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刘杨;王巍

关键词:乙酰螺旋霉素片,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摘要:目的 建立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乙酰螺旋霉素片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控制菌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结论 确立了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VITEK-2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 检出140株肺炎克雷伯菌,痰标本分离率高达86.4%,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耐药性极其严重,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外)的耐药率均高于40%.产ESBLs菌株占40.7%,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碳青霉烯类可作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产ESBLs菌株阳性率较高,临床应重视其流行情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瑶;韩昌洪;鲜于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丝裂霉素C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眼科行MMC联合小梁切除术36例45眼和小梁切除术33例40眼的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基本匹配,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MMC组出院时成功率97.8%,术后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93.3%、90.5%、82.5%.对照组出院时成功率95.0%,术后3、6、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71.8%、69.2%、67.6%.经过χ2检验,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光眼.

    作者:聂庆珠;刘致力;沙倩;高殿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在肾内科的工作实践技能初探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在肾内科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药师深入肾内科的工作实践,总结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和体会.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在肾内科的工作实践,锻炼了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结论 临床药师只有不断提高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马艳;张旭;左巍;郭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2009年1-6月手术病例624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频率居前10位的品种为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甲硝唑、奥硝唑和夫西地酸;单一用药占26.92%,二联用药占60.58%;术后用药时间均超过规定时间.结论 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祝亚文;潘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茶碱的临床用药实例分析

    目的 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合理使用氨茶碱.方法 通过上报的氨茶碱不良反应报告,对氨茶碱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9例应用氨茶碱患者分别合并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H2受体阻断剂、抗心律失常药,血药浓度均高于氨茶碱的有效浓度20 μg/mL,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使用氨茶碱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疗效,保证个体化给药.

    作者:张明文;王海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氮平治疗伴发抑郁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n=38),阿米替林组(n=36),对照组(n=36),各组均行常规神经营养药物和促智药物治疗.米氮平组同时口服米氮平30 mg/次,1次/晚;阿米替林组同时口服阿米替林25 mg/次,分早晚2次口服,大剂量为100 mg/d,总疗程均为12~24周,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抑郁或精神障碍药,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6个月,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于6个月对各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评定.结果 ①米氮平组在治疗第1、2、4、8、12周和6个月时,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阿米替林组在治疗后第2、4、8、12周及6个月时,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②米氮平组及阿米替林组在治疗后12周、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③治疗期间米氮平导致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阿米替林治疗组(P<0.05).④各组治疗后并发症及预后比较:对照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米氮平治疗组、阿米替林治疗组(P<0.05),其死亡率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米氮平能有效改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伴抑郁的症状,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党雷;向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 建立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乙酰螺旋霉素片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控制菌采用离心沉淀集菌+薄膜过滤法.结论 确立了乙酰螺旋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刘杨;王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注射液中铝离子浓度

    目的 建立注射液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注射液中铝离子浓度.结果 线性方程为A=5.946×103C+2 044,溶液浓度在0~25 μl/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6),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1.0%(n=15),重复性RSD为2.2%(n=5),精密度RSD为2.1%(n=6 ).结论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注射液中铝离子浓度,方法准确、可靠、快速,适用于注射液中痕量铝元素的浓度分析.

    作者:韩峰超;孙晓娟;董宇;王晓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外科开腹手术患者,评估患者的术前焦虑状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术后时间、疼痛程度,按需给药.结果 外科手术患者均存在术前焦虑状态,术后根据个体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镇痛效果良好.结论 重视对患者术前焦虑因素的评估、术后及时镇痛及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对缓解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抗性试验观察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水平.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做比较,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有效氯25 mg/L消毒液作用1 min,对8株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杀灭对数值全部>5.00;含有效氯25 mg/L消毒液作用1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杀灭对数值>5.00.含有效碘75 mg/L消毒液作用3 min,对8株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杀灭对数值全部>5.00;含有效碘75 mg/L消毒液作用3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杀灭对数值>5.00.结论 未发现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本院常用消毒剂产生抗性.

