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肿瘤新靶点USP7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宋洁梅;温小安;孙宏斌

关键词:泛素, 泛素化, 去泛素化, USP7, 抑制剂, 肿瘤
摘要: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失控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等疾病密切相关,以该系统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已逐渐引发关注,其中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作为抗肿瘤药物已成功上市.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是UPS中的一种关键性酶,作为去泛素化酶参与细胞内肿瘤抑制、DNA修复及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诸多重要蛋白的活性调控.本文介绍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及其抑制剂,强调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相关文献
  • Breo Ellip

    Breo Ellipta是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一种长效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该药是由糖皮质激素糠酸氟替卡松(100 μg)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三苯乙酸维兰特罗(25μg)组成的复方干粉吸入剂,于2013年5月10日通过FDA审批[1].

    作者:孙金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分子PIM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PIM激酶家族在各类肿瘤中高表达,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PIM激酶有望成为抗癌药物的新靶点,小分子PIM激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PIM激酶家族蛋白结构、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途径以及小分子PIM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郑小洲;金晓磊;赵临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有关物质的合成

    目的 为了加强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氟比洛芬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合成氟比洛芬的相关物质.方法 以4-溴代联苯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Grignard反应,再分别与2-溴丙酸乙酯、乙酸酐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氟比洛芬的3个有关物质,其结构经1H-NMR、MS确证.结论 合成的产品可作为氟比洛芬原料药质量控制的有关物质对照品.该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

    作者:杨红光;王庆河;王亚丽;马文希;程卯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咪唑-[1,2-b]哒嗪类mTOR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咪唑-[1,2-b]哒嗪类mTOR抑制剂,并对其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3-氨基-4-溴-6-氯哒嗪、l-(N-Boc-哌啶-4-基)溴乙醛等为原料,通过对咪唑[1,2-b]哒嗪环的构建,Suzuki偶联等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分别采用SRB染色法、Z’-LYTE(r)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mTOR激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 H-NMR、13C-NMR、HR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16、27等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翁怡然;高善云;杨振军;张亮仁;张礼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设计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方法 通过合成β-榄香烯单氯代物,在其结构中引入取代哌嗪结构来合成β-榄香烯取代哌嗪衍生物,然后再与取代苯甲酰氯或取代苯丙烯酰氯反应制得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采用MI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等10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榄香烯取代哌嗪酰胺类衍生物.经1H-NMR、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构.其中21个化合物经MTT法测定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活性大多高于β-榄香烯.

    作者:王敬敬;张美慧;夏明钰;徐莉英;董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ARP抑制剂veliparib的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 设计合成PARP抑制剂veliparib,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R)-吡咯烷-2-羧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甲基化、开环、N-H保护、水解、酸氨缩合、咪唑合环、脱保护和成盐酸盐等步骤不对称合成目标化合物veliparib.结果 设计的合成路线与文献不同,目标化合物veliparib的合成总收率为9.48%,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经1 H-NMR和GC-MS确证.结论 设计了全新的合成路线,该路线具有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避免了使用手性柱分离目标化合物,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吕天翔;王凌霄;王晓奎;胡春;周辛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镭223二氯化物(Radium Ra 223 dichloride)

    镭223二氯化物(Radium Ra 223 dichloride)是由拜耳(Bayer)公司开发的一种治疗有症状骨转移(symptomatic bone metastases)及无已知内脏转移(no known visceral metastatic disease)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药物,于2013年5月15日由美国FDA批准上市[1],商品名为Xofigo.分子式:223RaCl2;分子量:293.924;CAS登记号:444811-40-9.

    作者:李传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罗氟司特合成路线图解

    罗氟司特(roflumilast,1)化学名为N-(3,5-二氯吡啶-4-基)-3-环丙甲氧基-4-二氟甲氧基苯甲酰胺,是由德国安达(Altana)公司研发,瑞士奈科明公司(Nycomed Pharma GmbH)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于2010年7月在欧洲获得批准,随后在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上市,商品名为Daxas.2011年3月又获得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该药是十多年来首个获得批准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药物.本品可通过抑制PDE4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降低COPD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对肺组织造成的损伤.

    作者:刘文峥;王国成;刘博文;张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

    目的 为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系列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方法 以2-巯基苯并噻唑为原料,经弱氧化、氨化、再氧化得到2-苯并噻唑磺酰胺;各种取代苯胺与三光气反应制得一系列取代苯异氰酸酯;2-苯并噻唑磺酰胺与各种取代苯异氰酸酯反应,得到一系列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5个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除化合物6b外其余14个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NMR和MS确证.初步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6b、6e、6n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抗肿瘤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作者:贾心语;苗娜;马丽娟;钱宇;巴俊杰;程卯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5-二亚苄基环戊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制K562细胞生长活性

    目的 设计合成2,5-二亚苄基环戊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以环戊酮为起始原料,通过Stork烯胺反应、Aldol缩合、Mannich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并采用MI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5-二亚苄基环戊酮Mannich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初步药理结果显示9个目标化合物对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姜黄素.

    作者:梁琳;刘红;马娟;董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抗肿瘤新靶点USP7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的失控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等疾病密切相关,以该系统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已逐渐引发关注,其中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作为抗肿瘤药物已成功上市.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是UPS中的一种关键性酶,作为去泛素化酶参与细胞内肿瘤抑制、DNA修复及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诸多重要蛋白的活性调控.本文介绍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及其抑制剂,强调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梅;温小安;孙宏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达拉菲尼(Dabrafenib)

    达拉菲尼(dabrafenib)是由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开发的BRAF激酶抑制剂,商品名为Tafinlar,于2013年5月28日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黑色素瘤[1].Tafinlar为一种单药口服胶囊,适用于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手术不可切除性黑色素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的治疗.

    作者:李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