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力
患者,男,39岁,因右中、环指被机器轧伤致疼痛、畸形1小时入院.体格检查:右中指中、远节半侧缺损指骨外露,近指间关节脱位,近节指骨指骨头部分缺损,残指末梢血供好,屈伸活动受限.
作者:胡汉祥;颜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前列.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疗效不乐观.本科采用华蟾素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崔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解剖显露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150例甲状腺手术术中部分和全程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资料,观察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和手术切除的充分性.结果 150例患者中术后无声音嘶哑148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并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150例手术均达到良、恶性病变切除范围及切缘的安全性.结论 甲状腺手术根据不同的病变和术式,部分和全程显露喉返神经可较有效避免神经损伤并对手术切除的充分性和彻底性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福存;曾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因此控制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医生治疗心肌梗死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我院治疗125例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惠丽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病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LMWH)其抗血栓作用优于低剂量的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而抗凝作用无明显差别,对出血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在治疗已发DVT病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优于一般药物.
作者:李江涛;齐尚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黏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我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IC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
作者:王革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双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方式及意义.方法 采用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双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术后通过Jupiter 肘关节评分系统进行随访. 结果优8 例,良8 例,可3 例,差2 例.优良率76.19 %,总体疗效满意. 结论该方法对老年人肘关节功能的重建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术式.
作者:杨照田;白希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机体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之一,有文献报道,基础血清CRP水平≥3.0 mg/L的冠心病患者其预后明显比基础血清CRP<3.0 mg/L者差,提示CRP可作为评价冠心病预后的一个观察指标[1].
作者:熊永红;王静;惠永明;张骥;姜杉;于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 使用SAS Cox's风险比例因素回归模型分析1956年1月至2008年12月,24所医院的505例叶状肿瘤各种临床因素与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 发病中位年龄41岁(11~74岁), 良性302例、交界性130例、恶性73例;术式包括肿物单纯切除术、扩大切除和单纯或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局部复发143例,因瘤死亡27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术式选择、术中是否使用冰冻和疗效评价四个临床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叶状肿瘤外科治疗所用术式中, 治疗不足(肿瘤单纯切除术式、复发后的交界性和恶性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式)是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复发率为54.39%;良性肿瘤采用扩大切除术, 局部复发率为1.94%(2/103例), 交界性肿瘤首选肿瘤扩大切除术的局部复发率为11.11%(3/27例),恶性肿瘤首选乳房切除术的局部复发率12.50%, 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术中应用冰冻切片诊断是抑制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使局部复发率由37.66% 减低为13.66% (P<0.0 001).
作者:史凤毅;吴雪峥;刘英杰;叶海军;李奕;王恩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 将4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LC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A组20例)及异氟醚组(B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胆囊取出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氧醚,纯氧流量调整为8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记录拨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拨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麻醉后恢复期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睁眼时间、拨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后恢得期评分达9分时间都较B组短.结论 在LC手术中,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作者:汤介红;胡文生;朱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3岁.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2009年5月13日11时许患者出门购物返家后,因出门前未吃早餐,极具饥饿感,顺手将一张当地产干豆腐塞入口中充饥,吞咽时梗于喉部,当时面色紫绀,呼吸困难.
作者:宋雷;牛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附子乃药中猛将,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1].仲景在<伤寒论>中但凡危急时刻往往用之.<伤寒论>中应用附子的方剂凡二十方,此外在小青龙汤、四逆散和理中丸方后加减法中运用附子者亦有三处.
作者:吴井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肝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肝功能异常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肝硬化腹水便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加强对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好转率.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中医方法对感冒的治疗与护理更为有效.方法 对5例病感原因不同的感冒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针对风寒束表、风热犯肺、表寒里热、暑湿侵袭、体虚感冒五种类型的感冒就症候及护理方面进行辨证施护,对治疗感冒疗效较好.结论 感冒患者因感受病邪种类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其类型也不相同,必须根据不同的类型辨证施护.
作者:王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围术期高血压很常见,中老年手术患者常伴发动脉硬化高血压,术前的精神紧张、情绪烦躁、体位不适、疼痛也可刺激患者的血压升高,因此寻找疗效好、使用方便的降压药处理围术期高血压是临床麻醉医生关注的课题.我们采用盐酸尼卡地平来处理围术期高血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维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RNA干扰是指生物体内利用双链RNA(dsRNA)诱导同源靶基因的 mRNA特异性降解,导致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现象.近年来RNAi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基因沉默效果,并以其高效、特异等显著优势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手段.大肠癌的恶性度高,发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其发生发展涉及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突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等过程,多数伴有大量基因的过度表达.本文就RNAi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其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孙海波;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门诊持续性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51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华法令组(治疗组 n=76)与阿斯匹林组(对照组 n=75),治疗组给予华法令初始剂量2.5 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1.5~2.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300 mg/d口服.随访记录2年,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共完成随访134例(华法令组69例,阿司匹林组65例),失访率为11.2%.两组脑卒中及并发症比较:华法令组出现2例(2.8%)腔隙性脑梗塞,症状较轻,无致残;阿斯匹林组发生5例脑梗死(7.8%),有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华法令组明显增加(P<0.05).华法令组3例皮下少量出血、予停药1~2 d好转.阿斯匹林组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的达标剂量1.25~2.5 mg/d.结论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小剂量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使INR保持在1.5~2.0,既具有抗凝效果,又减少了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张英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手术和麻醉是一种有创的操作,如何消除患者因麻醉手术中知晓而留下的痛苦回忆,是临床麻醉研究的重点.咪唑安定具有作用迅速、副作用少、排泄快、无蓄积等优点[1],能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具有镇静、催眠和遗忘作用.本文以手术麻醉前使用咪唑安定与以往常规使用的苯巴比妥钠进行对照,观察咪唑安定对患者的镇静和记忆遗忘作用.
作者:俞利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一氧化氮(NO)在生物体内作为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信使分子,发挥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NO既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又表现出神经毒性.由于NO非囊泡释放、性质活泼,半衰期仅为3~6秒,在体内不稳定、难以检测,而一氧化氮合酶(NOS)作为脑组织中催化精氨酸生成NO的唯一关键酶,其性状相对较稳定、酶活性持续时间长且检测方便,因此观察NOS的变化可了解NO的作用.
作者:刘鹏;伟忠民;佟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益胃汤结合西药治疗胃阴虚的疗效.方法 观察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阴虚46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比较.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78.4%,复发率16.7%,比单纯西医组效果明显(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阴虚效果良好,且可降低复发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馨;王桂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