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曹卫星

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SAE 112 例,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 本病常见于60 岁以上,CT特点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熟练掌握SAE的CT和临床表现,对诊断SAE具有重要价值.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Bolton指数指导矫治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索临床矫治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的佳矫治方案.方法 选择36 例(男17 例,女19 例)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结合临床检查,用Bolton指数指导分析制定出佳矫治方案,分别采用邻面去釉、缺失牙修复、对称及非对称拔牙等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36 例患者按原定设计方案,分别采用5 种矫治设计,均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对于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的患者,以Bolton指数作为指导,结合临床检查,选择恰当的矫治方法 ,均能达到健康、美观的矫治效果.

    作者:商英楠;王稚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荷泽两所高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行设计的睡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菏泽市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有8.2%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差,性别、年级、专业、生源、性自慰、上网时间、睡眠环境嘈杂、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疲劳过度、个人有烦恼无人倾诉、人际关系不融洽、经济压力大等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结论 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欲改善大学生睡眠状况,应该开展相应的心理、睡眠咨询,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郭树榜;刘丽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极低体重儿23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我院极低体重儿治疗的经验教训,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极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吸入性肺炎,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缺氧缺血性器官损伤,贫血,缺血缺氧性脑病(AE),呼吸暂停等.结论 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张立春;刘春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部闭合性十二指肠破裂的外科治疗体会

    闭合性腹外伤十二指肠破裂并不常见,由于其解剖关系复杂,而位于腹膜后的十二指肠破裂初可能无明显症状,易造成诊断延误, 不但使治疗非常困难,而且死亡率极高,我院收治14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环丙沙星中空栓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 以半合成脂肪酸脂为主要材料,制备环丙沙星中空栓剂型.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环丙沙星中空栓的处方和热熔法制备工艺,按2005版中国药典附录测其溶出度.结果 所制备栓剂为乳白色中空栓剂,其优选处方在2小时体外累积释放量为90.46 %,控制在药典[1]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经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环丙沙星中空栓处方可行.

    作者:李维;于慧斌;董俊仕;张昭君;王佩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JC病毒大T抗原及β-连接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 JC 病毒(JC virus,JCV)大T抗原 (1arge tumor antigen,T-Ag)、β-连接素(β-catenin)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9例胃癌和20例非肿瘤胃黏膜中JCVT-Ag、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49例胃癌中JCVT-Ag阳性表达率为30.6%(15/49).20例非肿瘤胃粘膜中无JCVT-Ag蛋白阳性表达.胃癌中JCVT-Ag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在20例非肿瘤胃黏膜100%阳性表达,即正常表达,49例胃癌中正常表达率为49%(24/49),49例胃癌中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为51%(25/49),即异常表达.胃癌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CVT-Ag与β-caten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JCVT-Ag与β-catenin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马彬;董君;万义增;杨京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规模临床试验证实用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其作用长期以来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属于慎用或禁用.近年来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过程中其作用明显,其可有效降低住院率、恶化率及死亡率[1].

    作者:陈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

    辛伐他汀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降低血胆固醇(TC)含量,也能降低甘油三酯(TG),既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又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含量,从而能够减少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但早期强化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存在争议.

    作者: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使用湿润烧伤膏致过敏性皮炎1例报告

    我院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已有10多年的历史,疗效良好,其间出现过1 例在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性皮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英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扩大跟骨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 评价扩大跟骨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5例(18足)跟骨应用扩大跟骨外侧入路,术前术后采用制定的术中注意事项、手术技巧、术后观察及术后管理制度,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3 周~36 个月,无一例发生感染坏死,内置物外露,皮肤愈合良好,骨折全部愈合,关节活动恢复佳.结论 应用扩大跟骨外侧入路治疗多发性粉碎性跟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正常的力学关系,功能恢复良好,可有效保护软组织,避免发生术后皮肤感染坏死,是一种较理想的跟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作者:焦健;郝跃峰;司卫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成形术660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 选择抚顺市中心医院2004年3月至2009年6月660 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和720 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手术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6.9%,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63.2±15.0) min比(60.1±21.7) min和造影剂用量(221±34)mL比(216±4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3.6%),P<0.01.结论 相比股动脉径路,桡动脉径路PCI具有手术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和股动脉径路PCI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硕;李艳华;郑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泼尼松联合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Graves病患者采用泼尼松联合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单纯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Graves病患者60例分成两组.A组给予泼尼松5 mg,1次/日口服,共12周,同时口服甲巯咪唑5 mg,3次/日,B组给予甲巯咪唑5 mg,3次/日口服.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病情调整甲巯咪唑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功能、摄碘率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12周两组FT3分别为(6.6±2.4)pmol/L和(9.8±3.2)pmol/L,治疗1年后,两组FT3分别为(5.1±1.9) pmol/L和(7.6±2.8)pmol/L,(P<0.05).治疗1年后两组摄碘率A组100%恢复正常,B组83%恢复正常,(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较单纯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疗效更显著.

