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白梅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 药物所致, 肝损害, 结核病人, 治疗过程, 药物联合应用, 肝功能, 转氨酶升高, 病毒性肝炎, 综合分析, 无症状, 用药参考, 临床, 速杀菌, 肝细胞, 厌食, 受损, 灭菌, 黄疸, 化学
摘要:新发结核病人的治疗初期,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需多种强有力的化学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快速杀菌、灭菌的效果.而抗结核药物大多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在治疗过程中致肝细胞受损,多数人无症状,少数人临床出现类似病毒性肝炎、乏力、恶心、厌食、黄疸、转氨酶升高等症状.肝损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病人治疗的成败.本文对53例结核病人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重症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

    老年人重症颅脑损伤,多数病人病情急,变化快,心肺功能不佳,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躁动,如果观察不仔细,会延误治疗,护理不当,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愈合.我科自1995年8月~1998年3月共收治118例老年颅脑外伤,其中,治愈88例,好转26例,死亡4例,现将其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田桂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741例输尿管结石常见停留部位的B超结果观察

    一般认为输尿管结石常应停留于输尿管解剖上的三个狭窄部位,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跨过骼动脉处及输尿管膀胱壁内段.但根据我所几年来B超检查输尿管结石741例,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向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致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

    患儿男,10岁,因双耳听力差、耳鸣10天入院.患儿10d前两侧腮腺区肿胀疼痛,12h后双耳听力下降,伴高调、持续性耳鸣,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经静点病毒唑0.3g,1次/d,治疗10d后,腮腺区肿痛逐渐减轻,但听力及眩晕症状无好转.入院检查:患者神志清,心肺无异常,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压痛,双侧腮腺区无红肿及压痛,双耳鼓膜正常.纯音测听:双耳4KHz、6KHz、8KHz听阈分别为50dB、60dB及65dB,其他频率上听力正常,气骨导曲线无分离,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并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给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辅酶A100u、三磷酸腺苷60mg、Vc2.5g、654-25mg 1次/d;高压氧治疗10次;而后复查纯音测听,听力无改变.

    作者:李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中钙超载损伤机制与药物保护作用研究概况

    胞内游离钙([Ca2+]i)稳态的改变及钙转运机制是多种受体激动后信号传递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中,心肌组织的[Ca2+]i参与调节细胞的离子转运,生物电活动和机械收缩功能,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王天楠;刘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新发结核病人的治疗初期,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需多种强有力的化学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快速杀菌、灭菌的效果.而抗结核药物大多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在治疗过程中致肝细胞受损,多数人无症状,少数人临床出现类似病毒性肝炎、乏力、恶心、厌食、黄疸、转氨酶升高等症状.肝损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病人治疗的成败.本文对53例结核病人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白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凌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凌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为开展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7~16岁学生1892名进行视力检查.结果中学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小学生,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较高,应积极采取预防视力低下的有效措施,降低视力低下的发病率.

    作者:肖艳杰;高显会;冯柏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32例CO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监测治疗前后PaCO2及PaO2、pH值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32例COPD呼衰患者应用BiPAP后PaCO2下降,PaO2升高,pH值恢复.临床表现明显好转.结论BiPAP呼吸机的应用使COPD呼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作为轻中度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戴丽;胡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简称(ANFH),特别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发于中青年[1],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尽管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不同,但却有相似的病理过程及结果,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如不经治疗,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塌陷.

    作者:魏晓松;孙树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影响护理病例书写质量的有关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院也试行了整体护理程序.即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健康教育和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行为.护理工作成绩不容否定,然而在护理病例书写质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作者:霍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瓜萎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的体会

    瓜萎薤白白酒汤是汉朝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著名方剂,临床应用范围广,对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疾浊阻塞者疗效显著.笔者几年来以宣痹通阳法的代表方瓜萎薤白白酒汤为主方,佐以行气、活血、祛痰、补气通阳之品治疗胸痹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在门诊工作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是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过去是在模式病房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所以一提到整体护理,护理人员便会想起那长长的护理病志及病志所涉及到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等.整体护理不能拘于形式,不能只体现在护理病志上,而应体现在护理人员的思想上、观念上、语言上、措施上、行动上,所以整体护理应贯穿到门诊护理工作中.门诊工作包括急诊的抢救,一般病人的诊治以及健康人的体检等.这也恰恰与现代护理模式--整体人的健康的护理相吻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非常奏效.下面以老干部的门诊护理工作为例简要谈一下门诊整体护理模式.

