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李文婧;姚默;李鑫;赵兵;张天龙;贾旭;巩江;倪士峰
补骨脂主要含苯并呋喃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等化学成分.目前已从补骨脂中分离得到80余种化合物.现对国内外有关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补骨脂提供依据.
作者:颜冬梅;高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β-榄香烯抗肿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并鉴定其表型,以Balb/c小鼠来源的肝癌细胞株BNL1MEA.7R.1 (BNL)为靶细胞,募集富含肿瘤“信息”的抗原载体—自噬小体(Drips in blebs,DRibble),制备DC/DRibble疫苗.用CCK-8法检测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脾细胞的增殖作用,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β-榄香烯在合适浓度下联合DC/DRibble疫苗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并刺激效应性淋巴细胞产生高水平的IFN-γ.结论:β-榄香烯可能通过增强DC抗原递呈功能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倪菲菲;沈洪;王立新;刘亚军;周浩;林琳;刘增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给患儿造成了身心痛苦.文章主要是对近20年中医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经验,突出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对临床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选药组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炜;董文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尔雅》记载了28个病症名词,文章对这些词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与《黄帝内经》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28个病症名词涉及的致病因素为内伤病因、外感病因和其他病因.情志致病有三种:忧、思、悲,增加了一个新的病因焦灼.情志致病的特点是,一种病症常常有两种致病因素,如忧思致病,忧悲致病.过劳只是身体的劳顿,导致的疾病往往很宽泛,只释为病,表现为身体枯瘦虚弱等.外感病因只有一个暑热.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医经典中关于更年期综合征(经断前后诸证)的专门论述并不多,然而,潮热汗出及情绪障碍是更年期患者的典型症状,可见本病的证候与火热证及郁证密不可分.有关火热论述,李杲重视脾胃居中、调和升降的功能,认为脾胃湿气下流才引发下焦阴火上冲;朱丹溪则认为,气有余便是火,其病理特性是阳有余而阴不足;孙一奎则细究相火的功能及途径,将其由蛰伏肾中命门,到运行腠理分肉的过程,归于三焦;张介宾重视阴阳互根的本质,从命门水火论治.关于郁证,丹溪学派的六郁说及经后人提炼的气血痰郁辨证,对杂病提供了标本分治的思维.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以潮热汗出为常见的症状,支持将本病与火热证联系.综观各研究及专家经验,分型的病性以阴虚、气滞为要素,病位以肝、肾为主,脾心为辅.因此,更年期综合征可定位为本虚标实,其治则首当明辨缓急;急则侧重治标,以解郁、降火为要;缓则著重治本,以滋肾清火徐图之.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在激素或环磷酰胺的治疗基础上,本组每例患者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26例,每例患者只给予激素或环磷酰胺常规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血脂和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65.4%,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24h蛋白尿定量、血肌酐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辨证论治中药配合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张扬;何学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综述了青荚叶属的资源、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为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琳;李文婧;姚默;李鑫;赵兵;张天龙;贾旭;巩江;倪士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发病机制,认为肾虚肝郁是致病之本,血瘀、痰湿乃发病之标.中医治疗宜滋肾阴佐以温肾阳助卵泡发育,疏肝化瘀祛痰通络促卵子排出,温肾佐以疏肝助黄体功能.
作者:杨利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雷公藤内酯对海人酸致痫大鼠神经元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结晶紫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MHC-Ⅰ、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30μg/kg雷公藤内酯可使大鼠的癫痫抽搐状态明显较海人酸组缓和,出现时间较海人酸组晚(P<0.05),且可使海人酸诱导大鼠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30μg/kg雷公藤内酯可下调海人酸诱导大鼠脑小胶质细胞表达MHC-Ⅰ、Ⅱ类分子(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和免疫应答对海人酸诱导大鼠神经元凋亡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路遥;孙峥;曾常茜;高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文章旨在总结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腧穴运用规律、配伍规律以及特定穴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检索1978-2011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解析针灸处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所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其使用频次、配伍组合、分部和特定穴分类等.结果:选定频次多的为合谷、足三里、曲池、肩髃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且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肩髃、阳陵泉等相互配伍为常见.涉及的主要经脉为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督脉等.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上肢部穴位使用频次多.选穴以特定穴的选取为主,其中以五输穴为多,交会穴次之.结论:中风偏瘫治疗规律为多选阳经腧穴,首选阳明经穴;局部取穴多选上下肢部腧穴;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多.
