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2004~2006年麻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赵代虹;王青;王伟军;刘洋

关键词:麻疹爆发, 免疫, 监测
摘要:目的 为掌握重庆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方法 利用重庆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4~2006年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共发生麻疹爆发51起,1 005例,占同期麻疹总病例数的23.54%;爆发累及55%的区(县);主要发生在学校,占爆发起数的90.20%;爆发病例为3~140例;爆发病例年龄在2~14岁的占总爆发病例数的81.79%.其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5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66.42%.结论 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爆发的主要措施.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目的 了解贵州省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对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年全省共报告麻疹18 943例,呈高度散发,<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3.5%,发病高峰在3~6月.2005年确诊病例发病率0.49/10万(191例),比2003年下降了97.6%,报告麻疹病例中>1/3是风疹.1岁和<7岁确诊病例分别占总确诊病例的29.3%和69.1%,其中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分别占80.4%、67.4%.结论 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切实做好18~23月龄儿童MV复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的机会;加强麻疹监测,提高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同时在3~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

    作者:朱青;杜雯;李胜;徐飞;吴升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致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患者,女,11岁,于2004年10月11日下午在左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1ml(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40626-01,有效期至2005-08-25).接种当日查体无接种疫苗禁忌证.当时接种1 672人,除1人发生异常反应外,其余学生无异常反应.

    作者:谢高福;张佩如;罗建伟;刘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2004~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国2004~2006年风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5/10万、1.95/10万、2.84/10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分别占2004~2006年总病例数的78.70%、75.34%、66.66%,15~35岁人群风疹病例构成比从2004年的19.08%增加到2006年的31.34%.结论 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控制风疹策略,合理使用风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控制风疹爆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樊春祥;梁晓峰;周玉清;殷大鹏;王华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观察

    目的 评价接种冻干麻疹减毒活疫苗(MV,病毒滴度≥3.3lgCCID50/ml,0.5ml/剂次)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以209名8~12月龄未接种过MV的健康儿童作为试验组,63名1~2岁在观察期间不接种任何疫苗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MV安全性观察,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试验组儿童血清抗体.结果 接种MV后无即时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发热率为29.19%,以低、中热为主;皮疹发生率为4.78%.接种MV后HI抗体阳转率为98.46%,几何平均滴度为1:29.38.结论 M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韩悦;陈海平;于艳;毕学娟;孙静;常琳;郭军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北京市≤2岁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北京市≤2岁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2005年≤2岁麻疹病例,收集就诊情况、母亲相关信息,与麻疹个案调查表整合分析.结果 母亲曾患麻疹与病例患麻疹有显著关系,病例在发病前潜伏期内及病后传染期内有就诊史的,占调查人数的27.2%和94.6%,且>50%患者首选医院是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到传染病医院就诊次数仅占发病后就诊总人次的45.6%.结果 ≤2岁麻疹病例表现出医院聚集性,存在医院内感染的可能.

    作者:刘东磊;孙美平;侯文俊;徐若辉;张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海北藏族自治州1~3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分析

    为了解海北藏族自治州1~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开展了调查,现简报如下.

    作者:英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起民办小学麻疹爆发的调查报告

    2005年4月上、中旬,广东省深圳市两所民办小学发生麻疹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青山;单芙香;刘跃红;谭洁;卢紫燕;曾华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球和中国第一阶段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进展

    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是全球消灭脊灰后阶段主要的策略之一.历史经验表明,脊灰野病毒广泛存在,并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绝对的脊灰野病毒封存不可能证实,脊灰野病毒封存的目标是大限度地减少脊灰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有效的封存要有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和实施过程评估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阶段脊灰野病毒的封存,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第一步脊灰野病毒封存.

    作者:潘伟毅;梁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察隅县2006年发生麻疹流行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面积31 659km2,辖6个乡(镇,下同),96个行政村,25 823人,平均气温11.8℃.2006年8月20日~10月24日发生麻疹流行,报告麻疹304例,报告发病率117.72/万,是近23年来麻疹发病人数多的一年,无死亡病例.