    作者:卢艳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巨大腭部混合瘤1例报告

    患者男,38岁.于20天前发现左侧上腭部有一蛋黄大小的肿物,无痛性缓慢生长,不影响开口.近期自觉睡眠增加,余无异常.专科检查发现2cm×1cm×1cm,表面光滑无结节,粘膜无充血、破溃,触摸质地较韧,边界清楚.同时于左侧下颌角可摸到一个1cm×1cm×1cm的肿物,推动口内肿物可以感到下颌角处之肿物随之运动.皮肤无颜色改变,皮温正常.颌下区淋巴结未见肿大.CT片显示肿物位于颌升支内侧,上颌窦后壁之后的翼腭凹处,并且突向上腭及下颌角.肿物周围骨质有不规则状吸收痕迹.

    作者:张健;张荣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椎管内肿瘤的低场强MR表现

    传统的X线平片、CT、脊髓碘剂造影和脊髓造影后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仍存在很多难题不能解决,MR的问世却为椎管内肿瘤诊断带来崭新的影像检查手段,尤其是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准确、可靠.我院在引进低场磁共振期间内出检出35例椎管内肿瘤,经病理手术证实进行分析.

    作者:杨晓军;马贺骥;王志铭;刘景勃;姜学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颌窦癌p53表达与放射线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p53与放射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法及原位DNA末端标记技术(TUVEL)对46例上颌窦癌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细胞凋亡,其中,放射线治疗前AI为4.3±2.1,治疗后AI为8.9±3.4,治疗前后AI差异显著(P<0.05).另外,46例中p53阳性染色率为65%(30/46),p53阳性病例的AI为7.1±3.5,p53阴性病例的AI为9.3±4.6,p53阴性病例的凋亡敏感性更高一些,经统计学检验,p53表达与AI之间并无相关(P>0.05).结论放射线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野生型p53发挥了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王雪峰;中岛寅彦;小宫山庄太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颅部四对副交感神经节标本的制作

    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是位于颅部的四对副交感神经节,它们在神经解剖教学及科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这些神经节内换神经元,然后发出副交感节后纤维到达所支配的器官.这四对副交感神经节具有体小、扁、软、纤维细等特点,制作标本时很容易撕掉.在实验中通过反复操作,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谷学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在脑血栓治疗中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所突破,在治疗中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认识以及掌握一定的脑血栓形成的有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已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致残程度,降低脑血栓形成的复发率,我科从2000年开始,根据脑血栓病人治疗中的健康需求内容[1]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收效显著,以下是我们的做法及体会.

    作者:李霞;孙晓荣;龚丽春;李学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骨缺损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骨缺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骨科、颌面外科等学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关于它的治疗已有许多种方法,如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生物材料修复,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近二十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的逐步成熟,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基因治疗在骨缺损方面的应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姜华;王稚英;姚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清肌钙蛋白Ⅰ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外周血检测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IgM(CBV-IgM)阳性的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依据心电图(ECG)表现分三组:A组(ECG正常,n=10),B组(ECG单项异常,n=37),C组(ECG重叠异常,n=7),同期选择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cTnI、cTnT.结果54例VMC患者中,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5±7.63ng.L1Vs 1.87±0.74ng.L-1,P<0.001);cTnI阳性率(70.4%)显著高于cTnT(57.4%)(P<0.01);B、C组分别与A组比较,血清cTnI、cTn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仅血清cTnI水平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cTnT水平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TnI可作为VMC早期诊断的指标,且有助于VMC病情判断.

    作者:余新超;刘群红;汪思应;李枫;李阳;王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非模式病房如何开展整体护理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全国各级医院均开展了整体护理,初,按医院床位数要求开展整体护理达30%,所以各医院建立了模式病房.模式病房建立是整体护理的临床实践,它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和护理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病人问题为目标的病房.

    作者:郝春艳;郝敏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体会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nal injury,DAI)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