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

黄丽

关键词:老年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5--2010年期间,3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和34例非老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在临床表现特征上进行比较分析,并回顾性分析34例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4例中有27例好转出院,7例经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治疗后好转.结论: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进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如何与教学实践结合

    现代的很多医学院校,对待医学的教学知识培训中,都比较注重对于医疗学课程的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理论知识导向实际经验,对于医院进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的教学,是教学中一门重要的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培训.本文通过阐述消毒与灭菌的方法,紧密地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状态,将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检验.

    作者:薛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临床护理在乳腺外科的作用

    目的 浅谈临床护理在乳腺外科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制定临床路径表,进行效果评价,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提升.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有效协调、充分发挥临床护理工作的佳状态,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达到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作者:张金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消化内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本文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护理的实际情况,探讨消化内科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对策,为消化内科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杨汝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0例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50例呼吸衰竭的NIPPV治疗.方法:50例呼衰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吸氧、抗感染、抗心衰、解痉、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行NIPPV治疗.结果:50例患者经NIPPV治疗,有效(显效+好转)4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结论:只要出现呼吸衰竭,而不存在NIPPV禁忌的情况,吸氧2h血气无明显改善,就进行NIPPV,及时纠正呼吸衰竭,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作者:唐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的常见损伤,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肋骨特殊的解剖特点以及投照位置、方法、条件等原因,常不能完全准确地显示骨折的数目、部位及类型,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本文收集肋骨骨折漏诊病例进行分析,以期大程度提高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避免漏误诊.

    作者:龚建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对8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而对照组53例患者单纯采取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讨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作者:姚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检测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检测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C值,分析阳性率及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血浆SCC-Ag阳性率较腺癌明显升高(P<0.01),鳞癌患者期别越晚SCC-Ag阳性率越高(P<0.05),放化疗前后阳性率明显下降(P<0.01),复发和/或转移患者SCC值明显升高.结论SCC-Ag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在中晚期宫颈鳞癌的诊断、治疗效果及复发/转移的判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谢优优;吴素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临床观察

    外阴白色病变(亦称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斑)是以外阴部皮肤及黏膜不同程度的变白、变薄、萎缩以及增厚似皮革、粗糙、湿疹样改变的状态,可伴有外阴奇痒、水肿、皲裂及散在的表浅溃疡[1].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00例,均符合<实用妇产科学>制定外阴白色病变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4~80岁,平均52岁;对照组5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两组病程均在3个月~5年.两组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同治疗方式疗效比较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到2011年134名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人,实验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实验组术后角膜散光比对照组小,实验组的手术后的视力恢复和对照组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较好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神经源性肺水肿护理

    相关文献报告,肺水肿的死亡率为58%.肺水肿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前者临床较多见,后者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中较少见,常见于各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我们医院对2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救治和护理经验作初步总结.

    作者:赵明;刘清花;乔明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

    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症,通常在分娩后的2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的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和嗜睡状态.[1]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我们既要重视生物因素对产妇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孕妇的影响,而临床工作中心理因素对孕妇的影响则是我们探讨的新课题.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对产妇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效果,提高孕妇对心理应激的应付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使母婴平安渡过围产期.我们对75例孕妇实施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遴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的:解决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在遴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综合了各个省市的配送标准,就配送企业遴选标准、配送商的数量及费用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建议通过完善基本药物配送政策,以现代物流能力为主要标准,制定相对统一的遴选办法;遵循市场规律,限定配送企业数量及配送费率;通过基本药物配送与非基本药物配送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遴选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吴胜英;韩晓亮;孟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后小儿麻痹征候群患者身心症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和评估上海市社区小儿麻痹症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为社区进行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吴文源修订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例小儿麻痹症后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与评估,并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患者的SCL-90评定结果:敌对(1.99±0.78);躯体化(1.72±0.84);焦虑(1.67±0.85);抑郁(1.52±0.80);其他(1.43±0.674);偏执(1.34±0.76);恐怖(1.32±0.86);人际关系敏感(1.32±0.56);强迫症状(1.28±0.62);精神病性(1.15±0.60);结论后小儿麻痹征候群是一种原因不明、症状复杂、治疗困难的临床症候群,需要医疗、康复、教育等社会卫生保健部门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治疗.

    作者:顾春红;孙巍;张晓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和降纤药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组30例,巴曲酶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天2次,疗程14天;巴曲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第1天生理盐水250ml+巴曲酶10BU静滴,第3天生理盐水250ml+巴曲酶5BU静滴,第5天生理盐水250ml+巴曲酶5BU静滴.结果 21天后观察,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巴曲酶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优于巴曲酶.

    作者:宋素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4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控制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各病区护士长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结果 因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的给药错误占护理不良事件的首位,其次是跌倒事件,9:00-15:00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时段,5年以下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结论必须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工作制度,重视细节管理,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做到弹性排班,加强全方位、规范化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文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六味木香散研究进展

    对蒙药六味木香散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为该蒙药的进一步研究&推广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孟和吉日嘎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1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门诊部和住院部收治的14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红霉素治疗.3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数据,评估疗效.结果:14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mpigm阳性75例,阳性率53.6%,其中观察组mpigm阳性42例,阳性率30%,对照组mpigm阳性33例,阳性率23.6%;140例患儿均有咳嗽现象(多表现为顽固性刺激性干咳),并伴有发热、喘憋、气促、肺部干、湿性罗音等情况.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常伴有肺外合并症,易发生漏诊.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文重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对卵巢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卵巢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D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继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简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吕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27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血糖降至正常或趋于正常水平.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手段.

    作者:高丽;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