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

路伟;王蔓琳;李成;曾繁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方法 血清样品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处理,以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色谱柱: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 0.05 mol/L KH2PO4(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3.5)(9∶ 91),检测波长:23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50 μL.结果 万古霉素在2.5~8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低检测浓度1.0 μg/mL,方法回收率97.1%~104.2%,绝对回收率>70%,日内、日间RSD低于6.1%.结论 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血清万古霉素的浓度监测.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2009年1-6月手术病例624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频率居前10位的品种为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甲硝唑、奥硝唑和夫西地酸;单一用药占26.92%,二联用药占60.58%;术后用药时间均超过规定时间.结论 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祝亚文;潘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评价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的安全性.方法 将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大鼠静脉注射后有无主动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家兔静脉注射后有无血管、肌肉刺激性及热原反应、体外溶血实验中,是否有溶血和血细胞凝集作用.结果 大鼠静脉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无过敏反应,家兔静脉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无血管刺激性及热原反应,体外溶血实验无溶血和血细胞凝集作用.结论 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可供静脉注射试用给药.

    作者:张健翔;赵利枝;姚西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清洁手术的药学监护

    目的 调查我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其中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普外科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行乳腺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的638例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种类、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638例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应用多,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结论 我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医院应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韩莹旻;何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视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可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分析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有利条件,从医院制剂及制剂室药师两个方面,阐述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所起的作用.结果 医院制剂在药学服务中起着补充药品、降低用药成本、便于患者使用等作用,制剂室药师发挥解答临床提问、研究开发新剂型、培养新人等作用.结论 应重视医院制剂及其人员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陈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左室局部AngⅡ水平的影响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目的 探讨葛根素逆转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是否与调节血浆及左室局部生物活性因子AngⅡ、ET-1和NO有关.方法 应用两肾一夹塑造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葛根素以200、100及50 mg/kg剂量分别腹腔注射给药6周.放免法测ET-1和AngⅡ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进行组织蛋白定量.称量大鼠体质量和左室湿重,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葛根素各剂量均可影响LVMI,高、中剂量组血浆及左室局部AngⅡ和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低剂量组左室局部AngⅡ浓度降低,左室局部其他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葛根素保护心肌与调节左室局部生物活性因子含量有关.

    作者:黄帧桧;程慧珍;张年宝;丁伯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 介绍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 制备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应用本品治疗临床上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等,观察其疗效.结果 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治疗门诊患者190例,总有效率达93%以上.结论 该制剂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等有良好疗效.

    作者:周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外科开腹手术患者,评估患者的术前焦虑状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术后时间、疼痛程度,按需给药.结果 外科手术患者均存在术前焦虑状态,术后根据个体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镇痛效果良好.结论 重视对患者术前焦虑因素的评估、术后及时镇痛及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对缓解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甲硝唑致窦房结功能障碍二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胸痛伴咳嗽,脓臭痰1月余入院.查体:T 36.8℃,P 72次/min,R 18次/min,BP 14/9 kPa.左肺叩诊变浊,可闻散在干湿啰音.X线示两肺结核,左肺脓肿.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常规量治疗,另加用0.5%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1次/d,青霉素80万U,q 6 h肌注,共用2 d.第3天上午出现头昏、胸闷、恶心呕吐.查心率:47次/min.

    作者:白衣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某三甲医院血脂异常患者应用调节血脂药物的调查

    目的 评价血脂异常住院患者应用调节血脂药的情况.方法 选择某地区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病例,均主要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异常.利用Framingham 10年CAD危险性预测评分法、患者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和患者调血脂用药分析,对住院患者的调血脂用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调查的患者中,未达治疗指标的患者情况:低危100%、中危100%、高危18.1%、极高危28.6%.结论 该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应用药物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细节管理有待加强.

    作者:李嫄;窦恒;杨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茶碱的临床用药实例分析

    目的 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合理使用氨茶碱.方法 通过上报的氨茶碱不良反应报告,对氨茶碱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9例应用氨茶碱患者分别合并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H2受体阻断剂、抗心律失常药,血药浓度均高于氨茶碱的有效浓度20 μg/mL,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疗效,保证个体化给药.

