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许秋平;周民;陈珩

关键词:潜伏期,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孕龄38~40周,产前检查在正常范围,既往无心肺疾病病史.随机分为镇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镇痛组于潜伏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于活跃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观察在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分别记录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宫口开全等时点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在产程期间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基本平稳,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与活跃期镇痛组相比,获得相当的镇痛效果,分娩过程相似,产妇循环稳定,无明显并发症,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固定正畸患者55例,实验组(28例)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27例)用0.9%生理盐水含漱,均为5次/d,观察记录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牙龈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后 1个月及3个月,两组菌斑指数(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均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较实验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个月后两组PLI 及SBI均继续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能有效控制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发生,疗效安全、确切.

    作者:周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榄香烯与表柔比星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

    目的 观察榄香烯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16例,均为单发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治疗组,52例)、表柔比星(对照组,64例)行膀胱内灌注,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 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5.4%,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烯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9.6% vs.42.2%,P<0.05).结论 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作者:崔军;宋永胜;郭启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更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

    目的 观察盐酸溴己新与更昔洛韦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方法 将盐酸溴己新与更昔洛韦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及浑浊.结果 与结论盐酸溴己新与更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刘伟;李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甘草甜素对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对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影响.方法 126只接触性皮炎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甘草甜素及地塞米松.采用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结果 甘草甜素5 mg/kg和10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增强,甘草甜素80 mg/kg组和地塞米松1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 低剂量甘草甜素能增强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而高剂量甘草甜素则减弱结合珠蛋白的表达.

    作者:郭哲;高兴华;夏立新;王雅坤;马丽娟;何春涤;陈洪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12年3月我院诊治的15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9例.实验组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包块吸收情况、血β-HCG值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包块大小和血β-HCG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100 mL:5 mg)静脉输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分析静脉输注密固达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22例患者疼痛单项改善率86.6%~95%,总有效率90.63%.2例出现发热和肌痛,5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不良反应均在注射后3 d内缓解.结论 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好,同时进行良好的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桂程丽;陈芸;程彩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卡培他滨联合螺旋断层放疗治疗术后复发及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护理

    目的 总结卡培他滨同期化疗联合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同期联合螺旋断层放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1例患者中CR 5例,PR 20例,总有效率为80.65%.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等,均无Ⅲ度~Ⅳ度毒副反应.本组患者治疗过程均顺利,没有因不良反应延长治疗时间,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结论 卡培他滨同期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作者:吕东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盐酸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5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52例,对照组1给予盐酸坦洛新治疗,对照组2给予前列安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分别评价每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8.46%,对照组1 73.08%,对照组2 71.1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 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总分、疼痛不适、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有显著改变(P<0.05).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 NIH-CPSI总分、疼痛不适、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洛新和前列安栓联合应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显著,能迅速有效地减轻患者排尿及疼痛等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滴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小柴胡汤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小柴胡汤滴丸中的柴胡、黄芩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黄芩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Hypem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 ℃.结果 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1~1.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为2.29%(n=6).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小柴胡汤滴丸的质量控制,具有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的特点.

    作者:刘琳娜;戚志华;郭志伟;张琰;张海凤;张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药源性腹泻1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药源性腹泻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对药源性腹泻的警惕及防治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2008-2010年132例药源性腹泻患者资料,从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药源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60岁;男62例,女70例;127例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抗生素引起86例(65%),抗肿瘤药引起26例(20%),其他药物引起20例(15%);经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后126例好转.结论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应警惕及时对症治疗,对于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PMC),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活菌制剂对症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刘婧娜;李红玉;苏海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抑制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抑制活化素受体样激酶(ALK)5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1A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手术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采用不同浓度(1、5、10 μM)的ALK5抑制剂CP-639180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干预3 h后,分别采用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K5抑制剂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中COL1A2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且COL1A2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抑制剂的浓度呈反比(P<0.05,P<0.01).同样,ALK5抑制剂在转录水平和蛋白翻译水平降低了瘢痕成纤维细胞中α-SMA的表达(P均<0.05).结论 应用小分子ALK5抑制剂CP-639180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进一步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为增生性瘢痕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孟祥慧;张建波;初金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信息化方法实现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专册登记

