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莉;范琳;董有静
目的:比较单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腹腔内感染的成本—效果比。方法建立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腹腔内感染的决策树模型,对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进行分析,对成本假设进行一维度敏感性分析。结果决策树成本—效果分析美罗培南治疗腹腔内感染的成本—效果比为8942.37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87066.92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成本—效果比为4227.77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09511.09元;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的成本—效果比为2929.74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0元。成本在敏感度分析的范围内如何变化,均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结论三种治疗方案治疗腹腔内感染,在不考虑病原菌敏感性的情况下,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大于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优势方案,具有更大的经济学效益。
作者:朱玲;童荣生;龙恩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本文从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机制与影响因素、药物相关性长QT间期综合征及临床对其防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出临床药师需要关注易致QT间期延长的药品使用,预防临床发生药物致急性心律失常事件,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程敏;安洪亮;孙厚婷;杜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 DEX)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 C组)、切口痛组( I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 R组)、DEX(0.1μg/kg)+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1组)及DEX(1μg/kg)+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2组)。除C组外均在七氟醚麻醉下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D1、D2组术前1 h鞘内注射相应剂量的DEX 10μL,其余组注射10μL生理盐水;R组和D1、D2组术前30 min开始泵注瑞芬太尼1μg/(kg·min)持续120 min,其余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24 h,停药后1、3、6、24、48 h( T0~T5时点)分别检测机械缩足阈值( P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PWL)。结果 I组在T1~T4时点的PMWT及T1~T5时点的PWL均显著低于C组;R组在T2~T5时点的PMWT及在T1~T4时点的PWL较I组显著降低;而D1、D2组在T1~T5时点的PMWT、PWL明显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大鼠的PMWT在T1~T3时点显著高于D1组,在T2~T4时点的PWL高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时点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术后痛觉过敏模型中,瑞芬太尼可诱发切口周围组织的痛觉过敏;鞘内注射DEX可以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且与剂量相关。
作者:张粒子;张婧;徐世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选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纳米粒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00.2±2.4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4.46±1.34)%和(4.73±0.32)%,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两个阶段,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得到的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作者:王石健;王彬辉;章文红;张晓芬;吴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对临床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学工作从临床案例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选择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宣传等方面展开,以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心内科临床药物治疗与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协助医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作者:易爱玲;汪震;杜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2-羟基-3-甲基蒽醌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HL-60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当作用时间分别为0、24、48及72 h 时,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技术、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Smac、cIAP1/2、XI-AP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作用24 h 时,即可引起HL-60细胞发生凋亡,HL-60细胞凋亡百分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XIAP 和cIAP1/2表达逐渐下降,而Smac表达逐渐增加。结论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2-羟基-3-甲基蒽醌能够诱导HL-60细胞凋亡,XIAP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阚亮;李铁军;何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ADR报表,统计出因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的49份报表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9份涉及不合理用药的ADR报表中,不合理表现包括选药不当、过度用药、配伍不当、用药途径不当、溶媒量不当、滴速过快、剂量过大或不足,其中的6例典型案例患者用药均缺乏合理性。结论用药不合理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作者:张春铜;刘杰;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比较我院药学服务对呼吸内科2013年1-10月诊断COPD患者54例(对照组)和55例(干预组)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值较低,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COPD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药学服务,可改善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马海明;凡炼炼;朱昆;周慧琴;顾福莉;刘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8期刊登的题目为“30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护理”一文作者王秋静,页码:1067-1069,其作者单位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更改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药师是专业的健康服务者,应着手开展对公众的药学服务而不仅仅是调配药品。由于药师的作用越来越偏重于药学服务,对药师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负责药物治疗效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门诊咨询药师,阐述药师在参与患者教育个体化中的实践与管理。无论是对癌痛、哮喘还是癫疒间患者,教育和管理的模式是相同的,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以及用药的重要性,向患者发放用药教育材料,对患者疾病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开展个体化用药指导。药师通过参与患者教育个体化的实践与管理,探索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新模式,不仅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负责,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另外,药师还可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成就感。
作者:王海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后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p38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感染0、30、60和90 min 时收集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LR4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在另一实验中,分为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0 min组及p38MAPK 抑制剂SB2035805 mg/mL干预组、SB20358010 mg/mL干预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LR4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TLR4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给予SB203580抑制剂后,TLR4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U937细胞可引起TLR4-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而SB203580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TLR4-p38MAPK信号通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U937细胞密切相关。
