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止痛膏制备基质的优化及其临床效果研究

刘德军;温海成;贺玲

关键词:止痛膏, 工艺优化, 基质
摘要:目的:对止痛膏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有效成分阿魏酸的溶出为检测指标,增加其临床疗效.方法:以基质的配比凡士林(A)、液体石蜡(B)、羊毛脂(C)为工艺的考察因素,以外观、稳定性、阿魏酸含量三者为评定的综合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以确定止痛膏的佳生产工艺.并对比优化前后制剂在临床上的治疗结果,以确定该工艺的有效性.结果:佳处方为A2B2C1,临床对比,优化前后有显著性区别.结论:以优化后的工艺生产止痛膏,可以有效的提高该药的临床疗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脂肪肝中医辨证与CT分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关系.方法:将10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采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尽量避开伪影及血管影,在肝右叶大层面用直径1 cm的圆形兴趣区测量肝脏CT值和同一层面脾脏CT值,以肝/脾的CT值比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与CT分度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脂肪肝的CT分型可作为区分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刘秉华;陶弘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小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深小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65例老年骨折后合并深小静脉血栓患者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预后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6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进行滤网治疗后出院.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早期发现深小静脉血栓,积极有效的治疗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减少血栓的复发.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108例脑瘫患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综合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1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效果、PALCI评分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水平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综合组治疗后PALC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综合组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护理中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几姿势位置、日常生活动作、移动能力、语言能力和智力的改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水平,对改善临床护患关系有重大意义.

    作者:初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大鼠MUC5AC和MUC5B表达的影响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观察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MUC5AC和MUC5B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体重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即分成正常组、AR模型组、Forskolin(cAMP激活剂)干预组、H89(PKA抑制剂)干预组、PDTC(NF-κB抑制剂)干预组、小青龙汤组合玉屏风散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组治疗后鼻黏膜MUC5AC和MUC5B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MUC5AC和MUC5B表达上调,cAMP激活剂Forskolin干预组、NF-κB抑制剂PDTC干预组、小青龙汤组合玉屏风散治疗组均能使MUC5AC和MUC5B表达下调,而PKA抑制剂H89能上调MUC5AC和MUC5B表达.结论: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兴奋cAMP-PKA信号通路使MUC5AC和MUC5B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金昌;马岩;王树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膝骨性关节炎现代推拿疗法共性诊疗思路探析

    推拿疗法治疗在不同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并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和推拿手法.在对膝骨性关节炎疾病的认识和实践中,各学派均由软骨损伤致病原理发展为软组织、肌肉致痛原理,各学派辨证分型思路相似,均不再局限于膝关节局部损伤,辨证分类更加准确而精细,手法治疗靶点更加明确,诊疗思路具有一定的共性,该文初步总结肌筋膜链理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筋膜激痛点理论和现代经筋疗法等现代推拿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共性诊疗思路,为提高现代推拿疗法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春雨;曹锐;董宝强;宋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络病思维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中医络病思维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内分泌康复科及内分泌科DNB病人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康复治疗和中医络病指导下中医护理及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5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络病思维与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睿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天麻钧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观察分析两者结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偏亢型)患者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袁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90例)和对照组(n=91例).对照组均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1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水煎剂,1剂/d,分早晚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压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血压晨峰现象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优于对照纽,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发生人数基本持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降压临床效果满意,血压、血脂明显改善,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闫海慧;王希利;孙明祎;王淑静;汲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500μg日1次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1袋日3次温水冲服治疗.疗程4周.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较对照组(74%)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的木丹颗粒可以有效治疗DPN.

    作者:王英娜;于世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实验组43例,给予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复诊统计疗效.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及盆腔B超结果的改善情况,并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临床检测统计可知,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7.44%,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1);②两组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外比较实验组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实验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盆腔B超结果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芩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通过活血消瘢、清热利湿止痛的功效,起到抗炎抑菌、改善微循环、解痉镇痛的作用,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直肠黏膜,分解盆腔粘连,促进包块吸收.可从根本上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疗效突出,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郭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肾壮骨通络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通络汤对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ARCO Ⅰ~Ⅱ期)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辽宁中医附属第二医院骨三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ARCOⅠ~Ⅱ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自制补肾壮骨通络汤)和对照组(给予活血健骨片)各30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Harris标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评分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壮骨通络汤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中医保守治疗对防治股骨头坏死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作者:宫云昭;李可大;唐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固本止喘膏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固本止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膏方固本止喘膏,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8.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IgE、E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哮喘平均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口服固本止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总IgE及EOS水平,并能大大降低发作次数,且中药膏方简便易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春阳;石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华山正骨流派”理筋手法治疗肩凝症优化方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流派理筋手法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手法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流派手法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甲组和治疗乙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的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甲组每次治疗20 min,以7d为1个疗程;乙组每次治疗30 min,以5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积分.结果: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甲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优于治疗乙组;临床总有效率甲组高于乙组.结论:“华山正骨流派”手法治疗可减轻肩凝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为每次治疗20 min,以7d为1个疗程.

