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陈欢雪
综述脂溢性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和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及中药对脱发疗效机理概况,并肯定了中医药治疗脱发的疗效.
作者:赵丽欣;魏跃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积聚,指腹内有肿块的一类疾病,<内经>中早有记载.对<内经>中积聚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治疗预后等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整理归纳.
作者: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5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楠;杨积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纯中药医院制剂安眠颗粒对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50例、60例,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睡眠长持续时间、睡眠总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安眠颗粒治疗失眠(不寐)一般症状的疗效确切.
作者:刘进;梁茂新;张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肛周湿疹是一种发生在肛门周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认为脾虚湿阻是肛周湿疹的首要病理基础,血瘀风燥是肛周湿疹的主要病理转归,提出清热利湿化瘀法是肛周湿疹治疗的基本思路.
作者:孙宏普;于建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10份不同产地菟丝子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测定不同实验组小鼠红细胞膜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脑组织LF(脂褐素)含量、肝组织MAO-B(单胺氧化酶B)活性、血清LPO(过氧化脂质)含量.结果:10个给药组均能够提高小鼠SOD活性,降低LPO、LF,及MAO含量.结论:菟丝子水提液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河北、河南产菟丝子抗衰老作用好于其它样品.
作者:田春雨;薄海美;陈新新;林喆;姜大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42例手术后再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2例经确诊复发后进行再手术治疗,除3例因患者自身原因致效果差外,余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为85.7%,有效率为92.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1)诊断错漏、手术定位失误;(2)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准确;(3)手术方法选择欠妥或欠熟练,复发后及时诊治,再次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廖康兴;王明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王新志教授在治疗晕厥时多从中焦足太阴经和下焦足少阴经入手,考虑到中焦足太阴脾胃亏虚则中气虚,不能升清,清窍失养,同时中气健运无权,水湿内停上犯清窍,故晕厥;下焦足少阴肾经不足,肾主骨生髓,髓海不充,头失所养,晕厥时起.治疗以补中升清降浊为主,佐以健脾益肾,先天后天并治,选方补中益气汤舍泽泻汤加味,疗效显著.
作者:赵瑞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就近10年的文献资料,综述了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概况.文献主要从生精障碍、精液质量异常,精子形态结构改变和内分泌失调等方面的动物实验,探讨了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但同时表明,由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理复杂,动物模型的建立较为困难,人与动物的种属差异等因素,我们要完全认识和治疗本病,尚需深入开展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李国锋;侯进;宾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在中医社区护理的干预下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比较.结果: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患者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杜四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中医药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突破口,是信息时代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应用信息技术处理传统中医药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来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实现中医药数据库的建立及知识发现,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遗产的一项基础工程,并可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提供规律性的依据.
作者:刘广;刘建平;岳慧平;谢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柘木的研究综述,为该药的开发、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柘木近10年的有关文献资料.结果:总结了柘木在本草考证、生药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结论:目前对柘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但对柘木的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作者:姜琳;翟延君;李正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阐述黄芪的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强体液免疫作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免疫调节功能、对干扰素的诱生作用;黄芪的抗衰老作用: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作者:李季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服用美多芭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龟羚帕安丸,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进行UPDILS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进步7例,进步10例,稍有进步9例,无效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明显进步3例,进步7例,稍有进步9例,无效10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63.33%.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提高西药疗效的作用,并可减少西药用量,减轻毒副作用,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蒋诗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肾衰(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缓慢出现的慢性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出现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由于多种代谢障碍及代谢产物潴留而引起肾脏实质性损害和进行性恶化.
作者:刘奇;远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肌肤均有赖于脾胃润养,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水谷人口,经食道入胃后经胃的腐熟下传小肠,其精微由脾运化全身,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作者:高嵋;曹瑞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2~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率60%,总有效率96.7%.结论:说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作者:秦来昌;王元林;宋浩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肾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论治对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肾脏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董志刚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治疗和研究20余年,总结其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治法为:益肾泄浊化瘀法.
作者:聂鑫;董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易患因素,进而指导临床的防治.方法:回顾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病例分析,用表格形式将其易患因素进行记录.结果:脊髓亚急性联合李性在西医方面以维生素B<,12>缺乏为主要病因,且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接触NO及服用一些药物等因素亦相关.中医从病因士辨证以情志不遂、饮食毒物所伤、年老久病、劳役房劳过度及外感温毒湿热等为主因.结论:通过对其病致病因素的分析,从而减少其易患因素,以达到预防目的.
作者:刘海丽;黎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