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病见习教学改革的体会

杨丽

关键词:传染病, 教学, 改革
摘要:近20多年来,传染病的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新传染病不断出现,老传染病死灰复燃,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使得一些教科书上所列的老传染病已明显减少,其重要性也在降低,如脊髓灰质炎、流脑、阿米巴痢疾大多数寄生虫病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16基因甲基化与AFP、CEA的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p16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改变状况及其AFP、CEA临床意义的比较.[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4例HCC患者血清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改变情况,并分析与AFP、CEA敏感性、特异性的关系.[结果]HCC患者血清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76.6%(49/64),而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肝部疾病组血清未检出p16基因甲基化,AFP阳性检出率81.3%(52/64),CEA阳性检出率21.9%(14/64).[结论]p16基因检出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是HCC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三者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有实用价值.

    作者:林(京力);唐永明;陈龙邦;王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尿素霜中尿素及维生素A的测定

    [目的]对复方尿素霜中尿素、维生素A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尿素的测定波长为428 nm,在20~18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3%,含量为(10.05±0.22)%;维生素A的测定波长为328 nm,在4~20 u/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1%,含量为(2.03±0.06)%,二者无相互干扰.对自制的3个批号的尿素霜中的尿素、维生素A的含量分别测定,符合外用制剂的含量要求.

    作者:于佳;范青;吕慧怡;冷东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院内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析

    [目的]回顾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4年送检的各种标本中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ddepacia,BC)菌的分离与药敏结果,为院内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菌种的鉴定采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API2ONE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3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准确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培养基的制备和药敏试验操作均严格按照NCCLS的规定执行.[结果]3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分离于痰标本、导管尖端、尿液和血标本中.其中痰标本31株,导管尖端2株,尿标本2株、1株血标本.药敏结果如下:耐药率高为头孢西丁(94.4%)其次是庆大霉素(83.3%),阿米卡星(66.7%),敏感率较高的有头孢哌酮/舒巴坦(88.9%),头孢他啶(77.8%), 环丙沙星(75%).[结论]院内感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治疗首选抗生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

    作者:王晶;韩丽霞;张凤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环境、氟伐他汀对人系膜细胞表达FN、IV型胶原作用.[方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高葡萄糖组及加氟伐他汀组,培养24、48 h收集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FN、IV型胶原.[结果]在高糖组24、48 h FN分别是(1.552±0.546)和(2.547 0±0.968) ng/mL,明显高于正常糖组24、48 h,FN:(0.777±0.076)和(1.180±0.091) ng/mL(P<0.01); 在高糖组24、48 h IV型胶原分别是(64.577±5.543)和(80.140±6.605) ng/mL,明显高于正常糖组24、48 h IV型胶原:(42.468±5.615)和(46.368±5.714) ng/mL(P<0.01).氟伐他汀可减少高糖浓度下细胞上清液中FN、Ⅳ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在高糖组与氟伐他汀(1 μmol/L,10 μmol/L)作用24、48 h FN和IV型胶原分别是(0.955±0.102)、(0.858±0.081) ng/mL,(0.652±0.078)、(0.822±0.257) ng/mL(P<0.01)、(34.908±4.283)、(32.163±2.220)、(28.260±4.287)、(23.233±7.284) ng/mL(P<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抑制高糖刺激的系膜细胞表达FN、Ⅳ型胶原.

    作者:尹永红;吕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恶性肿瘤不仅在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累及邻近组织,而且常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生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概括为5部分:黏附、降解、运动、血管生成和基因调控.

    作者:高金花;王琦;胡溢博;赵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其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阐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及发病的流行病学原因和依据.[方法]通过对大连市6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对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6例感染病人发病前无明显病征,通过常规体检从粪便标本中检获到虫卵,从驱虫中获取成虫,经病原学鉴定诊断为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结论]微小膜壳绦虫少数感染时,人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感染严重,患者主要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受损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本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作者:郑莉莉;崔昱;陈凤义;戴晓冬;秦元华;任一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MSH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及32例胃炎组织hMSH2、P53的表达.[结果]胃癌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79.37%)明显高于胃炎组(53.13%)(P<0.05);胃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88.89%)明显高于胃炎组(21.88%)(P<0.05).hMSH2蛋白在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及黏液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82.76%和80.0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9.66%和73.33%,两者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MSH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及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胃癌发生机制.

