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哲;高兴华;夏立新;王雅坤;马丽娟;何春涤;陈洪铎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排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达英-35,于月经第1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的第1天起口服,1片/d,连续服用21 d,停药7 d后重复,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250 mg/次,3次/d,餐后口服,1周后剂量增至500 m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00 mg,1次/d,早餐后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均降低,且排卵率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提高排卵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能更快更好地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作者:黄艳萍;梁春燕;刘志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照组采用替硝唑口服片,1片/次,3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牙周炎情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TM、SBI、PLI、CFU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作者:张家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对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影响.方法 126只接触性皮炎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甘草甜素及地塞米松.采用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结果 甘草甜素5 mg/kg和10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增强,甘草甜素80 mg/kg组和地塞米松1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 低剂量甘草甜素能增强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而高剂量甘草甜素则减弱结合珠蛋白的表达.
作者:郭哲;高兴华;夏立新;王雅坤;马丽娟;何春涤;陈洪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室温[(20±1)℃]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替唑与卡络磺钠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 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6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室温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 h内可使用.
作者:郑芳;李鹏;朱雪松;钟基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 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 治疗组 T、RR、HR、WBC以及CR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 SIRS症状,调控炎症反应过程,在SIRS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明;王煜;刘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治疗的6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4个月患者视力、眼轴长度、眼压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患者治愈4例(5.9%),提高26例(38.2%),不变13例(19.1%),下降25例(36.8%);治疗后屈光度无显著改变,(-2.13±1.01) D vs.(-2.17±1.03) D,P>0.05),治疗后眼轴长度为(23.62±1.80)mm,与治疗前(23.49±1.5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眼压为(13.48±2.19) mmHg,治疗后为(13.39±2.10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山莨菪碱可有效延缓并控制青少年近视,且安全性好.
作者:渠继芳;李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抑制活化素受体样激酶(ALK)5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1A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手术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采用不同浓度(1、5、10 μM)的ALK5抑制剂CP-639180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干预3 h后,分别采用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K5抑制剂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中COL1A2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且COL1A2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抑制剂的浓度呈反比(P<0.05,P<0.01).同样,ALK5抑制剂在转录水平和蛋白翻译水平降低了瘢痕成纤维细胞中α-SMA的表达(P均<0.05).结论 应用小分子ALK5抑制剂CP-639180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进一步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为增生性瘢痕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孟祥慧;张建波;初金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榄香烯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16例,均为单发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治疗组,52例)、表柔比星(对照组,64例)行膀胱内灌注,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 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5.4%,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烯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9.6% vs.42.2%,P<0.05).结论 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作者:崔军;宋永胜;郭启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孕龄38~40周,产前检查在正常范围,既往无心肺疾病病史.随机分为镇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镇痛组于潜伏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于活跃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观察在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分别记录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宫口开全等时点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在产程期间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基本平稳,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与活跃期镇痛组相比,获得相当的镇痛效果,分娩过程相似,产妇循环稳定,无明显并发症,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作者:许秋平;周民;陈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药源性腹泻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对药源性腹泻的警惕及防治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2008-2010年132例药源性腹泻患者资料,从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药源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60岁;男62例,女70例;127例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抗生素引起86例(65%),抗肿瘤药引起26例(20%),其他药物引起20例(15%);经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后126例好转.结论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应警惕及时对症治疗,对于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PMC),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活菌制剂对症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刘婧娜;李红玉;苏海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医药期刊,对有关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加以汇总整理.结果 表明,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源浩;张莹莹;孙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利用系统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方法 借助我院处方点评与用药动态监测系统平台,新开发出毒麻药品管理版块,进行每日处方专册登记工作.结果 取代了手工抄写处方进行专册登记的模式,避免了手工登记的差错,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 通过网络系统平台,方便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日常检查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万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方法 对输液反应进行分类,研究各类输液反应的特点,并对典型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药制剂和生化制剂.输液环境、加药造成污染、输液速度过快、过敏反应为次要因素,患者高龄和体质弱也是原因之一.结论 应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声传;侯晓娜;肖江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胃痛消痞方组、西沙必利组.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通过改良夹尾刺激法建立FD大鼠模型,胃痛消痞方(中药)组与西沙必利(西药)组灌服相应药物3周,模型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ELISA、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血清与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SS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GAS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减低;经中西药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GAS含量均明显增高.中药组GAS含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GA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S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显著增高;经中西药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SS明显下降,中药组SS含量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SS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引起大鼠GAS、SS水平改变,胃痛消痞方可以提高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含量,降低SS含量.
作者:包海兰;梁靓靓;陈苏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Ovid、Elsevier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结果 共纳入8个RCT试验,共953例患者,左卡尼汀组(试验组)526例,对照组42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心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试验均无不良反应记录.结论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尚可,但所应用的评价指标对结果的评价有限,需进行更全面的系统评价分析.
作者:张宁;吕慧怡;范青;张策;刘雨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机制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 g,制备坐骨神经结扎模型并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8):B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0.9%盐水10 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 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 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 μg和氯胺酮25 μg.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开始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7 d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 与B组比较,C和K组脑干NO浓度升高,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浓度均升高;与C组比较,M组皮质、海马NO浓度升高,KM组海马、脑干中NO浓度降低;与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NO浓度均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K和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升高;与C和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可在脊髓上水平产生抗伤害性作用,并可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这可能与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NO水平和NOS活性有关.
作者:吕金;陈华;崔健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固定正畸患者55例,实验组(28例)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27例)用0.9%生理盐水含漱,均为5次/d,观察记录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牙龈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固定正畸治疗后 1个月及3个月,两组菌斑指数(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均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较实验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个月后两组PLI 及SBI均继续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能有效控制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发生,疗效安全、确切.
作者:周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定量测定术中持续静注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应用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瑞芬太尼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Von Frey纤毛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皮肤痛阈值的变化,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管后30 min、1 h痛阈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 h内要求镇痛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Von Frey纤毛定量测定皮肤痛阈值可为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作者:王小慧;王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与2%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宫颈注射的方法.结果 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宫颈松弛明显(P<0.01).结论 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镇痛效果较好.
作者:钱虹;吴江燕;吕文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开胸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每组2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泵入DEX负荷剂量1 μg/kg,15 min泵注完,继以0.2 μg/(kg· H)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开胸时(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T0、T2~T4时点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统计全麻时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及清醒后伤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C组在T2~T4时点的SBP、DBP、HR上升幅度较D组更显著(P<0.05).在T3和T4时,D组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的程度相对C组较低(P<0.05).术后D组患者寒战、躁动及切口痛发生率低于C组,且D组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开胸手术麻醉能降低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减弱气管插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压平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桂芹;刘纪泽;孙莹杰;张毅男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