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暕琳;罗丽坤
目的 通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方法.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人(91只眼)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B组52人(92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儿根据屈光异常类型和注视性质分为两个亚组,同时进行个性化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视力、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治疗1、3个月后A组有效率分别达92.3%,100%;B组有效率分别达54.3%,92.4%.6个月后A组治愈率达93.4%;B组治愈率达84.8%.6个月后A组立体视有效率65.6%;B组58.8%..结论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弱视个性化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立体视的建立尤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苏敏;杜丽玲;何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心电图是诊断高钾血症、判定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我们临床心电图资料和文献复习,简述高钾血症临床心电图分析困惑的问题:高钾致窦室传导阻滞、引起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和Brugada样改变、可影响持久性房颤、心脏起搏和旁路传导等复杂心电图改变.
作者:陈娟;刘仁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静脉炎的发生因素,为临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静脉炎60例.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本身、机械刺激、穿刺针的粗细、抗生素的使用、感染因素、留置时间、氯化钾的使用等因素相关.结论 了解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对预防静脉炎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诸家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进展分为手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对患者进行GCS、NIHSS、GOS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进行生存率、GCS、NIHSS、GOS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塞早期发现及手术治疗,对合理救治并发脑梗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峰;张继伟;闫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手术患者86例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或恐惧心理者6例(14.0%),存在紧张和失眠现象者8例(18.6%),情绪异常者10例(23.3%),沉默或者异常多语者9例(20.9%),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观察患者术中平均心率(77.3±3.2)次,术中平均动脉压(96.1±2.8)mmHg,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波动(P>0.05),而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心率与动脉压波动较大(P<0.05).结论 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患者压力,提高手术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徐暕琳;罗丽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其临床表现并对其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具体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A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B组),每组各60例.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措施予以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的脑功能的评分情况、感染发生率等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重症脑外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好的促进患者脑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全面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典型病例确诊并不困难;但以肺部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时确诊比较困难,容易误诊误治.现报道以肺部病变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误诊为肺结核1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作者:康立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联合药物治疗外伤性松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7例牙外伤松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联合应用云南白药和止血敏组,对照组为正常操作组,对比来观察疗效.结果 经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云南白药和止血敏治疗组固定效果佳,是一种临床操作简单,易清洁,刺激性小的松动牙固定治疗有效方法.
作者:贺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对血清饥饿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左卡尼汀(20、40、80 μg/mL)治疗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Wsetern blot 法检测心肌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左卡尼汀明显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下降,caspase-3表达降低.结论 左卡尼汀对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焦洪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TURP的患者1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比较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疼痛和满意度的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理念对TURP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爱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气道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老年颅脑损伤患者52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观察组,间断雾化湿化气道护理的26例资料为对照组,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和肺部感染情况,后讨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氧气分压(74.5±4.8),二氧化碳分压(37.2±3.3),碱剩余(1.5±1.2),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资料(P<0.05),另外,观察组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给予氧气面罩吸氧基础上采取持续滴入湿化气道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莎;安瑞;陈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总结防范措施,为提高急诊护理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护士42名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关于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对象对影响安全因素的认识情况,总结对急诊护理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急诊科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心理素质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护士认为护士心理压力大、与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急诊护理安全有重要影响.讨论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护士自身与护理安全有紧密联系,提高急诊护理安全性应对护士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与护理服务水平,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有助于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加强制度管理,规范护理工作,保证急诊护理安全有序开展.
作者:周秀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值,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FBG)、糖尿病病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收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0~65岁,男女各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年龄40~60岁,男50例,女35例.采集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比例、吸烟比例、饮酒比例、空腹血糖.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杜精睛;马跃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月经健康教育及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制量表对816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痛经发病率达71.2%,伴随症状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女大学生痛经与节食减肥、吃早餐习惯、经期食生冷或辛辣食物、经期受寒、平均每日运动时间、睡眠质量、精神压力及痛经家族史8个因素有关(P﹤0.05).结论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病率较高,痛经大学生经期生活质量较差,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里因素可诱发痛经的发生,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张丽凡;郑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LC组)作为研究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血清TIMP-1及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 (1)CHB组、LC组血清TIMP-1水平分别为(139.7±13.1)μg/L、(280.6±18.4)μg/L均高于对照组(85.6±11.2)μg/L(P<0.05);(2)血清TIMP-1水平从CHB组到LC组呈递增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TIMP-1与HA、PC-Ⅲ、Ⅳ-C、LN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TIMP-1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沈慧杰;褚瑞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结果 在顺产组中,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快速断脐组,而剖宫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断脐时间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剖宫产组等待脐带搏动自然消失的时间短于顺产组.结论 顺产接产时,等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可增加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值,减少贫血的发生;但对剖宫产的新生儿,此方法不增加也不减少血红蛋白值,而且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雪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在临产孕妇中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的健康临产孕妇(均为妊娠38周以后临产)157例(研究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未孕妇女108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进行检测,并相互比较.结果 研究组PT、AP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T:10.8±1.4/11.9±1.3,P<0.05;APTT:32.8±3.6/30.4±1.9,P<0.05),Fib含量明显增加(4.3±0.23/2.8±0.53,P<0.01),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孕妇女体内凝血时间、纤溶活性和抗凝成分均发生显著性改变,血液凝固性提高.因此产前及时检查凝血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及时发现潜在的产科DIC意义重大.
作者:李关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提供优良有效的营养管理.方法 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总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在部分肠内营养加部分肠外营养的原则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治疗.结果 通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管理,D组(试验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情况显著好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部分肠内营养(PEN)结合部分肠外营养(PPN)的方法,大程度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延长生存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萍;孟勇;孙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放松训练对减轻食管癌手术应激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择期手术的病人,按收治病区随机分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放松训练.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前1 d,术后1 d,3 d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检测病人焦虑程度,并检测生理指标血压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病人的焦虑程度,血压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放松疗法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程度,降低患者血压,减少应激反应,对促进病人尽快康复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患者快速血液检测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肌钙蛋白(cTnT)的含量进行初步诊断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及疾病的进展程度.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组:患者72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症(非ACS)组37例,其亚组包括主动脉夹层破裂(AD)组17例和肺动脉栓塞(PTE)组20例;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为对照组40例.结果 急性心血管疾病组的三种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其中,AD和PTE组中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并且D-二聚体显著升高组AD可能性大,另外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AD和PTE组.结论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的含量可以应用于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初步筛查,显著提高急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率.
作者:李凤;李来传;史有奎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