    作者:刘飞飞;李梅;王朝晖;吕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消旋四氢巴马汀对家兔心脏传导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旋四氢巴马汀静脉注射对在体家兔心电图和希氏束电图的影响,以探讨消旋四氢巴马汀对家兔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A、B组分别为大、小剂量组,C组为对照组.各组静注消旋四氢巴马汀(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前、后5、15、30、60、120、180、240、300 min同步记录家兔心电图、希氏束电图,后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心率减慢、P-R间期和A-H间期延长以5 min为著.A、B、C组,5 min心率分别为(220±19)、(245±17)和(270±16) bpm;P-R间期分别为(70.75±3.88)、(65.22±3.87)和(60.45±4.00) ms;A-H间期分别为(49.25±3.73)、(44.44±4.80)和(39.80±4.50) ms,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B、C 3组P-A间期、H-V间期均无变化.[结论]消旋四氢巴马汀对心脏窦房结及房室传导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韩振华;牛小麟;任付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23基因的克隆及真核双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通过分别克隆白细胞介素-23(IL-23)基因的双亚基p19和p40,构建pcDNA3-IL-23真核双表达载体,为通过IL-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增强其介导的免疫抗肿瘤作用提供基础.[方法]一步法从小鼠脾脏及胸腺中提取p19和p40总RNA,RT-PCR法扩增p19和p40的cDNA,扩增产物与pMD18-T vector连接并热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 PCR法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并进行DNA的测序鉴定,将pMD18-p19和pMD18-p40分别限制性酶切,在对pcDNA3表达载体限制性酶切后将切胶回收的p19和p40片段分别克隆至pcDNA3.0表达载体, 对阳性质粒进行XhoI/KpnI双酶切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脾脏及胸腺中提取p19和p40总RNA电泳鉴定是完整的,克隆的p19和p40 cDNA经测序鉴定与Genebank中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pcDNA3.0-p19和pcDNA3.0-p40质粒分别限制性酶切后得到了593 bp和1028 bp的基因片段;构建的pcDNA3.0-IL-23表达载体限制性酶切后得到了1.62 kbp的p19+p40片段.[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IL-23基因,并分别构建了pcDNA3-p19、pcDNA3-p40和pcDNA3-IL-23真核表达载体,为IL-23基因转染DC来增强其免疫活性创造了条件.

    作者:谭广;王晓刚;程雷;罗海峰;王忠裕;殷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护理41例

    本文总结了41例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鼻腔分泌物、视力、视野等,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本组1例脑脊液鼻漏,3例尿崩症,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作者:张莲春;秦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种抗磷脂抗体在反复流产患者体内的表达

    [目的]对照性地研究多种抗磷脂抗体(APA)在反复流产患者体内表达的情况,以探讨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35例为研究组,正常早孕妇女3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6种APA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阳性率80%,对照组阳性率2.86%(P<0.001);研究组6种APA均有阳性出现,共计出现72例次,对照组仅1例抗体阳性;研究组中6种抗体的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反复流产患者中抗磷脂酸抗体阳性率高,可能有助于提高APS的诊断率;对反复流产患者如发现多种APA阳性,应动态监测APA的变化;采用多种APA的联合检测,将提高其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新宇;赵一兵;刘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哮喘小鼠血清IL-4和IL-15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哮喘小鼠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5(IL-15)与IL-4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 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用鸡卵白蛋白(OVA) 抗原溶液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干预组每次雾化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进行干预.定雾化激发后24 h取各组肺泡灌洗液进行嗜酸性细胞计数,并用ELISA方法测测定血清IL-15、IL-4的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 [结果]IL-4与IL-15水平和嗜酸性细胞数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组分别为(18.73±3.07 )pg/mL,(18.10±2.66) pg/mL和(9.57±1.63)×105/L;干预组分别为(14.04±1.58) pg/mL, (14.37±2.46) pg/mL和(7.47±2.11)×105/L;对照组分别为(9.26±1.87)pg/mL,(10.82±2.13) pg/mL和(3.22±1.78×105/L);血清IL-4与IL-15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IL-4与IL-15在哮喘发病中有一定的联系,IL-4作为一种对哮喘发生发展起负向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推断IL-15在哮喘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颖;金发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应用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验证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提出延长药效的优化方案.[方法]对16例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进行窥镜下肉毒毒素环形点注后临床观察.[结果]通过窥镜注药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降低与贲门扩张程度均有显著差异(P<0.001),其有效率达93.7%.反转注射法与常规法,定期复注与单注法二项比较,其延长疗效作用均有显著差异(P<0.05),维持疗效的时间超过1.5年.[结论]肉毒毒素治疗AC是有效的疗法,提出针头刺入深度、定期复注和反转注射法等优化方案,治疗AC更为有效而实用的途径.