作者:张义;任玉兰;王兴丽;刘旭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背景:伤科消炎膏能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炎症,显著改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研究.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膝关节滑膜中白介素-1(IL-1)、白三烯(LT)、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的影响以期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观察伤科消炎膏对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的膝关节滑膜中IL-1、LT、MMP-3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建立18个兔右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伤科消炎膏组和双氯芬酸二乙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进行治疗,伤科消炎膏组外用伤科消炎膏治疗、双氯芬酸二乙胺组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于治疗后第11天用ELISA法检测试验动物右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LT、MMP-3的浓度.结果与结论:空白组滑膜IL-1浓度高于伤科消炎膏组(P<0.05),空白组滑膜LT浓度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组(P<0.05),各组间滑膜MMP-3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提示伤科消炎膏系通过降低滑膜组织中部分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来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滑膜组织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类似,但作用途径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相比有所不同.伤科消炎膏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IL-1具有影响,而双氯芬酸二乙胺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LT具有影响.但实验结果未显示伤科消炎膏对于滑膜MMP-3浓度有降低作用,说明该药物在抑制滑膜组织胶原降解方面作用不显著.
作者:孙鲁宁;黄桂成;赵燕华;夏建龙;诸方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考察不同载药量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透皮扩散仪考察不同载药量灯盏花素巴布剂离体透皮促渗作用;采用微渗析技术考察其在体经皮促渗作用.结果:载药量为1.5%、1.0%、0.5%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的体外累计透过量分别为289.15、260.435、158.625μg/cm2;载药量为1.5%、1.0%、0.5%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的在体累计透过量分别为8 32、6.53、6.38μg/cm2.结论:灯盏花素巴布剂随着载药量的提高,经皮促渗作用增强,是具有前景的经皮给药载体.
作者:李琳;宋西卫;张倩;赵海南;王颖;李楠;刘志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在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为60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CT、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CT肝脾密度比值、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石清兰;毛德文;官志杰;龙富立;陈月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曲安奈德乳膏中曲安奈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曲安奈德进样量在0.32~1.9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是99.6%,RSD为1.3%(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速,可用于复方曲安奈德乳膏中曲安奈德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咏梅;汪明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逐瘀化痰汤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8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口服逐瘀化痰汤同时服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4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麻木及气短乏力症状,下肢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逐瘀化痰汤可明显改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
作者:马玉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温阳方对心阳虚证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进而探讨该方可能作用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温阳方汤剂口服+标准化西药治疗及单纯标准化西药治疗,观察患者心脏相关指标(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胸比)及神经内分泌指标NE、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胸比、NE、IL-18水平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而且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方可降低心阳虚证心衰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慢此类患者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可以减少炎症因子IL-18的分泌,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胸比值,对于心衰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汤琪;李淑艳;严夏;王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伤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将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和促进应用.
作者:雷洪涛;李新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明视胶囊治疗弱视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缝合法制备单眼剥夺弱视大鼠模型,观察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VEP)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明视胶囊对腺嘌呤诱发肾虚大鼠及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的影响.结果:明视胶囊能提高弱视眼的视觉功能,增加肾虚大鼠体重、减少肾虚大鼠尿量并降低血浆肌酐、尿素氮含量,增加脾气虚大鼠体重并增加木糖吸收值.结论:明视胶囊对弱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莹;李健;姜珊;李博;刘文成;郝冬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耳穴埋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安眠药物治疗,观察组用耳穴埋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治疗失眠患者效果好,且操作简便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口服舒乐安定.
作者:常洪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温针灸、穴位注射、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临床治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临床治愈率为23.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刘敏娟;佟春媛;王魁;任昌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