    作者:张明文;王海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8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替米沙坦80 mg,1次/d;治疗组服用替米沙坦40 mg+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1次/d.连续用药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变化、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P<0.05),但收缩压下降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血肌酐、钾、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周蔚然;符平;阳波;郑德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氮平治疗伴发抑郁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n=38),阿米替林组(n=36),对照组(n=36),各组均行常规神经营养药物和促智药物治疗.米氮平组同时口服米氮平30 mg/次,1次/晚;阿米替林组同时口服阿米替林25 mg/次,分早晚2次口服,大剂量为100 mg/d,总疗程均为12~24周,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抑郁或精神障碍药,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6个月,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于6个月对各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评定.结果 ①米氮平组在治疗第1、2、4、8、12周和6个月时,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阿米替林组在治疗后第2、4、8、12周及6个月时,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②米氮平组及阿米替林组在治疗后12周、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③治疗期间米氮平导致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阿米替林治疗组(P<0.05).④各组治疗后并发症及预后比较:对照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米氮平治疗组、阿米替林治疗组(P<0.05),其死亡率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米氮平能有效改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伴抑郁的症状,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党雷;向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正交设计-超声提取重楼总皂苷

    目的 确定重楼总皂苷的佳超声提取条件.方法 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正交设计法优化重楼皂苷的超声提取工艺.结果 检测波长为410 nm,薯蓣皂苷元在0.004~0.02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佳超声提取工艺:料液比1∶ 70,超声温度65 ℃,超声功率90%.结论 优选出的超声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可行.

    作者:罗泳林;刘胜利;黄锁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双嘧达莫缓释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嘧达莫缓释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Eclipse XDB C18(Agilent,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二乙胺(275∶ 225∶ 0.3∶ 0.1);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双嘧达莫在0.16~1.6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0.35%(n=9).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双嘧达莫缓释片含量的测定.

    作者:朱旭;高志祥;王琳;陈秋晨;刘雅茹;孟繁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桂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桂枝(Ramulus Cinnamom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Pe-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桂皮酸(1)、花旗松素(2)、原儿茶酸(3)、反式-邻羟基桂皮酸(4)、原儿茶醛(5)、苯甲酸(6)、反式-邻甲氧基桂皮酸(7)、顺式-邻甲氧基桂皮酸(8)、对羟基苯甲酸(9)、香豆素(10)、胡萝卜苷(11).结论 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8、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琳;赵庆春;谭菁菁;尚振苹;杜占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甲酸软膏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维甲酸软膏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维甲酸软膏进行鉴别、含量测定.结果 维甲酸在352 nm处有大吸收,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1.5%.结论 维甲酸软膏中维甲酸的大吸收波长应在352 nm处,测定方法稳定可控.

    作者:赵晓岗;徐兴亚;汪新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确诊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儿中消化系统受累6例,神经系统受累3例,泌尿系统受累1例,血液系统受累1例,皮肤关节肌肉受累1例,多脏器受累2例.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肺外并发症者临床多见,以肺外脏器受累为首发症状或仅有肺外脏器受累者要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作者:文广富;刘春峰;许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剖宫产手术预防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妇产科170例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17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94.7%的产妇应用1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钠,疗程一般为5 d.大多数产妇采取手术后给药.结论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用药剂量过大以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作者:张奕;李润萍;孟繁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丝裂霉素C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眼科行MMC联合小梁切除术36例45眼和小梁切除术33例40眼的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基本匹配,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MMC组出院时成功率97.8%,术后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93.3%、90.5%、82.5%.对照组出院时成功率95.0%,术后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71.8%、69.2%、67.6%.经过χ2检验,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光眼.

    作者:聂庆珠;刘致力;沙倩;高殿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41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8月上报的41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28.8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高,占62.74%;ADR累及的器官和系统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3.75%;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45.43%.结论 全面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于晓凌;邵永钊;吴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