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子宫内膜改变与出血的关系

张勤;江昌新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 绝经后出血, 功能失调性, 炎症性, 功能性, 患者
摘要: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宫内膜大致可分为炎症性、功能性和功能失调性及赘生性三大类.现将我院110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诊断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含骨和软骨的皮下脂肪瘤1例

    患者女性,25岁.左上臂包块1年余.查体:左上臂皮下肿块,活动,边界清楚.入院后手术切除送检.

    作者:唐绪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膀胱浆膜间质瘤1例

    患者女性,77岁.右下腹痛、腹胀,恶心伴发热(体温38.9℃)2周.查体:体温37.6℃,右下腹部轻压痛.B超示膀胱右上方见8.8cm×5.3 cm大小实质性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尚清.

    作者:张忠德;殷敏智;吴湘如;祝明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阴囊巨大良性间叶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阴囊软组织肿瘤较少见,而良性间叶瘤罕见[1-5],笔者在64000余例活检中仅见1例,特报告如下.

    作者:李允利;王志伟;董都选;石萍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患者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灶

    作者:石雪迎;廖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左髂部外侧恶性腱鞘滑膜巨细胞瘤1例

    患者女性,33岁.2000年4月发现左髂部外侧肿物,表现左髂部不适,行走及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稍缓解.3个月后肿物增大,约核桃大小,在当地手术切除(未做病理检查).

    作者:秦芳;秦霞;张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纵隔血管球瘤1例

    患者男性,33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胸部持续性隐痛5天.X线、CT检查示:左上纵隔肿瘤.查体:左上胸背部轻度叩击痛,余无阳性体征.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左后上纵隔贴近后侧胸膜处,大小5 cm×4 cm×4cm,表面光滑,边界清,不活动,质中,暗红色.易分离,肿块全切.

    作者:王爱忠;贾杭若;张荣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探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来源和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对25例确诊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用7种免疫组化试剂进行检测,并对其中8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25例GFAP、S-100和vimentin全部(+).超微结构特征是瘤细胞巨大,胞质宽阔,核大畸形,胞质内胶质丰富.结论本瘤来源于星形细胞,属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亚型.其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为:①具备胶质瘤的Ⅲ级改变;②异型瘤巨细胞数>50%;③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支持为星形细胞源性.

    作者:宋福林;胡晓芳;唐谊海;孙文利;黄文清;王世贤;冯新莉;阎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腺癌术后再发淋巴瘤1例

    患者男性,64岁.胃癌切除术后6年,反酸、烧心、腹胀1个月入院.6年前因胃窦癌在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报告:胃窦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图1),面积5 cm×3 cm,浸润至浆膜层,小弯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2/5).

    作者:杨长俊;皋岚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连接素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和预后

    目的探讨连接素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初诊舌癌标本4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α-、β-连接素.结果①α-、β-连接素总阳性率均为71.1%;②α-、β-连接素在高分化鳞癌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鳞癌;③有转移者α-、β-连接素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无转移者;④局部肿瘤T1-2与T3-4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⑤α-、β-连接素阳性表达在临床Ⅲ、Ⅳ期比Ⅰ、Ⅱ期显著降低;⑥α-、β-连接素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者.结论α-、β-连接素的表达与舌癌的病理分级、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可用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郑天荣;刘秀英;李建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罕见的伴有滋养层细胞成分的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的组织学改变类似于性腺原基发生的生殖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PLAP(+)、AFP(-),当伴有滋养层细胞时β-HCG(+).结论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该与一些脊髓发生的肿瘤相鉴别.该瘤对放射治疗极为敏感.

    作者:高玉平;朱建善;郑文钧;杨玖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胆总管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1例

    患者女性,60岁.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绞痛1个月,症状逐渐加重伴周身黄染,略感恶心,厌食,进油腻食物后腹痛腹胀加重.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偏右侧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CT示胆道梗阻.

    作者:林东;张锡光;王兆元;王恩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E-cadherin和Cathepsin D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观察E-cadherin和Cathepsin D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侵袭、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的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9例乳腺导管癌组织标本中E-cadherin和CathepsinD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两组间及有无腋下淋巴结转移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Cathepsin D在癌间质的表达,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两组间、腋下淋巴结有无转移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1,P<0.05);在癌细胞的表达,上述两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athepsin D在乳腺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定肿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E-cadherin和Cathepsin D在乳腺导管癌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密切相关性.

    作者:石胜军;段京彦;宋继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瘤内转移性癌1例

    患者男性,52岁.发现右锁骨上无痛性肿块2年,咳嗽痰血1月余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右颈部有一蚕豆大小肿块,伴低热、四肢无力在外院就诊,病理诊断为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行化疗和放疗.

    作者:袁松英;刘保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的乳腺肿瘤(二)

    3 富含酶原颗粒的癌3.1 腺泡细胞样癌乳腺腺泡细胞样癌(acinic cell-like carcinoma)属于涎腺样乳腺肿瘤一类,Roncaroli等(1996年)报道第1例,至今文献只报道2例.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组织芯片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芯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各研究领域.现总结组织芯片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不同发展阶段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组织芯片技术和DNA芯片技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韩瑞刚;张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成人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辰;廖松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谈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标准化(一)

    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因此,做好每份切片,意义重大.近年来,我们甚为关注提高技术质量,包括做好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技术操作及质控标准化的工作,三者互为关联,不可偏废.限于篇幅,在此我们仅就技术操作及质控标准化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马恒辉;周晓军;陈国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色素痣Ⅳ型胶原和S-100蛋白表达的三维关系研究

    色素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其细胞巢有完整的基底膜包绕,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利用各种染色方法在形态学水平对色素痣基底膜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在超微结构水平进行了三维重建,从而认为无论哪种类型的色素痣,其痣细胞巢周围均有较连续的基底膜包绕,即仍位于表皮内,并没有真正突入真皮[1].

    作者:马慧军;赵广;孟如松;姜志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状腺滤泡性病变

    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病变,占甲状腺病变的大多数,且形态复杂、多样,诊断标准不统一,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该类病变可出现在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甲状腺滤泡性癌、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性髓样癌等病变中.熟悉该类病变的形态学特点、诊断原则、诊断程序等,对诊断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有很大帮助.

    作者:孔令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主管: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