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华;侯勇
目的:探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骨伤科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本校不同学年、同等条件下的两班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人,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对照组44人,采用传统教学法,然后对两组进行病例考核和问卷调查,并将各项目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例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尤其在主诉、现病史的描述、体格检查及专科体征检查3个方面成绩明显提高;实验组学生对骨科实习的综合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结论: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病例书写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修忠标;韩大为;王荣茂;李良华;朱玮;林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本实验通实验探索大鼠血虚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而摸索不同化疗药物用来复制大鼠血虚模型的有效给药方法和剂量.方法:通过多次实验调整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选择适当的时间测定大鼠血常规,检查模型复制情况,总结有效地给药方法和药物剂量.结果:通过多次探索性实验评价出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卡铂、吉西他滨复制大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模型的可行性,并摸索出成功率较高的给药方法和计量.结论: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卡铂、在适当剂量下复制出大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模型的成功率更高,动物死亡率也较低,适合作为复制此类模型的有效药物;而吉西他滨成模率低且动物死亡率较高,则不适合作为此类模型复制的药物.
作者:王磊;张波;李丹;胡锡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和大学生接触多密切的教师群体.那么,如何当好一名高校的辅导员,进而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人,是我们每一名学生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者:徐晓东;张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路优泰(圣·约翰草提取物)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抑郁症状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路优泰300mg,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间心前区疼痛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采用SDS、HAMD抑郁量表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观察组4周内抑郁情绪及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路优泰能有效的减轻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这种治疗更有利于冠心病的控制.
作者:金星;张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作者总结恩师兰宏江20年来对CIN治疗心得,并进行系统的辨证分型,并对68例CIN患者进行分组,应用四妙勇安汤治疗的34例,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帔霞;姚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作者:张继;何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超滤技术应用于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时的适用性以及细菌内毒素的去除.方法:以pH值、温度、浓度和超滤膜截留分子质量4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HPLC法和动态浊度法分别检测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超滤前后有效成分及细菌内毒素,分别计算透过率和去除率.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甘草酸二铵透过率无显著性影响,且超滤可以有效的去除细菌内毒素.结论:甘草酸二铵的超滤适用性好,超滤技术可以用于去除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为制备工艺的优选提供依据,提高制剂质量和用药安全性.
作者:徐浩坤;李存玉;彭国平;尹楠;张同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补精解毒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肺癌诊断与分期标准,选择1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补精解毒方组与化疗组.补精解毒方组86例口服冬虫夏草、番荔枝子,未用化疗等其它抗癌方法,化疗组86例采用EP或TP方案化疗.观察临床受益率,生存质量,2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判定补精解毒方临床疗效.结果:补精解毒方组较化疗组有较高的临床受益率(癌灶稳定率),生存质量(KPS评分治疗前后提高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精解毒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改善生活质量,2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与化疗组疗效相近.
作者:安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虽不被认为是生命的威胁,但对病人的康复不利,文章将分别从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入手,现代医学又分别从神经源性、炎症性、药理学、药理-免疫学4个方面来阐述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以期有助于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马垚;朱永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郭文勤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作者领悟到导师应用人参芍药散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之处,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凤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MP-7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子常规西药,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中药,检测治疗前后血清MMP-7及p-选择素水平.结果:治疗组MMp-7及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P<0.05.结论:解毒活血中药能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MMP-7及p-选择素表达水平,表明解毒活血中药能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预后判断已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作者:黄欢;吴敏;宫丽鸿;汪雨静;赵静;郭秋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群众基础,因此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不能仅局限于高校教育,应当从高中阶段起步.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学习中医药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高中阶段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更有利于消除古今文化差异给高校初学中医的学生带来的困惑与不适,是对高校中医药教育的有益过渡.
作者:林大勇;孙赫楠;曲道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3个方面对哮喘病的源流进行考证.哮喘之发,有内外二因、虚实两端.内因五脏虚损,而以肺肾两虚为,痰热胶固,亦属病根;外因六淫侵袭,而以风寒、风热为主.接触过敏物质,为常见诱因.邪气滞肺为实,肺肾不足为虚.内外相因,哮喘发作.在临床治疗哮喘时,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作者:郑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鹿尾是鹿正常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和组织结构,而且其产品也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是药中上品.文章从鹿尾生物学功能、组织学结构及其调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较全面的对鹿尾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以后鹿尾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高慧;王峰;王玉方;李淑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定喘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以定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以缓释茶碱及酮替芬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3.6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喘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较好,临床上可以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防治.
作者:杜蕊;王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眼周针刺对干眼患者泪液流量及泪膜的影响.方法:将干眼患者106例(212眼)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组53例(106眼)采用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西药组53例(106眼)给予外用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染色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后在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西药组治疗后在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1).针刺组在改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流量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眼周针刺治疗能增加干眼患者泪液流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作者:高卫萍;李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复方中药.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能降低全血黏度,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么丽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中国,传统医学与易学本为一源,中医的诸多理论均来源于易学,脏象理论学说更不例外,故借此文想浅谈一下对中医脾脏的理解.
作者:杨永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与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在益气养阴活血治疗方法基础上,配合中医养生指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6例(53.33%),有效10例(33.33%),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气阴两虚是心衰的基本病机,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辅以中医养生指导,让慢性心衰的治护工作更能体现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新的防病治病观念.二者配合相得益彰.
作者:何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医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主要方法有:单味中药下胎、复方中药下胎、中药外用下胎、针灸下胎、针刺与药物并用下胎.其中针灸方法下胎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的特点,这是其他抗早孕方法不可比拟的,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对于开拓针灸疗法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杨超;张鸥;冯永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