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骨性关节炎现代推拿疗法共性诊疗思路探析

李春雨;曹锐;董宝强;宋杰

关键词:推拿, 膝骨性关节炎, 肌筋膜链, 经筋, 软组织外科, 激痛点
摘要:推拿疗法治疗在不同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并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和推拿手法.在对膝骨性关节炎疾病的认识和实践中,各学派均由软骨损伤致病原理发展为软组织、肌肉致痛原理,各学派辨证分型思路相似,均不再局限于膝关节局部损伤,辨证分类更加准确而精细,手法治疗靶点更加明确,诊疗思路具有一定的共性,该文初步总结肌筋膜链理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筋膜激痛点理论和现代经筋疗法等现代推拿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共性诊疗思路,为提高现代推拿疗法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固本止喘膏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固本止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有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膏方固本止喘膏,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68.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IgE、E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哮喘平均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口服固本止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总IgE及EOS水平,并能大大降低发作次数,且中药膏方简便易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春阳;石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小儿厌食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迁延日久,可使小儿气血生化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等,并可影响患儿免疫力,使其患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增加.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城市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因而受到家长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患儿口服中药依从性差.捏脊疗法具有独特优势,痛苦小、依从性好.中医认为,捏脊疗法可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健脾和胃;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微量元素、调节肠道运动、增强免疫力.捏脊疗法是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弹力线联合外剥内扎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弹力线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0例,采用RPH联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采用抗炎、坐浴、换药及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疼痛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创面恢复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创面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疼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较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更合适,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赵仑;柳越冬;貟登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二妙丸治疗痛风症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在二妙丸降低血尿酸抗痛风作用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二妙丸对痛风症大鼠血清中金属元素代谢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乙胺丁醇和腺嘌呤造模法,开展二妙丸抗痛风的药理药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药理药效中的各组大鼠血清中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聚类统计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金属元素.结果:二妙丸具有降低血尿酸抗痛风的药效,并探究了痛风症可能与体内金属离子的作用相关.结论:该实验结果为二妙丸从金属离子的角度对其能够降低血尿酸抗痛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卉卉;孙兆姝;包永睿;孟宪生;王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辨证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0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5%,两组疗效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能够更加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占起;隋楠;田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108例脑瘫患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综合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1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效果、PALCI评分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水平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综合组治疗后PALC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综合组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护理中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几姿势位置、日常生活动作、移动能力、语言能力和智力的改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水平,对改善临床护患关系有重大意义.

    作者:初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小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深小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65例老年骨折后合并深小静脉血栓患者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预后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6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进行滤网治疗后出院.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早期发现深小静脉血栓,积极有效的治疗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减少血栓的复发.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络病思维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中医络病思维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内分泌康复科及内分泌科DNB病人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康复治疗和中医络病指导下中医护理及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5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络病思维与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睿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治未病”理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干预研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为儿童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惠儿及家长健康及生存质量.急性发作缓解后,其缓解期的诊疗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造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复发或再发.“治未病”是一种预防思想,就是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改善机体亚健康状态,是一种防变思想的体现.“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尤其适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各个阶段的防治.

    作者:田立东;白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减轻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法后遗症研究

    近年来,肾病综合征(NS)使患者健康遭遇了严重威胁,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功用,能明显抑制肾组织活性的损伤和延缓肾病进展,一直为免疫介导肾病的基本治疗.然而使用激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激素不良反应和激素撤退后疾病易反弹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通过各种临床实践证明,利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参与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减毒增效的作用.中医药在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止复发方面愈来愈显示出其优势.

