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仁范;许龙泉
目的:研究温肾养血汤时去势雌性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A、B、C、D、E5组,每组20只.A、B、C组均切除两侧卵巢,D组切除两侧卵巢下方部分脂肪.待去势成功后,A组:OVX+胆固醇饮食+温肾养血汤(中药组);B组:ovx+胆固醇饮食+苯甲酸雌二醇组(幕甲酸雌二醇组);C组:OVX+胆固醇饮食组(胆固醇饮食组);D组:假手术+胆固醇饮食组(假手术组);E组:正常组.饲养6周断头取血,测定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CHO)的含量.HDL-C、LDL-C采用直接法:CHO采用胆固醇氧化酶终点法.结果:中药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假手术组3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饮食组与正常组比较cHO及LDL-C高于正常组;而HDL-C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假手术组3组与胆固醇饮食组比较,CHO)及LDL-C低于胆固醇饮食组,而HDL-C高于胆固醇饮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肾养血汤能降低去势雌性大鼠的CHO及LLDL-C的水平,提高HDL-C的水平,使去势雌性大鼠的脂代谢紊乱状态得到纠正.温肾养血汤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吴秀玲;许晓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学习经典,探讨历节病名的由来,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中医药治疗及转归、预后、调护、预防,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申民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6年6月中旬,汉沽区留庄村因水源污染而突发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至2006年8月中旬,本院发热门诊共收治甲型副伤寒病人72例(均治愈),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膝关节作为重要的负重关节,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骨性关节炎是中年以后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本文旨在比较在关节内单独注射透明玻璃酸钠和醋酸曲安缩松注射液效果,探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在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敬中;张维斌;任国忠;董世龙;杨英昕;王春生;曹宇;王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糖尿病便秘属于顽固难治性便秘,近年来成为中医肛肠领域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确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中医药治疗等多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舒涛;李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益胃消增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的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水平(SS)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维霉素组、益胃消增胶囊低剂量组(中低组)、益胃消增胶囊高剂量组(中高组),采用综合方法造模,分别运用益胃消增胶囊(高、低剂量)及维酶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各项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GAS含量较正常组为低,而益胃消增胶囊(高、低剂量)组的GAS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SS含量较正常组为高,而益胃消增胶囊(高、低剂量)组的SS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益胃消增胶囊可升高CAG大鼠的血清GAS水平,促进胃酸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量.发挥其对胃黏膜的营养作用;同时可降低CAG大鼠的血清SS水平,对SS含量起到调节作用,抑制胃泌素释放,维持胃酸分泌稳定,是该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理之一.
作者:龚占悦;吴茜茜;刘红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国为肝炎大国,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有约1.2亿,有为数众多的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达3000多万,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与}tBV相关的终末肝病.由于我国乙型肝炎患者多数是围产期感染,存在免疫耐受,机体始终不能建立完整的免疫清除功能,并在自然演变过程中会出现变异.另外,肝细胞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清除,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lepatitisB virus,HBv)的感染呈慢性持续性,迁延难愈的特点,现有的药物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需要长期治疗,且治疗过程会出现病毒变异.变异的产生使慢乙肝的治疗举步维艰,考察乙肝病毒变异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能丰富中医的微观辨证和有助于慢性乙肝的治疗.
作者:刘一博;张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乙烯雌酚,肌注黄体酮及丙酸睾丸酮,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功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优于纯西药治疗,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岩;李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35例门诊患者,观察其痊愈、好转、无效的例数.结果:痊愈16例,占45.7%;显效8例,占22.9%;好转6例,占17.1%;无效5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5.7%.结果: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朱雪琼;朱建龙;朱雪梅;曹丽琴;张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对多发性骨折辩证施护的体会.方法:对多发性骨折的心理、体位、创面、饮食、调护、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手术和骨牵引以及合理的功能锻炼等.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患者情结稳定,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痛苦,保持创面清洁,预防了并发症,经过饮食调护,得到了合理的营养.根据中医提出的功能锻炼的原则,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得到了早日康复,效果满意.结论:通过辨证施护,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医学对多发性骨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致残率.
作者:李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现察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心电图P波的相关分析以探讨心可舒片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9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0.88%、显效23.54%、总有效率92.16%,经x2检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其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有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后,其Pdis及Pmax均明显缩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显著临床疗效,并能明显缩小Pdis及Pmax,从而有效改善房颤患者的电重构.
作者:杨大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率先将针灸推拿学专业主干课程经络学、腧穴学合并,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成一门针灸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并进行立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作者:孟向文;王卫;魏连海;潘建明;刘建卫;郭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论治IAg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IgA肾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感染、控制血压和使用活血化瘀药等,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视病情继续用药,原则上不超过2个疗程.观察两组总疗效、中医证型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4例,显著缓解8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对照组分别为2例、5例、2例、9例,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型疗效比较.以气阴两虚型居多,因而,气阴两虚可能是IgA肾病的病机重心.结论: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对缓解该病的病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高娜;于绣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口服脂必妥片,3片/次,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口服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每次6g,每日3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瘦素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学指标及肝脏彩超明显改善,治疗组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瘦素.结论:使用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韩素萍;田锋亮;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朴炳奎教授从医近50年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治病求本,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传承与创新并举,中西互参,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技术,补充完善中医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肺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识颇深,并研制中药新药益肺清化膏和颗粒.余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归纳总结如下,以求共勉.
作者:周雍明;朴炳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介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三种心理学理论与治疗: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观.占'、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三种临床对DID诊断的工具:自称式量表、临床医生评估量表、临床医生主持的结构访谈.介绍在DID中有争议的问题:DID与法律问题、DID患者所报道的童年期创伤的真实性.
作者:刘彩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呼吸道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利用现代的医疗仪器设备--雾化吸入仪,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将中药液体通过雾化、吸入呼吸道,来达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目的,经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疗效,不失为是中药的又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作者:杨秋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脑活汤配合生理盐水250n11加葛根素100mg;5%葡萄糖250nlL加胞二磷胆碱1.0g,静脉滴注治疗.通过6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3.3%.
作者:高改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51例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随访平均11.5个月(9~13个月).结果: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肩关节活动正常.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骨折愈合良好,肩关节活动正常,并发症少,是锁骨中段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现察参麦注射液及高渗葡萄糖预防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反复发生IDH的血透患者22例,分别采用透析过程中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E中,静脉滴注维持,50%葡萄糖250mL分3次快速滴注两种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各12次,观察病人透析前中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2例患者在透析前血压差异无显著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参麦注射液组、高渗葡萄糖组透中、透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或P<0.01);高渗葡萄糖组与参麦注射液组相比透中、透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高渗葡萄糖均可预防IDH的发生,但短期透析中高渗葡萄糖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翟建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