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穴埋籽治疗失眠疗效观察与护理

常洪雁

关键词:失眠, 耳穴埋籽,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失眠患者耳穴埋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安眠药物治疗,观察组用耳穴埋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治疗失眠患者效果好,且操作简便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口服舒乐安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青荚叶属药学研究概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综述了青荚叶属的资源、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为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琳;李文婧;姚默;李鑫;赵兵;张天龙;贾旭;巩江;倪士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RP-HPLC法测定复方曲安奈德乳膏中曲安奈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曲安奈德乳膏中曲安奈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曲安奈德进样量在0.32~1.9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是99.6%,RSD为1.3%(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速,可用于复方曲安奈德乳膏中曲安奈德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咏梅;汪明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李德新教授治疗抑郁症经验撷菁

    抑郁症主要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本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率高等特点.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独具特色,且收到较好的疗效.李德新教授立足于中医药范畴研究抑郁症多年,造诣颇深,疗效显著,经验丰富,具有极其重要总结和推广的实际意义.

    作者:倪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型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并与健康人作对照,并收集记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生存质量某些维度的得分与性别、年龄、学历及病程有一定相关性,且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各维度受不同中医证型的影响较显著.

    作者:袁征;邵铭;何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对林洪生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临床用药规律初步总结

    目的: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本次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林主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林主任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信息形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研究林主任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和经验.结果:共采集录入林洪生主任临床诊治恶核(恶性淋巴瘤)门诊病例74例,总诊次83次,初步整理总结了林主任分阶段辨期论治恶性淋巴瘤临床用药经验.结论:本研究通过引用“人机结合、以人为本”的方法进行名老中医经验治疗肿瘤的继承整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扩大病种及病例数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飞;李道睿;吴皓;王映辉;张瑞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论冠心病的“治气”与“治血”

    论述冠心病气血同治之法的理论依据及具体运用,并举一病例以说明.

    作者:毛桃桃;徐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纵观历史谈中医药信息学形成和发展

    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药的信息活动也可以追溯到它所产生的时代.早期的中医药信息活动与中医药学并存,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现代的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建立成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文章从我国古代中医药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版本学及目录学的形成,谈现代中医药信息系统的发展变化、中医药信息学的形成及未来发展.

    作者:刘军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性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灌注交替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结果:160例中138例痊愈,其中20例好转,无效2例,有效率达86%,显效率98%.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显效率高、疗程短、治疗充分、标本同治,对生育影响小,可在门诊治疗,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王中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联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温针灸、穴位注射、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临床治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临床治愈率为23.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刘敏娟;佟春媛;王魁;任昌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厚朴研究进展

    厚朴是我国特有的常用中药,其性辛温、味苦,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文章就近5年厚朴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制剂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棣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范郁山教授医案五则

    范郁山教授系广西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针灸学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心脑血管病组副主任委员、广西针灸学会会长.临床上注重辨证施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

    作者:范郁山;芮靖琳;卢逊;廖宇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外治法配合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研究进展

    综合分析近10年来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外治法的研究文献,发现中医外治法在小儿哮喘缓解期调理脏腑整体功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为治疗小儿哮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丽芳;任现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研究进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经文献分析及临床观察,发现随气候及小儿体质变化,其辨证规律和中药施治出现相应演变,同时逐渐增多的中成药治疗在应用及制剂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转变中医药研究思路促进传承.

    作者:刁娟娟;李燕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经验

    目的:总结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天王补心丹化裁治疗阴亏内热、血虚风燥型瘙痒症;酸枣仁汤化裁治疗血虚风燥、肝血不足型神经性皮炎;珍珠母丸化裁治疗阳亢血虚、毒邪蕴肤型结节性痒疹,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肯定.

    作者:周宝宽;周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藤类中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骨科疾病的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回顾分析了近年藤类中药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其药性、药效之间的关联性、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发展方向做了初步探讨.

    作者:袁涛;鲁俊山;马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如何做好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

    研究生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兴旺与民族的振兴,在这个以科技论成败的时代,担负着指导科学研究和培养学术人才双重使命的研究生导师,应以何等胸怀把握好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作者根据多年培养研究生的切身体会,提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导思想、导作风、导知识;探讨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导师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对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科研选题原则、开题报告书写、动手能力训练、实验室数据真实性把握、学位论文形成的要素、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个人拙见.

    作者: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健康宣教神经肌电促通仪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宣教神经肌电促通仪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57例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均予以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 Tens 21)为主,联合其他疗法如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两组患者,观察组予综合健康宣教,经治疗15天后,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但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3.3%.结论:在综合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神经肌电促通治疗仪( Tens 21)综合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疗效,更易得到患者的认可.

    作者:杨勇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论经方中麻黄“角药”的临床应用

    角药是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而成,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知识,文章谨遵经旨,对经方中的麻黄角药进行详实梳理,将其分为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三个部分,并介绍名家运用经验,以期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梁永宣;刘敏;王庆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从火热证及郁证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病机标本

    中医经典中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经断前后诸证)的专门论述并不多,然而,潮热汗出及情绪障碍是更年期患者的典型症状,可见本病的证候与火热证及郁证密不可分.有关火热论述,李杲重视脾胃居中、调和升降的功能,认为脾胃湿气下流才引发下焦阴火上冲;朱丹溪则认为,气有余便是火,其病理特性是阳有余而阴不足;孙一奎则细究相火的功能及途径,将其由蛰伏肾中命门,到运行腠理分肉的过程,归于三焦;张介宾重视阴阳互根的本质,从命门水火论治.关于郁证,丹溪学派的六郁说及经后人提炼的气血痰郁辨证,对杂病提供了标本分治的思维.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以潮热汗出为常见的症状,支持将本病与火热证联系.综观各研究及专家经验,分型的病性以阴虚、气滞为要素,病位以肝、肾为主,脾心为辅.因此,更年期综合征可定位为本虚标实,其治则首当明辨缓急;急则侧重治标,以解郁、降火为要;缓则著重治本,以滋肾清火徐图之.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文章旨在总结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腧穴运用规律、配伍规律以及特定穴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检索1978-2011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解析针灸处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所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其使用频次、配伍组合、分部和特定穴分类等.结果:选定频次多的为合谷、足三里、曲池、肩髃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且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肩髃、阳陵泉等相互配伍为常见.涉及的主要经脉为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督脉等.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上肢部穴位使用频次多.选穴以特定穴的选取为主,其中以五输穴为多,交会穴次之.结论:中风偏瘫治疗规律为多选阳经腧穴,首选阳明经穴;局部取穴多选上下肢部腧穴;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多.

    作者:张义;任玉兰;王兴丽;刘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