    目的 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利用系统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方法 借助我院处方点评与用药动态监测系统平台,新开发出毒麻药品管理版块,进行每日处方专册登记工作.结果 取代了手工抄写处方进行专册登记的模式,避免了手工登记的差错,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 通过网络系统平台,方便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日常检查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万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自凝刀射频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射频治疗,8 d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中轻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单纯型及颗粒型糜烂,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乳突型宫颈糜烂,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射频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GnRH-a类似物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醋酸曲普瑞林联合戊酸雌二醇与安宫黄体酮反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糖链抗原125(CA125)、性激素指标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绝经症状严重程度Kupperman评分及各项绝经症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后的CA125和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实验组用药后的雌激素(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的VAS评分和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用药后的潮热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潮热盗汗、骨痛等绝经症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可以缓解低激素症状,又可以改善潮热盗汗、骨痛等绝经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成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目的 拟对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前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有关疾病潜在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呼吸功能不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通气ICU患者20例,全部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5 mg,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维持肌松,呼吸机设定为定容模式,设定潮气量7 mL/kg,I:E为1:2,频率14次/min.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同时记录下列数值:呼气一秒率(V1.0)、肺胸顺应性(C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均压(Pmean).然后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1 mg,给药后每5 min记录1次上述呼吸力学指标至35 min,并于给药后35 min再次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给药前V1.0为83.17%±3.99%,给药后逐渐上升,至20 min和25 min时分别达91.08%±4.48%和90.83%±4.47%(P<0.05).CT给药前为(32.67±5.23)mL/cmH2O,给药后逐渐上升,至15 min和20 min时分别达(36.92±5.95)mL/cmH2O和(37.67±6.18)mL/cmH2O(P<0.05).Ppeak给药前为(16.08±3.60)cmH2O,至给药后15 min下降至(13.82±2.79)cmH2O,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Pmean给药前为(15.83±3.43)cmH2O,至给药后15 min下降至(13.04±2.69)cmH2O,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能够改善已有肺疾患病人的呼吸力学指标.

    作者:李妍;李跃文;陈卫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神经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在脊髓上水平的抗伤害性作用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

    目的 研究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机制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 g,制备坐骨神经结扎模型并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8):B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0.9%盐水10 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 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 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 μg和氯胺酮25 μg.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开始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7 d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 与B组比较,C和K组脑干NO浓度升高,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浓度均升高;与C组比较,M组皮质、海马NO浓度升高,KM组海马、脑干中NO浓度降低;与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NO浓度均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K和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升高;与C和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可在脊髓上水平产生抗伤害性作用,并可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这可能与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NO水平和NOS活性有关.

    作者:吕金;陈华;崔健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盐酸哌替啶与利多卡因联合在减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与2%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宫颈注射的方法.结果 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宫颈松弛明显(P<0.01).结论 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钱虹;吴江燕;吕文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治疗的6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4个月患者视力、眼轴长度、眼压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患者治愈4例(5.9%),提高26例(38.2%),不变13例(19.1%),下降25例(36.8%);治疗后屈光度无显著改变,(-2.13±1.01) D vs.(-2.17±1.03) D,P>0.05),治疗后眼轴长度为(23.62±1.80)mm,与治疗前(23.49±1.5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眼压为(13.48±2.19) mmHg,治疗后为(13.39±2.10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山莨菪碱可有效延缓并控制青少年近视,且安全性好.

    作者:渠继芳;李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照组采用替硝唑口服片,1片/次,3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牙周炎情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TM、SBI、PLI、CFU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作者:张家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室温[(20±1)℃]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替唑与卡络磺钠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 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6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 h内可使用.

    作者:郑芳;李鹏;朱雪松;钟基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