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魏冬云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为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HATP酶抑制剂.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配伍信息,笔者观察了其与28种针剂进行配伍的情况,并对配伍结果 进行了总结,认为在临床配伍时,奥美拉唑钠应单独与0.9%NS 100mL进行配伍合适.
作者:何丹;崔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与多西环素两组药物口服治疗男性不育伴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 将112例男性科初诊检查精液异常的不育患者(伴支原体感染)随机分成2组:A组62例,口服加替沙星400mg,1次/d;B组50例,口服多西环素200mg,1次/d,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有效率A组为96.77%,B组为98.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13%,B组为22.00%(P>0.05),两组药物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与多西环素口服治疗男性不育伴支原体感染均有满意的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金灿;毛金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儿抗感颗粒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造成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其解热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 小儿抗感颗粒能明显降低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提高小鼠痛阈值,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 小儿抗感颗粒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朱艳菊;贾冬;张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复安,为中枢性止吐药和胃肠动力药.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综述甲氧氯普胺临床新用途.发现其治疗偏头痛、肾绞痛、顽固性呃逆、糖尿病性神经源膀胱有较好疗效,可用于腹部外科术中、术后预防内脏牵拉反应,减少并发症,还可用于防治剖宫产并发症及促进泌乳.
作者:沈建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笔者通过对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的技术性能、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工作实践和体会几个方面的阐述,表明自动分包技术在中心摆药工作中呈现巨大优势,旨在推动医院药品单剂量调配实现自动化的进程.
作者:马琳;邹晓雯;郭新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妥布霉素滴眼液的安全性.方法 对比观察妥布霉素滴眼剂、5%辣椒酊、生理盐水局部应用、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1周对家兔眼的刺激性.结果 妥布霉素滴眼液单次及多次给药对兔眼均无明显影响,双眼角膜透明,无混浊,虹膜纹理清晰,结膜无充血、水肿、分泌物.结论 妥布霉素滴眼液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曲晓梅;李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锌维糖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锌维糖浆的处方、配制和质量标准,在同一介质的不同酸度条件下,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法对锌、镁离子进行连续配位滴定测定含量.应用锌维糖浆治疗锌缺乏症患儿72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91.4%.结论 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靠,锌维糖浆治疗锌缺乏症患儿,疗效确切.
作者:朱增燕;仇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模型组、肾病综合征模型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分别于2、3、4周留取24h尿,测定尿蛋白,并离心沉淀备测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同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结果 肾病综合征大鼠尿中TXA2明显增加,随病变发展逐渐升高.而PGI2没有明显变化.LMWH治疗后尿中PGI2浓度升高,24h尿蛋白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结论 LMWH可增加NS大鼠尿中PGI2浓度,纠正TXA2/PGI2比值失衡.是其保护肾脏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陈忠辉;张道友;吴仁胜;杨利才;杨沿浪;徐海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用药的方案.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月-2007年3月门诊处方1382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书写有问题的处方254张,主要表现在规格、斜线、涂改、临床诊断、年龄、性别;不合理用药的处方604张,主要表现在给药次数、选择药物、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等方面不合理.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的学习,提高处方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徐成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本病可导致严重心血管病变,正在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目前,发现其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免疫系统激活,发病与感染有关,但对干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还是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然不清.笔者从不同角度就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元华;何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亚麻醉剂量丙泊酚对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丙泊酚组(P组),符合拔管条件后,缓慢静注丙泊酚(0.5mg/kg);静注生理盐水组(N组).结果 P组拔管后即刻MAP、HR分别上升4.7%、3.6%.与拔管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组拔管后即刻MAP、HR各上升9%、10%,与拔管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亚麻醉剂量的丙泊酚可明显减少全麻患者拔管反应.
作者:雷海明;张雪红;甄庆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因患脑囊虫病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一般状态良好,神志清,右侧面部及肢体间歇性抽搐并伴头痛、呕吐及明显颅高压症状,头部CT示病灶周围水肿.
作者:王淑珍;王春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分析了基层医院药师如何从单一的后勤保障型模式向技术服务型模式转变的过程,即以患者为中心实现药学服务.要求基层医院药师要以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医院药师职能的转变是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广大群众对健康需求增长的需要,是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是药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基层医院药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加速医院药学发展.
作者:杨椒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1994-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死亡率.
作者:李永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3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片100mg/d口服.疗程为48~96周.观察两药对HBV DNA、ALT、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影响及其所致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未检测到FIBV DNA的病例分别为55.56%、31.58%,83.33%、36.84%.e抗原阴转率与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恩替卡韦能更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不良反应与拉米夫定相似.
作者:侯春阳;李方治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娩出胎头后,子宫肌层常规注射缩宫素20IU,观察组使用缩宫素外,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共400μg.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h的出血量、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减少,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少,乳汁分泌量无减少.结论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显著,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初照;徐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笔者通过回顾性处方调查方法,查阅了8127张儿科门诊处方,对儿科门诊患者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8127张儿科门诊处方使用药物平均6~8种,多可达14种,有7种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药品不良反应随用药品种类增多而增多.结论 4.7%儿科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应该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加强临床用药监控,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提高儿科门诊患者的用药水平.
作者:易洁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盐酸阿夫唑嗪片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选择顽固性尿潴留产妇38例,均先按常规进行心理疏导、诱导排尿、新斯的明针肌肉注射、开塞露塞肛、中药煎服及留置导尿3d等处理后仍不能排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盐酸阿夫唑嗪片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再次留置导尿2d.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d内,治愈率为78.9%,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留置尿管2d,2d拔管后治愈率为84.2%,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盐酸阿夫唑嚷片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疗效明显,且作用快,副作用小,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宣婉茹;杨黎星;王玉秀;杨迪琼;祝玲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监测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实现个体化给药,为临床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 监测使用左氧氟沙星(左克)注射液、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海他欣)注射液、头抱哌酮/舒巴坦(可倍)注射液3种药物的老年患者(年龄>55岁)血清肌酐浓度,计算肌酐清除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生理性肾功能减退现象.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中存在大剂量使用现象,而患者肌酐清除率不符合用量要求的约占1/3.结论 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监测老年患者肌酐清除率,对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糖并消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甘草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8:3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2 nm[2-3],理论塔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结果 甘草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0%.结论 本方法 简便易行,适用于糖并消丸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全艳晖;冯川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