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马丽敏;贾德兴;冯静;李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P73、AFU及AFP的含量,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水平均明显高于后3组,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阳性率分别为64.58%、83.33%、75.00%,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HCC阳性率达95.83%,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HCC诊断价值.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值,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FBG)、糖尿病病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收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0~65岁,男女各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年龄40~60岁,男50例,女35例.采集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比例、吸烟比例、饮酒比例、空腹血糖.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杜精睛;马跃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 tid 连用8 w,对照组加用淀粉制成的安慰剂.实验采用双盲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段变化;观察治疗期间是否有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及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及严重冠脉事件.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厉飞飞;郭雯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生产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给予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统计比较两组产前、产后的生理指标,产后出血率,产后30 min、2 h和24 h的累积出血量,常规时间指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前产后血压、心率、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后出血率及产后30 min、2 h、24 h的累积出血量明显下降(P<0.01),持续宫缩时间明显延长(P<0.01),第三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和恶露出血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增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少芬;扶梦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结果 在顺产组中,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快速断脐组,而剖宫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断脐时间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剖宫产组等待脐带搏动自然消失的时间短于顺产组.结论 顺产接产时,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可增加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值,减少贫血的发生;但对剖宫产的新生儿,此方法不增加也不减少血红蛋白值,而且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雪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渐进式放松训练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渐进式放松训练对减轻食管癌手术应激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择期手术的病人,按收治病区随机分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放松训练.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前1 d,术后1 d,3 d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检测病人焦虑程度,并检测生理指标血压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病人的焦虑程度,血压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放松疗法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程度,降低患者血压,减少应激反应,对促进病人尽快康复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钾血症:临床关注的心电图问题

    心电图是诊断高钾血症、判定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我们临床心电图资料和文献复习,简述高钾血症临床心电图分析困惑的问题:高钾致窦室传导阻滞、引起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和Brugada样改变、可影响持久性房颤、心脏起搏和旁路传导等复杂心电图改变.

    作者:陈娟;刘仁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P73、AFU及AFP的含量,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水平均明显高于后3组,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阳性率分别为64.58%、83.33%、75.00%,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HCC阳性率达95.83%,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HCC诊断价值.

    作者:马丽敏;贾德兴;冯静;李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发生的糖尿病.由于肝脏是体内葡萄糖代谢非常重要的器官,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时影响糖的正常代谢,发生糖耐量减低或出现糖尿病.该病发病较缓慢,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加重肝损害甚至发生肝癌几率增大.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是需要临床引起重视及积极治疗的疾病.现就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刘会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睾丸扭转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一侧阴囊疼痛为主诉,术前均行睾丸鞘膜穿刺液化验及阴囊彩超检查,穿刺液细胞计数均提示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无增加,多普勒彩超表现为患侧睾丸肿大,睾丸血流消失23例,减少3例.结果 26例患者中患侧复位1例,患侧复位并对侧固定4例,仅行患侧切除11例,患侧切除并对侧固定10例.结论 睾丸鞘膜穿刺液化验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简便和可重复的临床检测方法.尽早手术探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睾丸切除风险.

