素 -蛋白酶体抑制剂影响VSMC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罗秀军;孙瑞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喹硫平、阿立哌唑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喹硫平、阿立哌唑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4年1-10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氨磺必利组,分别给予喹硫平[400~800 mg/d,平均(512 ±128)mg/d]、阿立哌唑[10~30 mg/d,平均(20 ±6)mg/d]、氨磺必利[400~800 mg/d,平均(635 ± 147)mg/d]治疗8周. 于分组前及治疗后4、8周用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用社会功能量表( 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 结果 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68. 4%,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70.0%,氨磺必利组总有效率为69. 6%,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CGI评分及PSP评分均显著增加. 结论 喹硫平、阿立哌唑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特点不同.

    作者:张智勇;谢玲银;黄伟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热毒宁注射液与儿科药物配伍及溶媒选择

    目的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在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及其与儿科常用药物的配伍. 方法 将热毒宁注射液与5种常用药分别以6种溶媒稀释后,观察外观,测量pH值及不溶性微粒结果. 结果 热毒宁在不同溶媒中性状稳定;西咪替丁与热毒宁混合液、更昔洛韦与热毒宁混合液的 pH 值变化较大,在以10%葡萄糖、木糖醇、复方NaCl为溶媒时,变化尤为明显. 热毒宁与西咪替丁、更昔洛韦、痰热清存在浑浊,不溶性微粒结果超标. 结论热毒宁在本次试验不同溶媒中,均可单独使用;与盐酸氨溴索、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配伍良好,与西咪替丁、更昔洛韦、痰热清等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彭燕;张玲莉;陶娟;徐明霞;周本宏;宋金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加巴喷丁与曲马多联用缓解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与曲马多联用缓解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老年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曲马多单用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盐酸曲马多与加巴喷丁联用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价量表评分( 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PSQ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显效率分别为30.59%、52. 9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 53%、95. 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巴喷丁与曲马多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建平;林蕾;曹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I组)和RGZ预处理组(RGZ组). RGZ组在手术前1 h给予罗格列酮(0.3 mg/kg)静脉注射,Sham组和IRI组术前1 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再灌注4 h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 PAS染色观察肠道黏膜病理学形态学变化,RT-PCR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p-PPAR-γ、TLR-4、p-p65和p65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I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增加. ELISA和PCR显示,IL-6、IFN-γ和TNF-α也明显上调;WB显示,p-PPAR-γ、TLR-4 和p-p65 表达明显增加,但PPAR-γ和p65无明显变化. 与IRI组比较,RGZ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促炎症因子IL-6、IFN-γ和TNF-α,TLR-4和p-p65表达明显降低,而p-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但PPAR-γ表达和p-p65 无明显变化. 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刘启胜;程正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采用皮下移植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50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组、米非司酮组、桂枝茯苓丸A、B组,其中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及桂枝茯苓丸 A、B组均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术后桂枝茯苓丸A、B组用桂枝茯苓丸灌胃治疗21 d,米非司酮组灌阳性药米非司酮,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 VEGF及 mRNA、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HIF-1 mRNA表达,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及白介素-8 ( IL-8 )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雌激素受体( ERα). 结果 桂枝茯苓丸A、B组VEGF及mRNA、HIF-1α及HIF-1 mRNA在子宫内膜组织上表达下调,E2、IL-8水平及PCNA、ERα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桂枝茯苓丸可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与血管生成,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

    作者:崔明华;李龙珠;刘家军;张梅;郭俐宏;彭吉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维生素D与TLR、Tregs、Th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维生素D( VD)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相关性,但是对其机制知之甚少. 近年来对 VD 及其活性形式与 RA 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在 Toll 样受体(TLR)、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方面的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VD与RA作用机制的认识. 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滨州;张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 CIN)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7-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行脑血管介入术诊疗的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 术前3 d及术后,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于术前夜间予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后予阿托伐他汀40 mg/d. 分别于术前24 h 和术后24、72 h 检测血肌酐( Scr)、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BUN)、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术前24 h和术后72 h的血脂和肝功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比较CIN和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Scr、Ccr、BUN、β2-MG、CYS-C、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Scr、β2-MG、CYS-C、hs-CRP均较术前升高,Ccr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术后除CYS-C水平较术前升高( P<0.05 )外,其余各项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之间术后各时间点各项指标的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 结论 脑血管介入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减轻肾损害,机制与其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林浩海;秦超;程道宾;段松波;魏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0 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0.9%生理盐水250 mL谷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入;对照组50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0.9%生理盐水250 mL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 mL.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7 d、14 d分别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结果 使用NIHSS量表评定症状的严重程度,两组在治疗第7天评分值分别为32. 46 ± 26. 94、35. 46 ± 31. 31,治疗后第14天评分值分别为26. 00 ±21. 89、34. 54 ±30.69,两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4天,患者的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等指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效果显著、安全.