    作者:写亚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复发性髌骨脱位28例手术治疗体会

    复发性髌骨脱位也称为滑动髌骨,病人在创伤性脱位后,关节支持组织愈合不良,终形成轻度扭转、牵拉即可脱位.临床更常见有一种或多种使髌骨易于脱位或半脱位的潜在解剖结构异常的膝关节[1]好发复发性髌骨脱,如: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挛缩,内侧松弛;股外侧肌起点低,或另有肌腹或索条直接连于髌骨;伸膝力线不正;髌骨发育小而平;股骨髁间凹发育不良;股骨下端内旋,胫骨上端外旋;膝外翻;膝关节半脱位;高位髌骨.

    作者:杨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鞍山市食品行业人员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

    为了解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为进一步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基本资料,2008年8至12月对鞍山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赵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区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胎盘基蜕膜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 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参照Taoka's方法 制作90只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细胞移植组,B组为生理盐水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脊髓损伤后7d,细胞移植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进行损伤周围局部干细胞和单纯生理盐水四点注射.在术后3、7、14和28d,采用BBB(Basso-Beatie-Bresnehan,BBB)评分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各组于造模后3、7、14和28d取材,每组每时间点取5只分别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形态学检查.结果 脊髓损伤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移植14d即可观察到明显改善,28dBBB评分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7、14和28d,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损区域伤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在宿主脊髓内产生大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从而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有关.

    作者:李洪秋;崔丹;阿良;赵忠海;陈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SAE 112 例,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 本病常见于60 岁以上,CT特点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熟练掌握SAE的CT和临床表现,对诊断SAE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凌海市小学生近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凌海市小学生的近视发病情况,为小学生近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凌海市5所小学(城市2所、农村3所)4~6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2004、2006、2007年健康体检资料,对其裸眼视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04、2006、2007年共检测凌海市小学生4 866人,各年近视率分别为12.31%、14.46%、17.03%总体呈上升趋势;近视率女生(15.76%)高于男生(14.00%)(P<0.05); 农村高于城市(χ2=11.43,P<0.01).结论 建议家庭、学校及医院实施针对性的社区干预,降低小学生近视发病率.

    作者:刘晓慧;史新竹;朱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I-3K-Akt/PKB信号转导通路与宫颈癌

    PI-3K-Akt/PKB信号转导通路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能够调节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周期、抑制细胞的凋亡,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PI-3K-Akt/PKB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宫颈癌策略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就PI-3K-Akt/PKB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与功能、调节以及其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益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早期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锦州妇婴医院门诊急诊经超声显像检查,同时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的118例肠套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中109例经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后复位,其余9例手术.手术的9例中其中5例超声提示肠坏死,1例超声提示肠套叠合并肠重复畸形可能,1例超声提示肠套叠合并肠系膜囊肿.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同时提供肠坏死可能,为复位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是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式.

    作者:谷志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血液学变化特征

    目的 研究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的变化特征.方法 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感染BALB/c小鼠5、7、9d后,用BC-2000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5、7、9d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白细胞数量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红细胞的降低趋势与白细胞的升高趋势呈负相关(r=-0.760).结论 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随感染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呈降低趋势,白细胞数量呈升高趋势,且两者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 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液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小飞;李潇;张文涵;巴彩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