作者:王佳贺;岳冬梅;何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白介素( IL)-8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对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干预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核转录因子( NF)-κB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代替干预因素;尼古丁组: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氟伐他汀组:在培养基中10-5 mol/L氟伐他汀孵育内皮细胞1 h后,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NF-κB抑制剂组:100μmol/L PDTC和100 nmol/L 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标本及培养液。 ELISA 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 IL-8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AM(tm)NF-κBp50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尼古丁组NF-κB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氟伐他汀组NF-κB活性较尼古丁组显著下降( P<0.05)。 NF-κB抑制剂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氟伐他汀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古丁可通过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的活性,从而诱导IL-8的表达;氟伐他汀可拮抗尼古丁诱发的NF-κB的活化,抑制尼古丁诱导的IL-8的表达,还可拮抗尼古丁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胡翠竹;蔡冬梅;胡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进行为期1年的PDCA循环科学质量管理,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11份,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察PDCA循环管理的合理性。结果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6.55%下降至19.48%(P<0.05);人均抗菌药费用、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用、抗菌药物消耗量明显下降( P<0.05);药物选择及术前、术中、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P<0.05);在卫计委要求的7种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均控制在5%以下(冠脉造影术要求不用抗菌药物预防);基本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得到改善。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好转,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边原;肖洪涛;杨勇;吴越;李刚;龙恩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红生化汤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TC-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用甲醇-0.3%冰醋酸溶液(30∶70)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3 nm,进样量10μL。结果阿魏酸在浓度9.88~98.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57765 X-47.898(R2=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为1.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加红生化汤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赖水容;陈行愉;韩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门诊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记录2013年全年门诊药房的相关研究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析,并找到影响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潜在影响因子,讨论各个因子及控制意义。结果经过因子分析,抽取与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密切相关的3个公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按影响大小依次为“处方调配因子”、“药学服务因子”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子”。数据表明,处方调配仍然是门诊工作质量的重点,要在抓好处方调配的基础上逐项进行药学服务的开展,不断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结论通过因子分析,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作者:黄俊梓;张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AECOPD抗感染治疗中监测PCT的价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研究组为PCT指导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以血清PCT含量0.25μg/L作为启用或停用抗菌药物的截断点可显著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而且与常规治疗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以血清PCT含量0.25μg/L作为AECOPD患者启用或停用抗菌药物的截断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延鸿;朱怀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 LEF)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9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LEF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肝损害和血糖升高。结论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辅以有效的处理措施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孙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按201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探讨他克莫司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选取5种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悬液,用常规法、稀释法、膜过滤法或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他克莫司胶囊进行微生物验证试验。结果细菌总数用膜过滤法稀释1∶10,霉菌和酵母菌用膜过滤法稀释1∶1000,检测后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结论避免采用单一常规法或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使实验科学合理,提高工作效率,更加规范性。
作者:占景华;石鹤坤;钟渊福;董智聪;胡永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PV)是一种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目前作为调血脂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PV具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肾脏、防治先兆子痫、免疫调节、防治复发性流产、防止或减少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等多种非调血脂作用(多效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PV多效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刘海霞;李全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门诊不安全用药患者的心理体验,为医务人员制定安全用药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立意抽样法选择10例有不安全用药史的门诊患者或家属,对其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门诊患者不安全用药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即:患者及家属用药依从性低下;用药正确率低;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欠缺;有获得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需求。结论门诊患者用药不安全情况需得到关注,医务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保障门诊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冯雅琴;李志超;陈青;孙秀娟;杨迪琼;唐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