    作者:胡永红;卓玛央金;王洪举;胡松林;李成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情况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出生53天婴儿误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处理及半年后观察报告

    2005年4月20日上午,宁波市镇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某医院报告,在儿童接种疫苗时误将流行性乙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JEV)当作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于出生53d的婴儿.现将调查处理经过及半年来的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翁阿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美国2007年推荐的儿童和青少年免疫程序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定期修订0~18岁人群的免疫程序,以便使其适应当前疫苗生产的变化,包括一些新注册的疫苗.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马关县苗族村寨麻疹爆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省马关县苗族村寨2005年10月16日~11月12日麻疹爆发的原因.方法 对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收集患者急性期鼻咽拭子和尿标本,分离麻疹病毒;采集现症病例和未发病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结果 119例麻疹分布于4个村.年龄小的8月龄,大32岁,0~13岁占84.87%.现症病人63.16%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31.58%免疫史不详.疫区301名儿童MV接种率88.37%,疫苗效力88.79%,麻疹感染人群中62%有接触史.患者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率59.09%,未发病人群血清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61.76%.分离到麻疹病毒4株,基因型为H1.结论 马关县苗族村寨发生的经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证实的麻疹疫情,由于卫生院报告疫情滞后,部分村寨存在免疫空白,MV接种不落实导致爆发.麻疹感染者作为传染源应引起重视.

    作者:赵智娴;丁峥嵘;张杰;熊庆;宁岚;李立群;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006年1月~2007年2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现在世界上仍有4个国家未阻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PV)的传播,其中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东地中海区.尽管2006年这2个国家报告的WPV感染病例都有增加,但传播地区局限,且病毒基因多样性有所降低.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麻疹减毒活疫苗效力的Meta分析

    目的 了解麻疹减毒活疫苗(MV)效力.方法 对国内1998年3月~2007年3月公开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有关MV效力的研究文献,根据各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利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7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均为MV效力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MV效力为82.9%[95%可信区间(CI)66.5%~91.7%],低年龄儿童MV效力为85.2%(95%CI:65.2%~93.7%),高年龄儿童MV效力为65.7%(95%CI:42.3%~79.6%).结论 MV效力低于理论的95%,提示为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流行,应提高和维持高水平的MV初免和复种接种率.

    作者:仲四清;江建平;李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控制麻疹疫情的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6年启动应急反应机制前后麻疹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评价控制效果.结果 海南省2006年在麻疹流行初期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Ⅱ级预案,在15d内对1 939 237名儿童进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6.6%,麻疹发病降到前5年平均发病水平以下.与其它流行年比较麻疹流行期明显缩短,削平了流行高峰,流行强度明显下降.结果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麻疹流行初期开展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的流行,减少麻疹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和社会经济的损失.

    作者:符振旺;孙莲英;曾昭长;曾雪霞;何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状况分析

    目的 评价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在麻疹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的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 017例,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检测血清标本10 041份,全省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77.14%,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43%.21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符合率为98.10%;麻疹IgM抗体再证实标本符合率为90.76%.2005年省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和再证实标本复核检测,成绩均为100分.全年共收检106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25株麻疹病毒,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结论 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在麻疹病例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的管理.

    作者:郑焕英;刘冷;郭雪;柯昌文;吴承刚;蒋小泓;朱贞;许文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使用意见书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意见书.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范围有限的预防接种(多为私营机构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WHO的意见书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意见书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作者:杨俊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偶合意外死亡1例

    某女,2005年2月2日出生.2005年5月2日17:00,经体检、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无接种禁忌证后,于臀部肌内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03-1,失效期2005年8月)0.5ml,注射后观察1h未发现不良反应,又于18:30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2271-1,失效期2006年2月)1粒.当晚22:00患儿烦吵不安,持续约1 h后逐渐入睡.5月3日5:00,患儿祖母拟给小孩喂米糊,发现患儿鼻腔、口腔出现白沫,脸色苍白,紫绀,四肢冰冷,立即送县医院,经医生诊断患儿已死亡.

    作者:郑高;贾微;叶丽萍;陈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5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2004~2005年腮腺炎发病率分别为17.62/10万、14.79/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3.88%、92.39%,4~9岁儿童发病分别占67.06%、61.94%;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95.65%、95.89%.结论 要降低腮腺炎发病率,应制定控制腮腺炎规划和免疫策略,重点对儿童采取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等干预措施.建议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作者:成慧;王东海;郭世成;涂秋凤;谭楚生;张洪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