    作者:王春;宁强;李万敏;张伯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36例有创机械通气气道高压报警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阐述有创机械通气气道高压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采用计数方法归纳分析136例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高压报警情况.[结果]273例次气道高压报警主要原因依次为:人机对抗110次(40.29%)、气道分泌物增多40次(14.65%)、支气管痉挛30次(10.99%)、管路积水25次(9.16%)、报警上限设置不当20次(7.33%)、肺外疾病所致20次(7.33%).[结论]熟练掌握呼吸机的应用及对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常见原因的正确分析和及时处理,对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治疗和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

    作者:槐永军;陈萍;万超;吴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日本四日市小学生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为阐明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漫延扩大的诱因提供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方法]通过健康调查表,对日本四日市旧污染区楠小学校及非污染物下野小学校的学生进行有关变态反应性疾病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下野小学调查对象中患过敏性鼻炎学生占23.4%,显著高于楠小学(占14.4%) (P<0.01),而楠小学调查对象中患荨麻疹学生占6.8%,显著高于下野小学 (占3.6%)(P<0.05).两校调查对象有既往史的父母及祖父母中,占前2位的疾病分别是花粉症和过敏性鼻炎.其中,下野小学调查对象的父亲和祖父母花粉症既往史率分别为26.2%和20.8%, 显著高于楠小学(分别为20.0%和11.8%)(P<0.05或P<0.01). 两校调查对象的变态反应相关疾病患病率与其父母及祖父母既往史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饮食习惯对该两所学校学生的变态反应相关疾病诱发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朴丰源;孙鲜策;赵瑾瑶;陈敏;叶建新;山内 彻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同时应用内乳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目的]介绍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移植物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早期效果和临床经验. [方法]同时应用左内乳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1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搭桥18例,非体外下搭桥3例.平均每例搭桥(4.21±0.98)支,搭动脉桥2.6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诊未发现心绞痛复发,除1例心衰外,无其他心脏事件发生,无心电图缺血表现发生.无前臂缺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乳动脉和桡动脉搭桥的近期效果显著.

    作者:赵鲁宁;卞晓明;敖定椿;毕健;骆铁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镜超薄切片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超薄切片技术是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的中心环节,然而在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刀痕、震颤、空洞、皱褶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超薄切片质量,无法观察到组织细胞超微结构.作者就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吕广艳;曲淑贤;崔颖;田晓光;高船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用正态模拟数据对定量诊断指标的界值进行分析

    大量研究表明,自然界和人体的各种参数和指标多符合正态分布规律[1],但由于抽样样本量等原因所限,符合总体条件的正态分布数据很难获得,在疾病的诊断中,少见疾病和首发疾病的资料更难获得,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正态模拟数据分析某一诊断指标诊断某种疾病的界值的方法,为类似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辉;房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肠CT成像的临床应用

    结肠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检查方法也很多.近年来随着多层CT的出现及CT仿真内镜等新技术的应用,使CT逐步成为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病人检查、普查和术前分期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就结肠CT成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其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王克礼;李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肥胖小儿的手术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肥胖人数逐年上升,特别在小儿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以几年来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手术室施行的耳鼻喉科手术为例将有关肥胖小儿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韩炜;尹兵;孙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