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煜才
目的:初步总结得出突发性耳聋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规范、严谨、权威的检索策略检索近30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突发性耳聋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建立权威的突发性耳聋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数据库,提取关于突发性耳聋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文献,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检索得到有关突发性耳聋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文献29篇,可总结如下:实证有外感风热、肝火上扰、痰瘀互结、痰火蕴结、气滞血瘀等.虚证有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肾阳亏虚等.其中血瘀耳窍为主要的病机.结论:突发性耳聋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需要我们运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严格设计、衡量与评价,取得科学的结论.
作者:李展宗;李云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作者总结恩师兰宏江20年来对CIN治疗心得,并进行系统的辨证分型,并对68例CIN患者进行分组,应用四妙勇安汤治疗的34例,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帔霞;姚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内服中药加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中医辨证分型(共3型,分别为血瘀气滞型、气血两虚和肝肾亏损型),内服中药和加服仙灵骨葆胶囊.结果:采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93例共103个股骨头(103髋)患者中,男78例,女15例;单髋83例,双髋10例;年龄28~71岁;结果:优28例(30髋),良48例(54髋),可9例(10髋),差8例(9髋),总有效率达91.2%,优良率达81.5%.结论:该疗法具有浓郁的中医特色,对身体无伤害,对Ⅰ、Ⅱ期患者疗效较佳,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特别是较适合于老年人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德华;侯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补肾化痰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98例行ⅣF-ET长方案治疗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应用补肾化痰中药干预3个月.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获卵数(17.9±10.17)vs(19.1±10.13)、卵裂率(87.32±16.75)%vs(86.68±15.96)%、移植胚胎数(2.2±0.6)vs(2.3±0.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HCG注射日E2值(2858.7±551.1)pg/mL vs(3577.4±799.6)pg/mL、优质胚胎率(45.02%vs32.95%)、临床妊娠率(40.74%vs26%)、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5.56%vs12.0%)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痰中药在PCOS患者IVF-ET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降低OHSS发生率.
作者:张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近10年内盆腔瘀血综合征(PVCSS)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管数据库近10年来关于中西医研究PVCSS的相关文章,从PVCSS中西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VCSS西医和中医方面病因病机明确,而西医治疗进入瓶颈阶段,中医药治疗效果明确,但缺乏临床验证.结论:值得深入研究具有中医临床特色的安全、高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冬梅;姚石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内经>时代,人们认为变应性鼻炎与肺、肾、胆、手足阳明经、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为其后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伤寒论>认为鼻塞、鼻鸣、鼻干等症状与太阳经病、阳明经病及寒湿之邪有关,并提出相应治法,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徐秋玲;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拮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法构建小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并分别予解毒化瘀颗粒、乳果糖、安宫牛黄丸干预治疗,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TUNEL法检查肝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TNFRⅠ与TNFRⅡ的表达.结果:解毒化瘀颗粒干预组肝组织凋亡、坏死程度轻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的肝脏TNFRⅠ表达量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TNFRⅡ表达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通过下调肝组织TNFRⅠ的表达、上调TNFRⅡ的表达途径抑制肝细胞凋亡,延缓肝脏坏死的进展.
作者:毛德文;陈月桥;韦艾凌;唐农;邱华;张荣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文章通过回顾中医药术语在翻译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说明中医药术语翻译准确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曹玉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10g单尼龙丝、128Hz分级音叉、振动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VPT)测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有症状组116例,无症状组64例.所有对象用上述检查方法进行感觉功能评价,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神经传导速度(NCV)作为标准,比较3种简易方法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并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有症状和无症状糖尿病患者中,各种检查方法都出现了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尤其是VPT在无症状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47.7%);3种简易方法都与NCV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且与NCV阳性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感觉功能评价在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损害方面具有很好的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黎群;何翠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法煎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黛力新治疗,两组均21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黛力新和中药煎剂对广泛性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治愈3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治愈24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法煎剂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志农;张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医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主要方法有:单味中药下胎、复方中药下胎、中药外用下胎、针灸下胎、针刺与药物并用下胎.其中针灸方法下胎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的特点,这是其他抗早孕方法不可比拟的,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对于开拓针灸疗法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杨超;张鸥;冯永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山奈酚与锰的反应条件并合成山奈酚锰配合物.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配合反应的佳酸度、原料的物质的量比、温度、反应时间.结果: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显著,原料物质的量比次之,pH影响小.结论:山奈酚与氯化锰的物质的量比为1.0:2.5,pH为6,25℃下反应3h配合物的产率大.且经紫外、红外光谱测定推测其结构.
作者:徐芳芳;齐学洁;张毅;赵培莉;鞠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耳压、敷脐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外治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西药组服用双氢克尿噻片、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外治组采用穴位埋线、耳压、敷脐治疗;综合组为西药与外治法联用,观察治疗4周.结果:降压疗效综合组总有效率70%,与西药组43.3%、外治组4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耳压、敷脐疗法配合西药可以有效地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作者:田元生;孙玮琦;陈磊;马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蜥蜴散组一、铝碳酸镁组一、蜥蜴散组二、铝碳酸镁组二).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蜥蜴散组一、铝碳酸镁组一灌胃给予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铝碳酸镁,30min后正常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无水乙醇灌胃;蜥蜴散组二、铝碳酸镁组二灌胃给予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铝碳酸镁,60min后再给予无水乙醇灌胃.用ELISA检测血清ghrelin的水平并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预防治疗组大鼠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能减轻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损害.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无水乙醇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郭利民;朱西杰;李卫强;朱微微;张静霜;徐丽华;苏维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作者:张继;何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制前列宁肠溶胶囊,确定其提取制备工艺,初步制订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医药理论,明确组方设计,确定前列宁肠溶胶囊制备工艺,采用TLC法和制剂规定制定质量标准.结果:减少用药剂量,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方便性,TLC法结果可靠,无干扰.结论:处方合理,制剂稳定、质量标准可靠.
作者:徐伟;李煌;洪振丰;林久茂;陈瑞龙;周建衡;郑海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文章介绍了作者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对多元化考核方式的运用情况,突破了期末考试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采用以传统期末考试为核心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歌诀背诵、背记章节功效、闭卷期中考试、中药材饮片认知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作者:刘立萍;李然;任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3个方面对哮喘病的源流进行考证.哮喘之发,有内外二因、虚实两端.内因五脏虚损,而以肺肾两虚为,痰热胶固,亦属病根;外因六淫侵袭,而以风寒、风热为主.接触过敏物质,为常见诱因.邪气滞肺为实,肺肾不足为虚.内外相因,哮喘发作.在临床治疗哮喘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作者:郑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孟安琪教授从医2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对于继发性闭经的治疗从肾入手,以补肾为根本,调血为其标,善调气血,以调为主,养血为先,补肾为要,灵活运用四物汤,临证中,对于四物汤用之恰到好处,四物汤中之四物有着独到的应用见解,且在保持其调经的前提下,灵活改变各药剂量及增减药味以达到改变其主治作用或者增加兼证的治疗方面,临床中治疗继发性闭经效果显著.
作者:张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针灸临床技能及思维创新能力,以<运动损伤病证临床诊疗学>课程为桥梁,整合要优化各种针灸治痛技能,借助精英式培训带动一般培训的激励机制,通过对学生针灸技能阶梯式培训,观察学生培训前后针刺效果和实践考核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的得气感出现人数和总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问卷调查显示针灸临床实践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针灸技能培训教学尝试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作者:董宝强;李春日;王树东;袁建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