    作者:桂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疏风清热凉血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疏风清热凉血疗法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对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抗过敏的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按照传统中医的疏风清热凉血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持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积分(瘙瘁、不适)和客观症状积分(红斑、肿胀、痤疮样皮损、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主观症状积分和客观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症状积分和客观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疏风清热凉血法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症状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杨晓丽;李琳;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大鼠MUC5AC和MUC5B表达的影响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观察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MUC5AC和MUC5B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体重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即分成正常组、AR模型组、Forskolin(cAMP激活剂)干预组、H89(PKA抑制剂)干预组、PDTC(NF-κB抑制剂)干预组、小青龙汤组合玉屏风散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组治疗后鼻黏膜MUC5AC和MUC5B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MUC5AC和MUC5B表达上调,cAMP激活剂Forskolin干预组、NF-κB抑制剂PDTC干预组、小青龙汤组合玉屏风散治疗组均能使MUC5AC和MUC5B表达下调,而PKA抑制剂H89能上调MUC5AC和MUC5B表达.结论: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兴奋cAMP-PKA信号通路使MUC5AC和MUC5B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王金昌;马岩;王树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华山正骨流派”理筋手法治疗肩凝症优化方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流派理筋手法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手法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流派手法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甲组和治疗乙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的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甲组每次治疗20 min,以7d为1个疗程;乙组每次治疗30 min,以5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积分.结果: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甲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优于治疗乙组;临床总有效率甲组高于乙组.结论:“华山正骨流派”手法治疗可减轻肩凝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为每次治疗20 min,以7d为1个疗程.

    作者:董贵鑫;韩克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脂肪肝中医辨证与CT分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关系.方法:将10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采用螺旋CT扫描的方法,尽量避开伪影及血管影,在肝右叶大层面用直径1 cm的圆形兴趣区测量肝脏CT值和同一层面脾脏CT值,以肝/脾的CT值比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与CT分度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脂肪肝的CT分型可作为区分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刘秉华;陶弘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体位管理及穴位按摩对校正枕后位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进行体位管理及穴位按摩对枕后位初产妇胎位校正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分娩室适合进行试产的232例枕后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第一及第二产程对产妇进行相关体位指导、管理及穴位按摩,胎头拔露后回产床半卧位至胎儿娩出.对照组不限制体位,宫口开全后回产床半卧位至胎儿娩出,其他干预措施一致.结果:观察组纠正为枕前位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大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感及镇痛分娩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对枕后位初产妇合理进行体位管理可纠正枕后位,进行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促进气血流通、降低分娩疼痛,二者合用是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缓解产痛、降低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丽;戴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天麻钧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观察分析两者结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偏亢型)患者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袁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90例)和对照组(n=91例).对照组均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1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水煎剂,1剂/d,分早晚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压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血压晨峰现象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优于对照纽,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发生人数基本持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降压临床效果满意,血压、血脂明显改善,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闫海慧;王希利;孙明祎;王淑静;汲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致死量环磷酰胺每日腹腔注射380 mg·kg-1共3d,建立骨髓抑制小鼠模型,正常组小鼠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和配伍组,在各组加入相同的培养液,药物干预组中分别加入EPO 50U·mL-1+G-CSF 250 U·mL-1,当归多糖0.2g·L-1,黄芪多糖0.2g·L-1,当归多糖0.2g·L-1+黄芪多糖0.2g·L-1培养,4d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ELISA法检测IL-3、SCF、INF-γ和TNF-α的表达情况,QPCR检测红系GATA-1和粒系PU.1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率、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各组均优于模型组P<0.05,配伍组与阳性药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配伍组优于当归多糖组和黄芪多糖组P<0.05,黄芪多糖组差.结论:当归多糖与黄芪多糖配伍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分泌.

    作者:李影迪;初杰;范颖;林庶如;李秀;许卓;崔运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究通脉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通脉胶囊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心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随机分布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通脉胶囊治疗.分别在药物治疗前后测定患者体内心肌损伤指标CK-MB、LD、cTnI、Mb;凝血指标PT、APTT、血纤维蛋白原以及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SV、LVEDV、LVEF等.结果:经相关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CK-MB、LD、cTnI、Mb有明显降低,PT、APTT时间均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LVESV、LVEDV均降低,LVEF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K-MB、LD、cTnI、Mb明显降低;PT、APTT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减少;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脉胶囊,抑制血栓形成,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许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结近年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相关研究进展.从穴位贴敷疗法应用的理论依据、治疗疾病种类、穴位选择、药物选择、效应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但在临床试验方法规范性、临床疗效确切性、效应机理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作者:任爽;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减轻症状,延缓或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高血压病理特点及中医的常见证型,对患者进行起居护理、膳食护理、情志护理、康复锻炼护理、辨证施护护理、兼证护理.结果:通过以上各项护理,有效的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结论:为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护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模式.

    作者:刘书宇;王树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