    作者:王啸;黄后宝;程庆水;沈群山;姜书传;卓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钻孔术联合VSD治疗四肢长骨骨外露2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骨钻孔术联合(Vacucon-sealing drainage,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长骨骨外露的效果.方法 对27例四肢长骨骨外露患者行骨钻孔术及VSD治疗7~10 d,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者行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肉芽生长欠佳者予以二次清创及VSD治疗并待创面肉芽新鲜后植皮.同时选择既往住院的同等面积和深度的骨外露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银锌霜换药,后期行植皮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5例因肉芽未完全覆盖外露骨组织行二次VSD治疗,27例患者皮片成活良好,平均住院天数47.7 d,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2.3 d.结论 骨钻孔术联合VSD治疗四肢长骨骨外露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高峰;张博;崔晓林;胥学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肢体循环治疗糖尿病下肢微血管病变的护理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身体末端微血管病变常引起营养物质的缺乏,终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坏疽,一般以位于身体远端的足部多见.下肢微血管病变轻者表现为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而皮温不低;继续发展表现为动脉搏动减弱、间歇性跛行;重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静息痛[1];严重的将发展为糖尿病足,对糖尿病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2].我院采用肢体循环仪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在治疗前、中、后进行系统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勇飞;马鸣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临产孕妇中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的健康临产孕妇(均为妊娠38周以后临产)157例(研究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未孕妇女108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进行检测,并相互比较.结果 研究组PT、AP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T:10.8±1.4/11.9±1.3,P<0.05;APTT:32.8±3.6/30.4±1.9,P<0.05),Fib含量明显增加(4.3±0.23/2.8±0.53,P<0.01),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孕妇女体内凝血时间、纤溶活性和抗凝成分均发生显著性改变,血液凝固性提高.因此产前及时检查凝血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及时发现潜在的产科DIC意义重大.

    作者:李关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腮腺肿瘤切除术面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整理2006年以来关于腮腺肿瘤切除、围手术期面神经保护的文献资料,就解剖、手术方法、术中监护、面神经修补、吻合,术后处理等方面作以介绍.

    作者:梁艳;张永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其临床表现并对其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具体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A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B组),每组各60例.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措施予以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的脑功能的评分情况、感染发生率等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重症脑外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好的促进患者脑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全面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芒果叶汁对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芒果叶汁对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模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实用性.方法 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小鼠动物模型及正常小鼠,分别以芒果叶汁不同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结束后测定血糖水平.结果 腹腔注射肾上腺素1.5 h后,阳性对照组和50%、33%、25%芒果叶汁剂量组能够能够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升血糖作用(P<0.05).100%芒果叶汁剂量组对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无作用(P>0.05).结论 芒果叶汁对多种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游丽萍;陈英;王惠玲;张苍竹;杨海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月经健康教育及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制量表对816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痛经发病率达71.2%,伴随症状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女大学生痛经与节食减肥、吃早餐习惯、经期食生冷或辛辣食物、经期受寒、平均每日运动时间、睡眠质量、精神压力及痛经家族史8个因素有关(P﹤0.05).结论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病率较高,痛经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较差,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里因素可诱发痛经的发生,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张丽凡;郑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气道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老年颅脑损伤患者52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观察组,间断雾化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对照组,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和肺部感染情况,后讨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氧气分压(74.5±4.8),二氧化碳分压(37.2±3.3),碱剩余(1.5±1.2),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资料(P<0.05),另外,观察组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氧气面罩吸氧基础上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莎;安瑞;陈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的 对患者快速血液检测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肌钙蛋白(cTnT)的含量进行初步诊断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疾病的进展程度.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组:患者72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症(非ACS)组37例,其亚组包括主动脉夹层破裂(AD)组17例和肺动脉栓塞(PTE)组20例;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为对照组40例.结果 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三种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其中,AD和PTE组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并且D-二聚体显著升高组AD可能性大,另外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AD和PTE组.结论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的含量可以应用于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初步筛查,显著提高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率.

    作者:李凤;李来传;史有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静脉炎60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炎的发生因素,为临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静脉炎60例.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本身、机械刺激、穿刺针的粗细、抗生素的使用、感染因素、留置时间、氯化钾的使用等因素相关.结论 了解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对预防静脉炎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诸家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乙醇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乙醇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将3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注射25%和60%乙醇溶液为实验组.通过颈总动脉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采用玻片法测量模型建立前后凝血时间的差值.结果 生理盐水组的凝血时间加快(43±15.70)s,25%乙醇组的凝血时间延缓(16±13.80)s,较生理盐水组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60%乙醇组的凝血时间加快(60±13.08)s,较生理盐水组的凝血时间缩短.结论 低浓度乙醇可延缓失血性休克家兔的血液凝固,而高浓度乙醇浓度可促进失血性休克家兔的血液凝固.

    作者:王凤;林丽琳;陈文兴;杨裕;方梦寒;陈秀娇;徐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