    作者:张博;宁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 结果 没食子酸在浓度1. 74 ~10.44 μg/m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平均含量为8. 946 mg/g,RSD=1. 16%. 结论 优选的福林酚比色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喜马拉雅紫茉莉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兰茹;马慧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加曲班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阿加曲班组、低分子肝素组,各20例,分别在血液透析中应用阿加曲班、低分子肝素抗凝,保持体外循环通畅.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 结果 透析后阿加曲班组Fb、PLT均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及低分子肝素组(P<0. 05),两组患者透析前后PT、APTT、TT均未见明显变化(P>0. 05). 阿加曲班组有效治疗时间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其生理盐水冲洗量、超滤量均显著低于后者(P<0. 05). 两组患者透析后BUN、Scr、K+均显著降低,阿加曲班组降低更为明显(P<0. 05). 两组患者滤器、管路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置管出血评分透析后4~8 h显著上升,低分子肝素组上升更为明显( P<0. 05 ). 阿加曲班组穿刺点止血时间为(7. 1 ± 3. 5)min,与低分子肝素组(7. 6 ± 4. 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透析后24 h均未见组织器官出血发生. 结论 阿加曲班具有抗凝功能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在高危出血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黄汉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联合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无其他并发症择期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0 例. 麻醉后血压下降(较基础值低20%,或收缩压低于90 mmHg)的患者给予升压药物处理. A组给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B组给麻黄素8 mg;C组给予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联合用药,其中C1组为麻黄素2 mg+去氧肾上腺素75 μg,C2 组为麻黄素4 mg+去氧肾上腺素50 μg,C3组为麻黄素6 mg+去氧肾上腺素25 μg. 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值,使用升压药的次数、总剂量,给药后心动过速和心率过缓发生率,使用阿托品例数,记录产妇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胎儿娩出后,取脐动脉血样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脐血pH值、PCO2、PO2、血糖、乳酸值、HCO3、BE值. 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 若患者血压不下降,不予处理,记录心率及胎儿脐血气值,作为对照.结果 A组患者心率减慢(P<0.05),但胎儿脐血气分析与未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心率增快明显(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且脐血气分析pH值、HCO3 值、BE值明显降低(P<0.05). C组心率较为平稳. 其中C2组心率、血压更为稳定,虽然HCO3 值较未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较B组有优势(P<0.05). 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较单独使用其一改善血压、心率的效果更为良好,且对胎儿影响较小.

    作者:柳阳;董有静;李洋;王镜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七氟醚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全凭吸入麻醉对小儿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七氟醚复合不同浓度氧化亚氮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 将择期行全麻下唇裂修补术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S组、N1组、N2组,每组15 例,ASA分级Ⅰ级. 分别采用七氟醚复合纯氧( S组)、七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 N1组)、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 N2 组)诱导与维持,手术操作结束后,继续分别给予纯氧( S组)、50%氧化亚氮氧气复合( N1组)、66%氧化亚氮氧气复合( N2组)吸入至七氟醚停后2 min.记录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 观察术前、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 的 HR、MAP、SpO2、BIS 值、MAC值. 观察拔管后患儿躁动程度,并进行评分. 患儿送PACU后采用PAED评分评价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结果 N2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短于S组、N1 组(P<0.05),N2 组术后即刻躁动评分PACU后PAED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 P<0.05 ). 结论 与七氟醚复合纯氧和复合50%氧化亚氮相比,七氟醚复合66%氧化亚氮能缩短插管诱导时间,有效降低躁动程度,并能安全应用于幼儿麻醉.

    作者:赵越;陈宏志;白璐;从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在严重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用中的评价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在严重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由严重创伤导致的MODS在外科ICU病房的患者共50 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2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4例. 观察血必净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尿量、氧合指数、血小板及受累器官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血必净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尿量增加,氧合指数升高,血小板升高,受累器官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以辅助治疗由多发创伤等引起的MODS,在呼吸、循环及凝血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推广价值.

    作者:王志方;邢嵘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补肾化瘀浸膏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补肾化瘀浸膏中毛蕊花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ODS 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 × 4. 6 mm,5 μm),以乙腈-0.1%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4 nm,流速:1. 0 mL/min,柱温:30 ℃. 结果 毛蕊花糖苷进样量在0.015 ~0.300 μg 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 Y =16 763 X-7 948. 9,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 24%,RSD为1. 34%(n=6).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补肾化瘀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娟;汪选斌;李洪亮;欧阳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橙皮素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目的 测定橙皮素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 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对橙皮素与大鼠血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 结果 在0.5、2. 5 和10 μg/mL浓度水平橙皮素与大鼠血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3. 5 ± 4. 2)%,(94. 3 ± 5. 6)%和(93. 9 ± 3. 8)%,三个浓度水平之间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橙皮素与大鼠血浆蛋白高度结合.

    作者:李元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治疗的168例脓毒血症患者,以治疗过程中全程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患者为病例组(82例),以未加用者为对照组(86例).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 治疗7 d内病例组好转45 例,迁延22 例,死亡15例;对照组好转35例,迁延25例,死亡2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 299,P=0.004). 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OR=2. 557);患者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对疗效有影响. 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常瑜;郝正玮;郭霞;吕志伟;赵雅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说明书用药致医疗投诉实例分析与对策

    目的 规范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本院发生的4例因超说明书用药引起的医疗投诉实例进行了回顾,包括:注射用纤溶酶超疗程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超剂量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和注射用左卡尼汀超适应证用药,对引起医疗投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多数并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容易引起争议和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应当慎重对待超说明书用药,医院应制定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办法和规定,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临床超说明书用药应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遵循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避医疗风险.

    作者:司继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丹红注射液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比剂肾病( CIN)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良好的循环改善制剂,在预防介入后CIN有确切的疗效. 本文就丹红注射液在抗氧化、调节NO 合成分泌、抑制炎症因子等途径预防CIN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周奕;王叶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熊果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熊果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 ,每组12只. 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造模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造模后72 h检测脑含水量、脑血管通透性;造模后72 h检测血清中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岐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 结果 熊果酸给药可有效改善SA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P<0. 05);降低脑含水量和脑血管通透性(P<0. 05);降低血清MDA含量(P<0. 05);增强SOD和GSH-Px活性(P<0. 05). 结论 熊果酸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婷婷;梁国标;苏静缘;郭冰玉;王楷文;李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