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影响

张丹莉

关键词:生活质量, 急性脑卒中, 血清炎性因子, 丁苯酞氯化钠, 脑心通胶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其中53例患者单纯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8、IL-10以及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RS、ADL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9.43%,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较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人中黄药性功效考析

    目的:梳理古籍中有关“人中黄”的记述,查阅其应用功效,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查阅历代古籍医书及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应用记载,载述总结其药性功效及应用.结果:“人中黄”是由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有关详细炮制方法的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其性寒凉,味甘、苦、咸,归心、胃经,主要具有解毒辟瘟、清热透疹的作用,古代医家多用于大头瘟、天行热、痘疹、白喉等.人中黄的临床应用经历了元明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成熟的一个过程,清代留存有大量的临床医案记载,临床配伍十分的丰富,药性功效认识深刻,但是近现代以来人中黄的使用研究已淡出临床.

    作者:王胜超;张振凌;黄亚森;李柯柯;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氧化应激反应阐述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机理研究

    有关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与氧化应激反应亢进密切相关,其中具体表现为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的标志物5-HT、BDNF水平的下降及炎性因子上升密切相关,针灸可多方面调整上述标志物的水平而良性调控氧化应激反应起到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但目前尚未见针刺抗卒中后抑郁具体机理分析,故该文拟从卒中后抑郁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针刺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和科研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和临床思路.

    作者:张龙辉;韩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清热凉血化瘀法配合外用熏蒸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氧化应激及t-PA影响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化瘀法配合外用熏蒸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氧化应激及t-PA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及神经功能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采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则,内服配合外用熏蒸,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氧化应激(SOD、NO、ET-1值)和纤溶系统(t-PA、PAI-1、Fbg值),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OD、NO、ET-1、t-PA、PAI-1、Fbg值上存在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3周时、治疗6周时SOD、NO值升高,ET-1值降低,PAI-1、Fbg值降低,t-PA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3周时、治疗6周时SOD、NO值较高,ET-1值较低,PAI-1、Fbg值较低,t-PA值较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72.09%低于研究组有效率90.70%(P<0.05).结论:清热凉血化瘀法内服配合外用熏蒸有利于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通过改善氧化应激和纤溶系统,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何飞;吕延伟;李大勇;温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影响

    目的:分析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补阳还五汤预处理组(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模型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预处理组预先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预处理组及模型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后恢复冠脉灌注,6d后处死大鼠,收集心尖处标本并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清CK浓度高于对照组,预处理组CK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钠钾钙离子ATP酶活性低于对照组,预处理组钠钾钙离子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合格的炮制过程能够保证中药饮片包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而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血压、心率、NHISS评分、TNF-α以及炎症因子IL-4、IL-6表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DBP、SBP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HR都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以及TNF-α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IL-4、IL-6水平表达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周林裕;代永庆;包志军;胡骁;包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54例ⅢB/Ⅳ期经组织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EGFR基因检测为敏感突变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例.分别接受单药吉非替尼250 mg/d和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候变化、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PFS(P=0.045)与OS(P=0.016)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两组ORR(P=0.272)及DCR(P=0.305)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联合治疗组在改善气短、乏力及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毒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型NSCLC疗效较好,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安全性好,依从性较高.

    作者:梁媛;李琳琳;辛田;马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有无胸痛之胸痹分型方法研究

    目的:从临床文献角度,探讨建立以有无胸痛为分型基准的胸痹临床分型新方法可能性,为统一胸痹临床分型建立理论基础,提供新思路.方法:搜集1987-2017年胸痹诊治文献进行症状条目疏理,并以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①胸痹治疗文献涉及多种西医疾病,其中心系疾病诊断为胸痹范畴的多,占全部统计文献的98.35%,其次是消化系统的反流性食管炎1.18%,末是呼吸系统的慢性支气管炎0.47%.②胸痹在临床表现上共有症状52种,在聚类分析明确主症为胸痛、胸闷、气短、心悸、乏力后,明确胸痹可以胸痛或胸闷伴见气短、心悸、乏力为诊断依据,即可分为胸痛型胸痹诊断依据为胸痛、气短、心悸、乏力,及无痛型胸痹诊断依据为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结论:对胸痹以有无胸痛作为分类基准进行临床分型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丁然;陆小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诊断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与司坦唑醇与环孢素A联合口服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B12及叶酸片辅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证给予口服中药及穴位贴敷.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的提高程度对照组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提高治愈率,减低西药的副作用,降低复发率.

    作者:侯立红;刘欣;朱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腕踝针镇痛机制探讨

    腕踝针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因其操作简单实用易上手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其临床作用入针即效、持续性镇痛的效果一直被广泛关注,相关临床试验已证明腕踝针的疗效.但是目前腕踝针镇痛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局限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该文介绍腕踝针对痛阈的影响,并在近年来有关腕踝针机制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相关理论对腕踝针镇痛机制进行讨论.

