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豆类及其制品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王萍玉;谢书阳;李有杰

关键词:乳腺肿瘤, 豆类, Meta分析, 中国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豆类及豆制品摄入是否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为人群乳腺癌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1994-2008年间有关豆类及豆制品摄入和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文献,应用Cochrane协作罔制作和保存系统评价的专用分析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6g,其中4篇为中国学位论文.异质性检验结果:Q=114.56,P<0.0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合并OK=0.74,95%CI(0.55,1.00),Z=1.99,P=0.05,按检验水准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经常摄入豆类及其制品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建议妇女每天撮入豆类食品如豆腐,能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期肾衰维持血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GF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GF的相关性.方法:取本院终末期肾衰患者(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脂蛋白(LP),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的HGF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沙庆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益肝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益肝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n=39)、对照组(n=36)两组,中药组口服汤剂益肝调脂饮,对照组口服强肝胶囊,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中医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变化等.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在中医临床症状、血脂指标中的LDL-C、ALT及不良反应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益肝调脂饮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娅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f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中医对溃结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且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基于中医药对本病治疗作用做扼要综述.

    作者:王坤;张伟;查安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提取分离研究概况

    综述了中药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如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吸收法、结晶法、薄层色谱法;新兴的提取分离技术,如加速溶剂萃取、超声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分子蒸馏、气相色谱法、膜分离、毛细管电泳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前景.

    作者:刘华钢;陆峥琳;赖茂祥;成晓静;刘俊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在皮肤科运用的思路

    传统医药对一些疾病具有独到的疗效,这一现象已获共识.本科多年来重视中药在皮肤科的运用,其作用因疾病不同亦不同.现归类阐述如下:

    作者:许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方芎芷散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测复方芎芷散对瘀血阻络型血管性头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5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和神经科90例诊为瘀血阻络型血管性头痛患者,经超声多普勒检测均有脑血管痉挛,血流速度改变.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中药组(A组)、中西医结合组(B组)、单纯西药组(C组),治疗3个月后观测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试验后患者血、肝肾功能、尿常规均未出现明显异常.②A组治愈20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90.00%;B组治愈23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C组治愈18例,显效5例,无效7倒,有效率76.67%.A组与B组的疗效均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③治疗前,3组之间全血高切与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A组、B组全血高切与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A组、B组之间全血高切与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无显著性差异,C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与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芎芷散与西比灵胶囊合用有协同作用,对瘀血阻络型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机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抗增殖、缓解平滑肌的紧张状态,改善瘀血的病理状态,从而对属于瘀血阻络的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盖云;张彤;蔡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论检验专业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能力对于现代社会已日显重要,对于实验室医学工作者而言是生存的要素,也是ISO15189质量体系的要求.检验专业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改善医患关系、协调与临床各科室关系、就业现实的需要.通过实习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优质服务意识的强化、明确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禁忌、善用语言与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发挥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倾听、融专业知识于实践中等方面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作者:钱丽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58例.结果:本组58例切口除2例(形成窦道)外均一期愈合.术后1~3周患者局部症状明显改善;3~6周血沉恢复正常.58例均获随访,随访10~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50例(86.2%),好转6例(10.3%),无效2例(3.5%),总有效率96.5%.结论: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是肯定的;有提高治愈率,缩短卧床时间,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国栋;李志忠;焦根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观察识别与护理对策

    根据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与其关系,于2008年2月-5月对社区15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家庭访视,采用访谈和病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5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根据记忆力、定向力、自理能力等表现进行判断,结果发现了22名老人有老年痴呆症状,发病率为14.7%.根据发病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老年痴呆患者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

    作者:李文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论治

    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患者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得以入侵,营卫失和或胃肠郁热,复感风邪,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通达,郁于腠理而发病.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主要从病因论治、从脏腑论治、从卫气营血论治、从八纲论治等方面着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徐文静;张恩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从中药对TLR-4的影响探讨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而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PCI)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0%~40%.有研究证实,炎症反应是PCI术后再狭窄的关键;而TLR-4是连接炎症反应与PCI术后再狭窄的桥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从多角度出发在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唐虹;李胜涛;余昕;吕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扶正化淤胶囊治疗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化淤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基础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保肝治疗上加用扶正化淤胶囊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黏蛋白(LN)数值均明显降低,组间t检验示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扶正化淤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作者:白冰;娄昌龙;赵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实验研究述评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分析了近年来中药复方、单味药以及针灸治疗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从机制研究思路、实验指标、实验模型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指出通过动物实验.确定中医药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于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缪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PH加消痔液注射术治疗ⅢⅣ期环状内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PPH手术配合消痔液术治疗重度内痔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PH手术配合消痔液组(简称治疗组)、PPH手术组(简称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变化、对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愈率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缩短手术后康复时间即恢复工作需要的时闻.减少复发率.从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上看.PPH加消痔液注射术与单纯PPH术均能明显减轻术后出血,减少术后痔核脱出.结论:PPH配合消痔液注射术是治疗重度内痔的一种有效方法,近期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安全,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姜华;肖振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200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儿科收治的200例HMD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氨溴素与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应用治疗组(观察组)100例,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组(对照组)100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及存活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均有明显疗效,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

    作者:邓喜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辨证治疗功能性低热50例

    功能性低热属于祖国医学内伤发热范畴,临床上颇为常见,治疗上也颇棘手,笔者多年来辨证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小结如下:

    作者:吕志生;张先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按摩保健操预防社区孕妇痔病疗效观察

    目的:为观察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按摩保健操,预防孕妇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孕14~36周社区女性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常规干预加肛门保健操.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结果:90例中完成84例,干预组中4例剔除,对照组2例脱落.痔病发生率干预组8例(19.5%),对照组13例(3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痔病发生频率干预组(0.40)低于对照组(0.43).未发现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论: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按摩保健操,是预防孕妇痔病的一种安全、简易、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彬;虞洁薇;杨文宏;董凤英;顾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骨科卧床患者应用防褥疮气垫配合翻身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防褥疮气垫配合翻身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不使用气垫床,观察组使用防褥疮气垫,比较两组骨科患者的翻身时效积分和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翻身时效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翻身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及压疮发生例数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应用防褥疮气垫床配合翻身、按摩有良好的疗效,对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减轻护士劳动强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梁鼎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郑氏伤科活络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抗炎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郑氏伤科活络膏的主要抗炎药效学,观察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IL-1β(白介素-1β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观察本品抗炎作用;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分别应用郑氏伤科活络膏及扶他林乳膏涂布患处,并于治疗后第1天、3天、5天取材并匀浆,采用放免法测量匀浆液IL-1β含量.结果:郑氏伤科活络膏可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能显著抑制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IL-1β含量的升高(P<0.01).结论:郑氏伤科活络膏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机理之一是抑制受伤局部IL-1β含量升高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作者:董静;叶锐彬;温呈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黄药理与临床2例危重疑难病证治验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药理,大剂量大黄煎剂对肝胆总管结石并感染性休克;老年前列腺重度肥大并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大黄为君药的复方煎剂,1天2次口服.结果:中药煎剂治愈2例危重疑难病证,有效率100%.结论:纯中药煎荆抢救危重病.治疗疑难病证疗效满意.

    作者:王和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