    作者:白雪;陈佰义;褚云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确诊仅有肺外脏器受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儿中消化系统受累6例,神经系统受累3例,泌尿系统受累1例,血液系统受累1例,皮肤关节肌肉受累1例,多脏器受累2例.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肺外并发症者临床多见,以肺外脏器受累为首发症状或仅有肺外脏器受累者要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作者:文广富;刘春峰;许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轻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4 mg静推,每日2次;中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4 mg静推,每日4次;重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8 mg静推后,将8 mg纳洛酮加入500 mL液体中静滴.结果 催醒时间治疗组平均为8.71 h,显效率为94.6%,对照组平均为10.11 h,显效率为8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做为抢救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 介绍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 制备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应用本品治疗临床上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等,观察其疗效.结果 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治疗门诊患者190例,总有效率达93%以上.结论 该制剂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皮肤瘙痒等有良好疗效.

    作者:周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剖宫产手术预防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妇产科170例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17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94.7%的产妇应用1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钠,疗程一般为5 d.大多数产妇采取手术后给药.结论 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用药剂量过大以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作者:张奕;李润萍;孟繁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国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国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服1~2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于4、8周前后观察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治疗4、8周后,24 h平均血压下降26.74/14.46 mmHg,31.82/18.25 mmHg.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日服1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作者:唐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清洁手术的药学监护

    目的 调查我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其中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普外科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行乳腺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的638例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种类、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638例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应用多,其次为头孢菌素类,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结论 我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医院应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韩莹旻;何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桂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桂枝(Ramulus Cinnamom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Pe-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桂皮酸(1)、花旗松素(2)、原儿茶酸(3)、反式-邻羟基桂皮酸(4)、原儿茶醛(5)、苯甲酸(6)、反式-邻甲氧基桂皮酸(7)、顺式-邻甲氧基桂皮酸(8)、对羟基苯甲酸(9)、香豆素(10)、胡萝卜苷(11).结论 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8、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琳;赵庆春;谭菁菁;尚振苹;杜占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早期分层评价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根据血清HBeAg、拉米夫定治疗经历、疾病进展程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核苷初治组与拉米夫定耐药组,肝硬化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ALT≤2×正常值上限(ULN)组、2×ULN5×ULN组,给予ETV 0.5 mg或1.0 mg,1次/d口服(0.5 mg:核苷初治组;1.0 mg:拉米夫定耐药组).观察指标:基线及治疗12、24、36、48周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ETV治疗12、24、36、48周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4.68%、53.19%、55.32%、68.09%,ALT复常率为65.96%、82.98%、91.49%、93.62%,24、48周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51%、14.89%.在分层评价中,ETV治疗核苷初治组、拉米夫定耐药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4、36、48周分别为56.67%、23.53%(P<0.05),70%、23.53%(P<0.01),73.33%、23.53%(P<0.01),83.33%、41.18%(P<0.01).而HBeAg阳性、HBeAg阴性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组,不同ALT水平组组间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强效的抗病毒活性.核苷初治患者应用ETV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ETV治疗HBe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患者,抗病毒疗效相似.

    作者:盛秋菊;丁洋;窦晓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43例持续时间<90 d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进行转律,23例应用普罗帕酮转律.比较两组药物转复心房颤动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0% vs 39.1%,P<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76.9% vs 50%,57.1% vs 27.3%,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缩短[(34.62±4.47)min vs(62.74±12.73)min,P<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铁军;陈艳丽;李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Ⅱ在内皮素诱导的大鼠高血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在内皮素-1诱导的大鼠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5~6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1%氯化钠慢性灌注,n=7);②内皮素-1慢性灌注组[2.5 pmol/(kg · min),n=7];③内皮素-1+奥美沙坦治疗组(0.01%食物中混入,n=7).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原和主动脉ACE与AT1受体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素-1慢性灌注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121±2)vs(141±2)mmHg,P<0.05)],血浆肾素活性明显增加[(3.1±0.6)vs(8.1±0.8)AngI/(mL · h),P<0.05)],血管紧张素Ⅰ[(45±8)vs(122±28)fmol/mL]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47±7)vs(94±13)fmol/mL]水平明显升高(P<0.05).内皮素-1灌注未影响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原以及主动脉 ACE和AT1受体表达.AT1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降低了内皮素-1慢性灌注引起的大鼠高血压.结论 内皮素-1诱导的大鼠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相关.内皮素-1与血管紧张素Ⅱ共同作用,促进了内皮素-1慢性灌注诱导的大鼠高血压进展.

    作者:姚丽;王力宁;焦亚彬;魏丹丹;刘美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