    作者:张春鹏;周庆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心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56例确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8例按指南常规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抗血小板治疗、β-受体阻滞剂、降脂治疗、ACEI、长效CCB、硝酸酯类、心衰加用强心剂等),作为对照组;另外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作为治疗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心电图改变、N型脑利钠肽前体(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用药的依从性.结果:脑心通胶囊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变、N型脑利钠肽前体(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临床应用前景好.

    作者:邱奉林;万国琳;冯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安脑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安脑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安脑丸联合依达拉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运功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语、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配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脑部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循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受损神经元,促进神经、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瑾;张新玉;伍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种石斛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目的:测定分析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中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并对这3种石斛的氨基酸进行营养价值评价,以期为石斛药材的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3种石斛的基本氨基酸含量,应用相关的非生物学指标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结果:3种石斛均含有17种氨基酸,但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有所不同,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分别为33.42%、42.91%和32.55%.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的氨基酸营养分析的SRC值分别为74.00、51.21和85.44,氨基酸营养价值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结论:3种石斛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其中铁皮石斛氨基酸的营养价值高,金钗石斛其次,在保健品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潜力.

    作者:曲继旭;贺雨馨;陈龙;孙志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结甲平”膏外治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化瘀散结法为主的“结甲平”膏外治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中西医诊断的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中药“结甲平”膏外敷联合“结甲汤”内服,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结甲汤”内服.两组连续用药6个月后,统计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结节恶性风险积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3%(16/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91%(9/22),两组间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恶性风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恶性风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恶性风险积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甲功、血常规、肝肾功未见异常(P>0.05)、结论:以化瘀散结为治法的“结甲平”膏外治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在改善症状体征和降低结节恶性风险方面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婷婷;张宛月;柳红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胆碱能抗炎通路及其在中医药抗炎效应中的研究进展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其以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为基础,可迅速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做出调控.研究发现,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激活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对其报道诸多,尤其是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现就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定义、抗炎机制及中医药治疗对其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项水英;丛文娟;刘自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其中53例患者单纯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8、IL-10以及CR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RS、ADL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9.43%,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较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丹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前瞻性、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福松等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P物质(SP)、胃饥饿素(Ghreli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排便间隔积分、粪便性质积分、排便费力积分、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经x 2检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O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P、Ghrelin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得更明显,均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法,采用时间医学理念,可有效改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向调节机体胃肠神经递质水平的作用,提高肠道平滑肌运动相关.

    作者:张喻然;王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病机初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基于糖尿病患者病理基础之上的一种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祖国医学并无该病对应病名,现大多认为该病属于中医“暴盲”“视瞻昏渺”“血灌瞳神”“云雾移睛”等疾病范畴.西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因糖尿病病程进展,长期高血糖或糖尿病并高血脂、高血压等异常指标对眼视网膜微血管长期的、慢性损害所引起的并发症,故该病中医病机也应在消渴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认识.该病在中医临床阶段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病程演变的特征在这3个时期可归纳为气阴两虚过程转变为肝肾亏虚过程继而转变为阴阳两虚3个阶段.然而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多出现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常夹杂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直贯穿糖尿病整个病程,也是进一步直接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诱因,故该病的病理特点大致也可以归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整体机演化过程、病理产物致病的分析及中医临床研究结果提出的对该病的认识,来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整体病机.

    作者:张瀚文;石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前列通瘀汤治疗早期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及性激素水平影响

    目的:探究前列通瘀汤对早期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50例早期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通瘀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NIH-CPSI评分及IIEF-5评分,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前列腺液中WBC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升高(P<0.01),无效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中WBC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IIEF-5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及PR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E2、FSH及LH水平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通瘀汤可显著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并调节其性激素水平,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傅广义;杨光宏;于启明;苏少雄;张雪静;李晨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湿疹作用机制研究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经查阅文献,发现“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可通过亲水高分子溶蚀材料携药效成分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阻断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释放组胺而解痒,调控炎性细胞因子以抗炎,抑杀皮肤微生物,该剂型起到保湿修复、屏蔽致敏原的作用.以上研究证实,藏药可通过多途径和多环节外治慢性湿疹,实为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湿疹的多重作用机制.

    作者:伍筱铭;王思农;王磊;王永慧;刘青;肖佼;顾召;古常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总多糖超声提取工艺

    目的:以黄芪总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设计法确定黄芪总多糖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料液比、超声温度、功率、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黄芪总多糖提取工艺.结果:黄芪总多糖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1,超声温度65℃,功率300 W,提取时间13 min,此条件下总多糖的平均得率为22.35%,理论预测的总多糖得率为22.46%,两者相差较小.因此,响应面优化所得的黄芪总多糖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结论:超声法提取黄芪总多糖稳定可靠,节能省时,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宋庆燕;杨相;张鲁;崔洁;王秋玲;谢红波;张媛;王文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