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观察

苏敏;杜丽玲;何伟

关键词: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 屈光参差性弱视, 个性化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方法.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人(91只眼)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B组52人(92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儿根据屈光异常类型和注视性质分为两个亚组,同时进行个性化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视力、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治疗1、3个月后A组有效率分别达92.3%,100%;B组有效率分别达54.3%,92.4%.6个月后A组治愈率达93.4%;B组治愈率达84.8%.6个月后A组立体视有效率65.6%;B组58.8%..结论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弱视个性化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立体视的建立尤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总结防范措施,为提高急诊护理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护士42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关于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对象对影响安全因素的认识情况,总结对急诊护理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急诊科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心理素质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护士认为护士心理压力大、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急诊护理安全有重要影响.讨论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护士自身与护理安全有紧密联系,提高急诊护理安全性应对护士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与护理服务水平,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有助于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加强制度管理,规范护理工作,保证急诊护理安全有序开展.

    作者:周秀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左卡尼汀对血清饥饿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对血清饥饿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左卡尼汀(20、40、80 μg/mL)治疗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Wsetern blot 法检测心肌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左卡尼汀明显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下降,caspase-3表达降低.结论 左卡尼汀对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焦洪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P73、AFU及AFP的含量,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水平均明显高于后3组,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阳性率分别为64.58%、83.33%、75.00%,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HCC阳性率达95.83%,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HCC诊断价值.

    作者:马丽敏;贾德兴;冯静;李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气道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老年颅脑损伤患者52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观察组,间断雾化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对照组,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和肺部感染情况,后讨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氧气分压(74.5±4.8),二氧化碳分压(37.2±3.3),碱剩余(1.5±1.2),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资料(P<0.05),另外,观察组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氧气面罩吸氧基础上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莎;安瑞;陈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目的 为评价中青年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关联.方法 利用Meta分析对国内外7篇符合要求文献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合并分析,通过Z检验分析合并意义,并进行异质性及敏感性检验.结果 检索到相关合格文献7篇,包括1 00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1 474例对照组.Meta分析研究发现,高血脂合并的OR值及95%的CI(可信区间)是1.76(1.39~2.24),P<0.000 01.发表性偏倚和敏感性分析显示各种危险因素在不同效应模型下的合并效应值结果较接近,表明结果较为稳定.结论 高血脂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维维;蒋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TAT3及其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属于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是由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多肽类配体激活的一种转录因子,因其可介导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生成而被确认为癌基因.目前的研究表明,STAT3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并且与胰腺癌的耐药有关.因此,阻断STAT3及其参与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肺结核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典型病例确诊并不困难;但以肺部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时确诊比较困难,容易误诊误治.现报道以肺部病变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误诊为肺结核1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作者:康立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值,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FBG)、糖尿病病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收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0~65岁,男女各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年龄40~60岁,男50例,女35例.采集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比例、吸烟比例、饮酒比例、空腹血糖.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杜精睛;马跃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结果 在顺产组中,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快速断脐组,而剖宫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断脐时间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剖宫产组等待脐带搏动自然消失的时间短于顺产组.结论 顺产接产时,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可增加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值,减少贫血的发生;但对剖宫产的新生儿,此方法不增加也不减少血红蛋白值,而且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雪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月经健康教育及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制量表对816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痛经发病率达71.2%,伴随症状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女大学生痛经与节食减肥、吃早餐习惯、经期食生冷或辛辣食物、经期受寒、平均每日运动时间、睡眠质量、精神压力及痛经家族史8个因素有关(P﹤0.05).结论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病率较高,痛经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较差,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里因素可诱发痛经的发生,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张丽凡;郑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方法与循证护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手术患者86例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或恐惧心理者6例(14.0%),存在紧张和失眠现象者8例(18.6%),情绪异常者10例(23.3%),沉默或者异常多语者9例(20.9%),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观察患者术中平均心率(77.3±3.2)次,术中平均动脉压(96.1±2.8)mmHg,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波动(P>0.05),而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心率与动脉压波动较大(P<0.05).结论 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患者压力,提高手术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徐暕琳;罗丽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肢体循环治疗糖尿病下肢微血管病变的护理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身体末端微血管病变常引起营养物质的缺乏,终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坏疽,一般以位于身体远端的足部多见.下肢微血管病变轻者表现为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而皮温不低;继续发展表现为动脉搏动减弱、间歇性跛行;重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静息痛[1];严重的将发展为糖尿病足,对糖尿病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2].我院采用肢体循环仪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在治疗前、中、后进行系统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勇飞;马鸣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方法.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人(91只眼)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B组52人(92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儿根据屈光异常类型和注视性质分为两个亚组,同时进行个性化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视力、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治疗1、3个月后A组有效率分别达92.3%,100%;B组有效率分别达54.3%,92.4%.6个月后A组治愈率达93.4%;B组治愈率达84.8%.6个月后A组立体视有效率65.6%;B组58.8%..结论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弱视个性化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立体视的建立尤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苏敏;杜丽玲;何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腮腺肿瘤切除术面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整理2006年以来关于腮腺肿瘤切除、围手术期面神经保护的文献资料,就解剖、手术方法、术中监护、面神经修补、吻合,术后处理等方面作以介绍.

    作者:梁艳;张永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静脉炎60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炎的发生因素,为临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静脉炎60例.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本身、机械刺激、穿刺针的粗细、抗生素的使用、感染因素、留置时间、氯化钾的使用等因素相关.结论 了解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对预防静脉炎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诸家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的 对患者快速血液检测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肌钙蛋白(cTnT)的含量进行初步诊断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疾病的进展程度.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组:患者72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症(非ACS)组37例,其亚组包括主动脉夹层破裂(AD)组17例和肺动脉栓塞(PTE)组20例;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为对照组40例.结果 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三种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其中,AD和PTE组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并且D-二聚体显著升高组AD可能性大,另外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AD和PTE组.结论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的含量可以应用于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初步筛查,显著提高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率.

    作者:李凤;李来传;史有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睾丸扭转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一侧阴囊疼痛为主诉,术前均行睾丸鞘膜穿刺液化验及阴囊彩超检查,穿刺液细胞计数均提示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无增加,多普勒彩超表现为患侧睾丸肿大,睾丸血流消失23例,减少3例.结果 26例患者中患侧复位1例,患侧复位并对侧固定4例,仅行患侧切除11例,患侧切除并对侧固定10例.结论 睾丸鞘膜穿刺液化验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简便和可重复的临床检测方法.尽早手术探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睾丸切除风险.

    作者:王啸;黄后宝;程庆水;沈群山;姜书传;卓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TURP的患者1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比较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疼痛和满意度的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理念对TURP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爱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渐进式放松训练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渐进式放松训练对减轻食管癌手术应激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择期手术的病人,按收治病区随机分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放松训练.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前1 d,术后1 d,3 d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检测病人焦虑程度,并检测生理指标血压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病人的焦虑程度,血压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放松疗法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程度,降低患者血压,减少应激反应,对促进病人尽快康复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LC组)作为研究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血清TIMP-1及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 (1)CHB组、LC组血清TIMP-1水平分别为(139.7±13.1)μg/L、(280.6±18.4)μg/L均高于对照组(85.6±11.2)μg/L(P<0.05);(2)血清TIMP-1水平从CHB组到LC组呈递增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TIMP-1与HA、PC-Ⅲ、Ⅳ-C、LN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TIMP-1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沈慧杰;褚瑞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