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雷;向莉
目的 探讨维甲酸软膏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维甲酸软膏进行鉴别、含量测定.结果 维甲酸在352 nm处有大吸收,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1.5%.结论 维甲酸软膏中维甲酸的大吸收波长应在352 nm处,测定方法稳定可控.
作者:赵晓岗;徐兴亚;汪新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我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其中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普外科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行乳腺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的638例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种类、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638例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应用多,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结论 我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医院应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韩莹旻;何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妇产科170例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17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94.7%的产妇应用1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钠,疗程一般为5 d.大多数产妇采取手术后给药.结论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用药剂量过大以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作者:张奕;李润萍;孟繁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嘧达莫缓释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Eclipse XDB C18(Agilent,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二乙胺(275∶ 225∶ 0.3∶ 0.1);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双嘧达莫在0.16~1.6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0.35%(n=9).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双嘧达莫缓释片含量的测定.
作者:朱旭;高志祥;王琳;陈秋晨;刘雅茹;孟繁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逆转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是否与调节血浆及左室局部生物活性因子AngⅡ、ET-1和NO有关.方法 应用两肾一夹塑造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葛根素以200、100及50 mg/kg剂量分别腹腔注射给药6周.放免法测ET-1和AngⅡ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进行组织蛋白定量.称量大鼠体质量和左室湿重,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葛根素各剂量均可影响LVMI,高、中剂量组血浆及左室局部AngⅡ和ET-1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低剂量组左室局部AngⅡ浓度降低,左室局部其他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葛根素保护心肌与调节左室局部生物活性因子含量有关.
作者:黄帧桧;程慧珍;张年宝;丁伯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VITEK-2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 检出140株肺炎克雷伯菌,痰标本分离率高达86.4%,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耐药性极其严重,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外)的耐药率均高于40%.产ESBLs菌株占40.7%,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碳青霉烯类可作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产ESBLs菌株阳性率较高,临床应重视其流行情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瑶;韩昌洪;鲜于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重楼总皂苷的佳超声提取条件.方法 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正交设计法优化重楼皂苷的超声提取工艺.结果 检测波长为410 nm,薯蓣皂苷元在0.004~0.02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佳超声提取工艺:料液比1∶ 70,超声温度65 ℃,超声功率90%.结论 优选出的超声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可行.
作者:罗泳林;刘胜利;黄锁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合理使用氨茶碱.方法 通过上报的氨茶碱不良反应报告,对氨茶碱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9例应用氨茶碱患者分别合并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H2受体阻断剂、抗心律失常药,血药浓度均高于氨茶碱的有效浓度20 μg/mL,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疗效,保证个体化给药.
作者:张明文;王海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可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分析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有利条件,从医院制剂及制剂室药师两个方面,阐述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所起的作用.结果 医院制剂在药学服务中起着补充药品、降低用药成本、便于患者使用等作用,制剂室药师发挥解答临床提问、研究开发新剂型、培养新人等作用.结论 应重视医院制剂及其人员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陈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轻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4 mg静推,每日2次;中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4 mg静推,每日4次;重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8 mg静推后,将8 mg纳洛酮加入500 mL液体中静滴.结果 催醒时间治疗组平均为8.71 h,显效率为94.6%,对照组平均为10.11 h,显效率为8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做为抢救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方法 血清样品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处理,以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色谱柱: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 0.05 mol/L KH2PO4(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3.5)(9∶ 91),检测波长:23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50 μL.结果 万古霉素在2.5~8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低检测浓度1.0 μg/mL,方法回收率97.1%~104.2%,绝对回收率>70%,日内、日间RSD低于6.1%.结论 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血清万古霉素的浓度监测.
作者:路伟;王蔓琳;李成;曾繁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药桂枝(Ramulus Cinnamom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Pe-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桂皮酸(1)、花旗松素(2)、原儿茶酸(3)、反式-邻羟基桂皮酸(4)、原儿茶醛(5)、苯甲酸(6)、反式-邻甲氧基桂皮酸(7)、顺式-邻甲氧基桂皮酸(8)、对羟基苯甲酸(9)、香豆素(10)、胡萝卜苷(11).结论 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8、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琳;赵庆春;谭菁菁;尚振苹;杜占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血脂异常住院患者应用调节血脂药的情况.方法 选择某地区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病例,均主要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异常.利用Framingham 10年CAD危险性预测评分法、患者血脂异常危险分层和患者调血脂用药分析,对住院患者的调血脂用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调查的患者中,未达治疗指标的患者情况:低危100%、中危100%、高危18.1%、极高危28.6%.结论 该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应用药物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细节管理有待加强.
作者:李嫄;窦恒;杨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注射液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注射液中铝离子浓度.结果 线性方程为A=5.946×103C+2 044,溶液浓度在0~25 μl/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6),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1.0%(n=15),重复性RSD为2.2%(n=5),精密度RSD为2.1%(n=6 ).结论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注射液中铝离子浓度,方法准确、可靠、快速,适用于注射液中痕量铝元素的浓度分析.
作者:韩峰超;孙晓娟;董宇;王晓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1-2009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86 例血栓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ADR的原疾患以脑血管疾病多(46.67%),其次是眼底疾病(33.33%).ADR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5 d的发生率高(49.10%),其次为用药后6~9 d(21.82%).皮肤损害是血栓通注射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占34.88%,其次为局部反应、药物热,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 过敏体质者慎用血栓通,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疗程不宜过长,并考虑个体化给药.
作者:陈晓红;赵志刚;魏丽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确诊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儿中消化系统受累6例,神经系统受累3例,泌尿系统受累1例,血液系统受累1例,皮肤关节肌肉受累1例,多脏器受累2例.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肺外并发症者临床多见,以肺外脏器受累为首发症状或仅有肺外脏器受累者要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作者:文广富;刘春峰;许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8月上报的41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28.8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高,占62.74%;ADR累及的器官和系统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3.75%;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45.43%.结论 全面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于晓凌;邵永钊;吴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乙酰螺旋霉素片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控制菌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结论 确立了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刘杨;王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国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服1~2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于4、8周前后观察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治疗4、8周后,24 h平均血压下降26.74/14.46 mmHg,31.82/18.25 mmHg.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日服1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作者:唐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8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替米沙坦80 mg,1次/d;治疗组服用替米沙坦40 mg+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1次/d.连续用药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变化、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P<0.05),但收缩压下降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血肌酐、钾、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周蔚然;符平;阳波;郑德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