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刘福强;梅晰凡;刘畅;任甫
目的 探讨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为25、50、100、200、400 nmol/L的TSA作用于SW579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 TSA作用后对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发现有典型的凋亡小体生成;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随TSA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TSA可抑制SW57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新;肖建英;张秀梅;李男;宋其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D44V6、HIF-1α、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SP法)测定粘附分子 (CD44V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7%、61.19%和74.63%;CD44V6 、HIF-1α、VEGF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相关性;这3种蛋白的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CD44V6 、HIF-1α和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秀亮;朱志图;哈敏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骼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大鼠骨骼肌源性干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培养液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分析肌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蛋白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肌源性干细胞.结果 经过两步消化和差速贴壁后, 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为desmin(+).结论 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肌源性干细胞,结蛋白细胞免疫荧光可以对其早期鉴定,为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
作者:刘福强;刘畅;杨彪;梅晰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动力学测定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omutase,PGAM)的方法并评价此方法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探讨人体血清PGAM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疾病中的早期作用建立良好的方法基础.方法 PGAM活性测定采用3-磷酸甘油酸为底物,经烯醇化酶等一系列偶联,以340 nm波长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根据NADH吸光度变化可求出PGAM总活性.结果 通过一系列参数的测定建立了良好的能适应生化自动分析仪的PGAM活性测定方法.结论 全自动酶偶联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稳定性好,灵敏度和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可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作者:罗喜钢;张一兵;张淑芹;王尚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诱导分化作用中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终浓度为10-7、5×10-7、10-6、5×10-6、10-5 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作用SW579细胞株,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能使细胞趋向良性分化,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使细胞滞留在S期.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对甲状腺鳞癌细胞株SW579有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在低浓度时(10-7、5×10-7、10-6 mol/L)可能对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李男;肖建英;张秀梅;王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我科运用透视下经皮多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分型中的Ⅱ、Ⅲ、Ⅳ型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骶髂关节是骶骨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构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引起骶髂关节病变的疾病较多,较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普通X线平片对其早期关节破坏敏感性较低.本文采用多排CT对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对CT征象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骶髂关节常见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伟志;张祥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反义RNA技术特异性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原代VSMC,使用脂质体法将携带有CTGF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GF(-)转染入VSMC,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TGF的表达以及蛋白激酶B(Akt)的活性,MTT法及划痕试验测定VSMC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 pcDNA3.1(+)-CTGF(-)转染VSMC后CTGF的表达明显降低,Akt的活性降低,VSMC的增殖和迁移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应用反义RNA技术可特异性下调CTGF表达,并通过降低Akt的活性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霍晓川;罗俊生;孙霄云;关宁;彭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并束支阻滞、房室阻滞对PJ间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典型预激综合征并束支阻滞或房室阻滞患者有典型预激表现时和消除旁路传导(消融旁路10例,间歇性2例)后心电图:测量PR间期、QRS时间(形态)、PJ间期,分析旁路传导和旁路部位对PJ间期的影响.结果 (1)12例(并束支阻滞8例、一度房室阻滞4例),在消除旁路传导后PJ间期均延长(0.28~0.36 s).(2)旁路前传(典型预激)时,12例PJ间期均较消除旁路传导时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缩短0.02~0.12 s);一度房室阻滞4例缩短后的PJ间期仍>0.26 s(0.28~0.30 s);并束支阻滞则与旁路位置有关:旁路位束支阻滞同侧(6例),PJ间期均缩至正常范围(0.22~0.25 s),位异侧1例缩为0.27 s,1例为0.25 s.结论 (1)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可掩盖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同时能不同程度的缩短延长的PJ间期:(2)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提示并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但PJ间期正常不能排除束支阻滞.
作者:刘仁光;徐兆龙;孙凯;张英杰;路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脐血IgE水平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阳性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测定134例脐血中IgE的含量.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电话或门诊随访,共5次(目前已完成前4次).详细记录婴儿发生湿疹、反复哮喘和荨麻疹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等情况.结果 随访134例,随访率100%,有42例正常,有9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脐血IgE水平大于0.35 KU/L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为84例(68.7%),其中发生婴儿湿疹63例(47.0%),荨麻疹25例(18.7%),反复喘息12例(9.0%);脐血IgE水平小于0.35 KU/L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为8例(6.0%),发生婴儿湿疹3例(2.2%),荨麻疹4例(3.0%),反复喘息4例(3.0%).结论 结果提示脐血IgE水平升高的婴儿易患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婴儿湿疹和荨麻疹.脐血IgE水平升高结合过敏家族史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预测价值较高.
作者:孙盈建;魏庆宇;朱哓明;曹发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正常产、剖宫产出血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剖宫产患者,163例正常产患者,均为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分别给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处理,观察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 ①剖宫产患者,缩宫素组出血量为(639±232)mL ,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575±152)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正常足月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582±212)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80±204)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期引产患者,产后出血量缩宫素组(499±170)mL,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 (400±168)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产后,能明显减少因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量,尤其是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者,效果好于缩宫素,且副作用小.
作者:施晓玲;张丽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元变性疾病.它以不可逆的进行性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senile plaques)由类淀粉前体蛋白(APP)断裂后产生的多肽Aβ组成,而神经原纤维缠结(NTFs)是由异常细胞骨架组成的神经元内结构,由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所致[1].
作者:李亚男;金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外孕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65例为住院病人,2例在门诊吸宫.年龄18~36岁.59例在术前测定HCG,56例阳性,3例阴性.主要症状是停经,腹痛和少量流血.停经时间40~80 d.
作者:亚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作者:刘宏伟;谷京城;崔颖;类延华;曲成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了珠子肝泰分散片中鞣云实精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反相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水溶液(22:78),检测波长为268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 三批样品的鞣云实精的含量分别为5.31、5.24、5.20 mg/片.结论 该方法可行,便于操作.
作者:陈晓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应用依沙吖定联合米非司同终止中期妊娠,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孕16~26 w因医学因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孕产妇经检查无依沙吖定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症.
作者:张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治疗8 w,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降低,更以合并利培酮组明显.结论 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强疗效.
作者:王进;苏海陵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