    作者:董贵鑫;韩克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迂曲及其与胸痹心痛中医临床常见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迂曲进行观察,比较冠状动脉迂曲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冠状动脉迂曲在主要的三支大血管中的发生规律、进一步探究胸痹心痛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对冠状动脉迂曲辨证分型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19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冠脉CT结果进行观察,将所收集的病例分别按照男、女,冠状动脉迂曲不狭窄、迂曲狭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以及中医临床常见证型进行分类,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1)单纯迂曲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冠状动脉发生迂曲的支数病变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3)气阴两虚型多,痰浊内阻型次之,气滞血瘀型及心血瘀阻型依次减少,冠状动脉单支迂曲证型分布符合这一规律.结论:冠状动脉迂曲的发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周一叶;陶弘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症状,延缓或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高血压病理特点及中医的常见证型,对患者进行起居护理、膳食护理、情志护理、康复锻炼护理、辨证施护护理、兼证护理.结果:通过以上各项护理,有效的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结论:为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护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模式.

    作者:刘书宇;王树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辨证与体质辨识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处的135例胃癌、食管癌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中医体质的调查,并分析9种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四诊信息经聚类分析后胃癌分脾胃虚寒型(26例)、脾虚痰湿型(21例)、肝气犯胃型(13例)、胃阴不足型(17例)、气血两虚型(12例)5个证型;食管癌分为肝胃不和型(11例)、痰气交阻型(19例)、气阴两虚型(16例)3个证型.(2)偏颇体质中多见的体质为阳虚质35例(25.93%),气虚质33例(24.44%),气郁质20例(14.81%).(3)胃癌中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型、脾虚痰湿型显著相关(P<0.05);胃癌阳虚质与脾胃虚寒型(不论术后无癌及有癌)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脾虚痰湿型显著负相关(P<0.05);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胃癌肝气犯胃型(P<0.01)和食管癌肝胃不和型(P<0.05)均与气都质显著相关.结论:胃癌患者出现的阳虚质与其本来体质相关,胃癌、食管癌患者的气郁质与疾病的修饰有关,气虚质可能是胃癌患者的主要病机基础.

    作者:纪立秋;殷东风;高宏;邢向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论《伤寒论》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通过分析大柴胡汤方证的要义,收集近年来有关此方的古今文献、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成果,以及探讨个人临证应用体会,对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作者:方文岩;张琪;卢成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头皮针针刺联合体针及中药汤剂治疗贝尔面瘫恢复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皮针针刺联合体针及中药汤剂治疗贝尔氏面瘫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病程在21~90 d恢复期的贝尔氏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体针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头皮针,取双侧顶颞前斜线下2/5、双侧颞前线,对治疗3周后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病情分级分布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贝尔面瘫患者经过针刺治疗后,其H-B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后H-B积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贝尔面瘫恢复期患者进行颞前线头皮针针刺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体针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且操作简便、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媛;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叶桂胃阴学说治疗消中学术思想探析

    叶桂在精研《内经》及《伤寒论》的基础上,更加推崇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论中更重视升发脾阳,而略于滋养胃阴,叶桂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根据脾胃不同的生理、病理特性,提出脾胃分论,创立了胃阴学说.消中的主要病机为胃阴不足,燥热偏盛,而胃阴学说的思想充分阐释了消中的病因病机,并明确了治则及方药,对临床治疗消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其治疗消中的学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林芳菲;杨宇峰;石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致死量环磷酰胺每日腹腔注射380 mg·kg-1共3d,建立骨髓抑制小鼠模型,正常组小鼠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和配伍组,在各组加入相同的培养液,药物干预组中分别加入EPO 50U·mL-1+G-CSF 250 U·mL-1,当归多糖0.2g·L-1,黄芪多糖0.2g·L-1,当归多糖0.2g·L-1+黄芪多糖0.2g·L-1培养,4d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ELISA法检测IL-3、SCF、INF-γ和TNF-α的表达情况,QPCR检测红系GATA-1和粒系PU.1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率、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各组均优于模型组P<0.05,配伍组与阳性药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配伍组优于当归多糖组和黄芪多糖组P<0.05,黄芪多糖组差.结论: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分泌.

    作者:李影迪;初杰;范颖;林庶如;李秀;许卓;崔运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滋阴清热法治疗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法治疗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慢性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实验组患者给予汤药竹叶石膏汤合二至地黄汤加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肌酐清除率(Serum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并比较经系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SCr、BUN、24h Upro均降低,Ccr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SCr、BUN、24 h Upro较低,Ccr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滋阴清热法治疗老年慢性肾病积极有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SCr、BUN、24 h Upro,提高Ccr水平有关.

    作者:张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